

一次终身难忘的南下求学路(二)
文/刘忠

话说一路跌跌闯闯地终于来到了桂林。
现在回想起来,也非常感谢桂林某企业经理叔叔,由于种种原因、当年的条件所限,后来一直也没联系!他假如今天健在的话,已经九十多岁了,但愿好人一生平安,健康长寿!
开学报到从家乡的小山村一路南下到北京这一段路程,比较坎坷。自从头一天夜里十一点零五分开始,坐上了五次特快列车,当年说特快,也就是每小时六七十公里吧!从北京到桂林的路上,有叔叔的精心关照,感觉还是很愉快的。由于我高中是学理科的,所以对历史、地理等知识还是相当匮乏的。虽然考上了桂林的大学,起初竟然不知道桂林是广西的!九月初从家乡一路南下,北方早已进入深秋,早晚还有些冷,我出发时毛衣、毛裤已经上身了。一路南下,天气竟然比我们家乡入伏天还暖和。在闷热的绿皮硬座车厢里,一路走,一路到火车的厕所里逐渐减少衣服……第三天早晨到了桂林,出了火车站,尽管身上只穿了一个背心、一件半袖衫,一条单裤,仍然汗流浃背,虽然我当时身体也很单薄,身高一米七五,体重才一百一十多斤!
在旅途中,有件事至今想起来也很好笑,正是“三号儿进城,两眼蓝灵!”意思是农村人到了城市,啥也不懂!火车过了长江,也就是第二天下午两三点时,天空晴朗,阳光普照大地。我朝车窗外看了看,发现铁路两边的水地里到处都是满眼的荷花竞相开放,在阳光的照射下,非常壮观。我情不自禁地问叔叔,“为什么要在铁路两边种这么多的荷花,难道是为旅客欣赏吗?”叔叔笑着说,“不是,这是南方的主要经济作物,荷花下面的水下根茎就是藕,藕可食用,也可加工成藕粉!”昂,我终于明白了。
话说在火车站站台看到“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新生接站处”的牌子后,终于放心了!回头和一路关照我的叔叔道了谢!转身到了大学的校车前,学长学姐问长问短,说一路上辛苦了!忙帮我到托运处取出铺盖卷,然后他们帮忙放到了校车上。校车上写着“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校车”,看见大学里有这么漂亮的校车,我从心里感到骄傲和自豪。回到大学才知道,我们大学里有车队,当年就有大客车三十多辆,因为大学的性质就是经常搞野外地质工作的。在路途比较近的地方,各系专业的大学生实习,一般都是车队的校车载着学生的。一趟火车到站后,就载着学生往大学的方向走去。桂林火车南站在桂林市西南,我们大学在桂林市东北,校车正好穿越桂林市主城区。
虽然来时一路向南,路过黄河、长江、黄鹤楼、岳阳楼洞庭湖、汨罗江等,风景越来越好。但第一次到桂林,还是真真正正被桂林的山水所震撼!“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山川、江河、洞穴和奇石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使桂林成为了一个山水自然博物馆。
坐上校车一路向东,看到桂林的山脉起伏有致,千姿百态,给人一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感觉,壮观又神奇!
过了好一会儿,车走到漓江的解放桥上,学姐给我们介绍了象鼻山的景区,因为在解放桥向南的不远处就能清晰地看到象鼻山。象鼻山是桂林市的城徽,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以神奇著称于世。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
过了解放桥,一路向东,走到七星公园北门口,向北再走一公里左右,就到了大学门口,大学在路东,主校门是向西开着的,大门顶部是一条长长的汉白玉石镶嵌的,上面雕刻着“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八个鎏金大字。校园内向正东的宽敞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道路中间有个非常漂亮的小花岛,是用无数的大小花盆层层叠加垒起来的,叫不上名字的各种花争奇斗艳、五彩缤纷。把进大学的道路分成上下道。再往里走,一整栋教学楼的西墙壁上,从地面生长的各种花草树木爬满了整个墙壁,非常鲜艳夺目。
我学的是水工系工程地质专业,接站的学长学姐都是哪个系接哪个系的新生。下了校车,学长直接把我领到了我们水工系宿舍楼,宿舍楼共四层,我住在一层。宿舍共安排六人住,分三对上下铺。我被安排在北边靠墙的上铺,床铺边上贴着每个学生的名字。和我上铺头对头睡的是辽宁的学友,他比我早到一天。说来也奇怪,我俩都是来自北方农村的,同姓、名字都是两个字,且同年同月同日生,人们还以为我俩是双胞胎呢,至今我俩还经常微信聊天呢!因为他提前报到了,比较熟悉报到流程。他陪着我去报到,买上了必要的洗刷用具、学习用品。还买上了饭菜票,那时饭票必须用“全国粮票”或“广西壮族自治区粮票”才能购买,幸好“大学录取通知书”中就写明来时要带部分“全国粮票”呢!快中午时分,我俩一块儿去食堂吃饭,学院共有六个食堂。
食堂也都挺大,每个食堂正餐都有四五十个菜,山珍海味、荤素搭配,真是应有尽有。最贵的一道菜就是一只青蛙,在水池里活蹦乱跳的,你相中哪只就给你现场加工处理,很快就做好了。其他的荤菜一般都是三角或三角五分,素菜一角或一角五分。菜量也很足,比如一份儿红烧肉三角五分钱,就给你称两大勺子,将近一碗!饭主要是大米饭,因为是南方的大学,大部分学生是南方的,南方人说吃饭就是吃米饭。还有少量的面食,馒头、花卷、包子、饺子、油条、面条,还有桂林的米粉。第一次吃米粉,感觉不怎么好吃,米粉没有咱们北方的土豆粉筋斗,原来米粉是饭,咱们的土豆粉是菜。有道是“桂林米粉甲天下”,它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和玉米淀粉,大米是米粉的主要原料,有些米粉会添加江米、薏米等,这些成分有助于增加米粉的营养价值和口感。我开始吃不惯,上了大二才渐渐喜欢上了米粉……
由于在火车上连续坐的时间太长了,又怕丢了带的东西,一路上总是坐着,因为是第一次坐火车,也不懂得起来活动活动腿和脚,两天两夜过去了,下火车后才发现腿脚都肿了许多,感觉腿脚有些痛了……
九月五、六日是正式通知报到的日子,这两天同学们陆续到校了,有条件的同学们有的三四个亲人来送行,把孩子安顿好,再出去转转才依依惜别,唉!咱最远只有而且只能单枪匹马下桂林了……我们宿舍六个人全部到齐了,分别来自河北、辽宁、江西、四川、贵州、广西。我以为我的普通话最不标准,他们南方的同学说得更离谱。前几天我们只好用纸笔写好才能沟通。
九月七日举行新生入学典礼。上午九点正式开始,首先学院党委书记讲话,“欢迎祖国天南海北的莘莘学子们,通过你们的努力拼搏,各自母校的辛勤培养,把你们输送到更高一级的学府深造,今天我们有缘齐聚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即将开始新的征程,我们共同学习生活四年……”随后,院长介绍了学院的概况。本院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直接管辖。一九八三年三月,国务院决定把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管理从冶金工业部分划出来。该公司是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经济实体,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总公司拥有上百万从事地质、矿山、冶炼、加工、设备制造、科研、设计、施工等的专业职工队伍。本院是该公司下属的全国唯一一所部属重点大学。当年我们那一届从全国(除西藏、北京、天津、上海外)各省区共招生五百三十人,全院共有学生(包括研究生)两千五百余人,大学教职工及全国花岗岩地质研究院近两千人。学院共设五个系七个专业,分别是地质系(包括地质专业、岩石矿物学专业)、地球物理勘探系、地球化学勘探系、水工系(包括水文地质专业、工程地质专业)、经济管理系。学院规模不大,小巧玲珑,被称为“花园式大学”!我学的工程地质专业在当时是最好的专业,主要是高层设计和桥梁设计的地质构造工程,和现在大学里的土木工程专业相似。十点半开学典礼宣布结束。
当年河北同学老乡在该学院四个年级共有三十二人,我们那届在河北招生八人,张家口的始终就我一人。我距离最近的同学老乡是河北保定的!下午一位河北学长带领我们到学院附近的桂林主要旅游景点转了转,漓江的象鼻山、七星公园、伏波山、叠彩山等,对桂林市有个大概的了解,并在大学校门口合影留念!
晚上在校园里看了个露天电影,也算是开学典礼的一部分。介绍桂林的山水、大学的概况以及有关地质工作者国内外的工作场景,看了非常震撼!
从九月八日开始,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军训,军训教官都是从正规部队请来的曾今训练新兵的官兵,要求非常严格。每天严格按照训练项目进行,严格作息时间。桂林很少像刚来那天天空晴朗,几乎每天都是细雨绵绵,就是那样,我们仍然按规定动作训练,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左右转、爬在地上匍匐前进、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的拆卸、安装、瞄准、射击等。我本来从小就最不爱上体育课了,加上来时的劳累,腿脚肿痛,眼看就快吃不消了……训练的最后一天,我们到桂林陆军指挥学院靶场进行实弹射击。每人五发子弹,二十五环及格,我打了二十七环,勉强及格了。
军训结束后,在宿舍休息了两天,外面天灰蒙蒙的,小雨稀稀拉拉下个不停,坐着宿舍的小书桌前,从北面窗户遥望北方,五千三百多里的故乡,二十多天和家人无法联系,心中泛起了无限的惆怅……



刘忠,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语文学杂志顾问、当代新文学作家协会理事、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在各级报刊、杂志及各大知名网站上发表作品若干,征文比赛屡有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