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稿重刊,录存备阅)
扎根山區,為文教事業默默奉獻
——粤北作家、铭源基金驻韶瓣亊处副主任桂汉標简介
桂漢標,祖籍福建,1949年生于廣東,畢業于中山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當過下鄉知青、縣政府干事、電力建設工人、共青團和工會干部,1982年調入韶關市文化部門。1984年至1999年主編粵北唯一公開發行的《南葉》文學月刊,参予創辦僑刊《粤北鄉情》及《粤北青年報》、《五月詩笺》、《青年文學》、《經濟文化報》,擔負編委、编輯、主编等工作,并任韶關市作家協會主席(2000年12月后任名譽主席)、五月詩社社長。他是廣東省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95年被省評為副编審(副教授)職稱;1991年開始至今被韶關市政府評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7年12月,獲"韶關市希望工程特别貢獻獎",同月被國家教委、司法部、全國人大司法委員會、中宣部、團中央聯合授予"全國保護未成年人優秀公民"稱號(全國100名,广东3名)。
粤北是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積澱和光榮革命傳統的熱土,南華寺、雲門寺、珠玑巷、梅關、丹霞山、金雞嶺、風采楼,客家大围等地理歷史人文景觀豐富,孕育了張九龄、余靖,邵谒等歷代文化名人。抗戰時期,以風度大隊為代表的革命志士和老区民衆奋舉抗日大旗,許多先烈的鮮血灑在粤北山水之間。近30多年來,桂漢標自覺扎根粤北山區,以先贤為榜樣,兢兢業業致力于山區文教事業和文學新人的培養,為青少年辦實事,成為新時期粵北知識分子的突出代表,深受社會各界好評。
桂漢標從1972年開始從事文藝創作,在海内外100多家報刊發表新詩600多首,散文、評論、演唱作品等100多萬字,已出版詩集3部、散文集1部、文學評論集4部,主編"五月詩叢"及長篇小説、散文集等30多部。他的作品多次在省内外獲獎,他主编的七部著作獲各類文學獎。他組織輔導的韶關五月詩社是内地坚持正常活動时间最長、出作品出人材最多的文學社團,至今已堅持19年,培養了20多位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4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各類著作80多部,中央電視臺、《文藝報》、《人民日報》等数十家傳媒作過報道,廣受海内外文壇矚目。他在從事文學編輯和組織工作之余,每年下基層義務講課10次以上,為粵北及全國各地1000多名青少年文學爱好者復信指導(每年不少于200封),赠書寄報,推介習作,協助出版作品處女集。早在九十年代初期,他就對希望工程倾力關注,除到處宣傳外,自己帶頭資助4位小學生、2位中學生完成學業。1996年還联系其學生、年輕私營企業家趙剛捐资20萬元,在始興縣隘子镇兴建粤北首家内地私营業主捐资的堯校希望小學,并受聘為名譽校長。
霍英東、何銘思先生長期以來熟心扶持粤北文教事業,從1995年開始,霍英東基金會每年捐資20萬元,委托著名老詩人韋丘先生對粵北實施"文學扶贫"。作為韋丘的主要助手,桂漢標倡議、策劃、組織"省市作家老區采訪"活動、"98詩的北江"系列活動,舉辦高雅文化朗誦演唱會、設立水久性的"粤北詩畫廊"六個,并在全省首創舉辦"校園文學夏令營",五年间已連續舉辦市一级的5届,縣一級的17届,培养了2000多名大中學生文學爱好者,他還指導修改、加工并具體操作出版了大中學生創作的長篇小説2部、綜合作品集和小學生作文集各1部。
出版"粤北文學叢书"是"文學扶贫"的主要项目,從1995年至2000年,這套叢书已出版四辑36部共600多萬字,是粤北地區有史以來规模最大、颇具文献價值的文化叢书,海内外数十家傳媒作过推介。桂漢標除協助韦丘作全面策劃、审编之外,其中有20部是由他負责作编輯加工,選寫了十多篇序言、后記。出书后的宣傳、發行等瑣碎工作也大多是他負責操辦的。
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何銘思先生决定在粤北和粤贛湘邊老區實施大規模的兴教助學活動,随之设立銘源基金駐韶關办事處,韦丘任主任全面負責,桂汉標任常務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從此,他全身心投入这项意義深遠的善舉之中。從与有關部門、當地群衆聯系溝通,到實地考察,往往由他"打前站",定下意向便陪韦丘下去拍板簽協議。從建校方案、開工兴建、工程質量、資金監控等等,每间學校都要跑幾次。近三年多,桂汉標每年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奔跑于縣、镇、村山野之間。至2001年春,經他和同仁具體操辦建成的銘源希望小學有24間,擴建的中學(中専)有5間,原已建好接手管理的小學有4間。在建的銘源小學還有4間、中學2間、大學二级學院1間。这些學校遍布粤北的韶關、清遠、河源三市及湘南、赣南的20個縣30多個鄉鎮,捐资总额近7000萬元。
桂汉标亊业心很强,作风樸實深入,他处处出于公心,不循私情,严格按章辨事,從不假公濟私或拿原则作交易,真正做到"少花錢多辦事辨實事",已完成的项目不仅没有出现任何质量事故和资金漏洞,韶關卫校"英东科教楼"和風度中學擴建工程以及許多小學教學楼都被評為優良工程。學校建好,桂汉标又遵照銘源基金公司的指示,协助各校搞好管理,推進素质教育,配置"三辰影库"、"希望书库",组織各校進行信息交流,培訓校長等等。
干好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桂汉标這些年為粤北文教事業盡心竭力,成效顯著,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极力刁难,散布流言。在韦丘先生支持下,桂汉標無私无畏,不計個人得失,不計毁譽,默默地争取更多時間投人此項善舉。十年间,他曾三次謝绝友人及省有關出版部門邀他南下工作的好意,尤其是1999年,當他不再當雜志主编时,珠江三角洲某市委宣傳部领導及期刊社负责人第四次邀他南下,還開出月工资5千元、住房100多平方米等優厚條件(在韶關他月工資僅千元左右,住房不足60平方米),但因為"文學扶贫"和希望工程大量实事要他去干,他再次婉言謝绝了。他是鐵了心,為粤北文教事業干實事的。他表示:今后要一如既往,决不辜负霍英东、何銘思先生和韦丘先生及基金會同仁的期望,把各项工作干得更好!
源基金駐韶關办事处供稿(经韦丘主任审核)
2001年10月16日
◎◎◎◎◎◎◎◎◎
真诚奉献的回报
——祝贺桂汉标荣获第二届霍英东奖金
作者:韦 丘
二十载的悉心耕耘
建立了硕果累累的
诗歌纯真的精神家园
在这庄严的领奖台上
得到了崇高的肯定
一切因功高盖主的污蔑
所有为妒贤嫉能的嘲讽
都如秋风扫落叶般清扫
五岭的春风为你送来
梅花的高洁桃李的芬芳
看万山吟唱层林透碧
听穷乡僻壤书声朗朗
都是歌颂你无私的奉献
山间的小道 峡谷的溪流
都铭刻着你的脚印深刻 绵长
(2001年12月28日于广州)

文章已于2024-02-08修改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