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有 雪 的 桢 州 公 园
一直喜欢南宋僧人慧开禅师的这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花秋月夏风在家乡韩城都是常见的风景,唯独冬雪却很难得。而在2024年元旦过后的连续几次降雪,使整个韩塬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看着朋友们发的雪景真是美不胜收,我迫不及待的走出了家门。
"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我的校园,漫步走在这小路上,脚印留下一串串……",看着雪地上的清晰脚印,呼吸着湿润的带泥土气息的空气,一片片雪花像小精灵在空中飞舞,我情不自禁地哼唱起这首四十年前风靡全国的校园歌曲《脚印》,来到了家门口的桢州公园。
公园的亭台楼阁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宛如童话世界般纯净唯美。树木在白雪的装扮下舒展着玉树琼枝,真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昔日腰杆笔直的竹林却因为白雪覆盖弯下了腰,让人忍不住想把它们扶起来,想起朱元璋的诗《雪竹》:"雪压竹枝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决定还是不要打扰它们。
穿过党家村家训牌楼,来到设计简洁大方而又独具匠心的连中三元广场。这是由三座大约高3米长10米的黄色砖墙组成的建筑群,每座墙中间有大小相同的长方形门洞,三座墙的东南壁上按南北次序分别书写着解元、会员和状元三组苍劲有力的大字。连中三元是指古人在科举考试中,连续取得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后来“连中三元”也用来形容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为什么桢州公园会有连中三元的牌楼?因为韩城曾在金代和元代初期设桢州府,所以韩城也曾称为桢州。韩城是著名的文史之乡,自古以来尊师重教,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高徒卜子夏曾在韩城讲学;是史圣司马迁的家乡;古城文庙是全国保存完好的三大孔庙之一;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唯一的状元王杰出生在这里;大禹治水、鲤鱼跃龙门故事发生地……,原古城南门就有"解状盛区"、"户尽可封"等牌楼,说明了韩城的文化繁荣。据统计仅明清两代,总人口只有6万左右的韩城县,科举中试者高达1396人,位列陕西之最,全国罕见,民间有:“下了死牛坡,秀才比驴多”和“朝半陕,陕半韩”之说,韩城被称为"解状盛区"当之无愧。
看着伫立在白雪皑皑中的牌楼,身为韩城人,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敬仰和感慨。想起在韩城古城参观状元府时,被嘉庆皇帝送给王杰的对联:"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所感动,想当年他寒窗苦读数载,考取状元郎后进京做官,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事迹,至今依然被世人称颂,也是今天领导干部的楷模。同时庆幸自己生长在新时代,因为在封建社会,女人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不能随便出门,更别说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
我一个人正在信马由缰地思索着,小心翼翼地朝前走,突然听见有个声音在身后响起:"姐姐,我能不能给你拍张照片?",原来是一个身着米白色羽绒服的小美女在和我打招呼,原来她在后边和同伴跟随我,看着我身着红色棉袍在雪地随意行走的身影,非常有诗情画意,就灵机一动产生了给我拍照的念头。想不到我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像个粽子,倒却成了别人眼里的一道美丽风景。我被小美女的真诚打动,这就是热情纯朴的韩城人!其实拍一幅好的照片就是天时地利、灵感和思想的结合,这满天飞舞的雪花,美女的灵感和自己心中的思绪,何乐而不为?美女连按手机快门给我拍出了无数张美照,她还贴心的让我回家后再慢慢筛选。
谢过美女,我一个人继续前行,湖边深红色灯柱上的《史记》成语,因为白雪衬托格外清晰,吸引了我。其中之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树和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的花朵和果实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赏和采摘,从而在树下自然形成了一条小路。这句话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事物的优秀品质和价值,即使不张扬也会被人们所认可。这个成语在《史记》中是用来形容李将军的,我觉得用来形容司马迁一生也非常贴切,他忍辱负重,呕心沥血著史记,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民纪念和称颂。
过了映月桥,来到湖面北边的石头小径,这里人迹罕至,此刻世界仿佛静止一般,天地间只有雪花簌簌落下的声音,湖心石被白雪覆盖如同一个老翁在垂钓,真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我把手机放在石凳上,自己尽情地旋转歌唱,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变得清盈飞舞起来……
白雪覆盖的石头阶梯如同优美的钢琴琴键,拾级而上我来到公园最高点的揽胜亭。惬意地坐在亭子里赏雪,联想起电视剧《觉醒年代》里,100多年前也是这样的漫天飞雪,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在北京的陶然亭会面的场景,正是因为他们那代人的努力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声朗诵一首诗《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不知不觉天快黑了,周围亮起的星星点点的灯光,才想起自己只是在雪中游览了桢州公园的一角,韩城大记事石条矩阵、湖心岛、十二生肖园、家训牌楼等都只是匆匆掠过。桢州公园真是一个集历史文化和湖光山色于一体的宝藏公园,值得细细品味。
樊春亮,女,1970年出生于陕西韩城,爱好文学、摄影、绘画和韩城民俗文化,先后在《韩城文学》、《渭南网》、《都市头条》等公众号发表文章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