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新春 贺新年
文/张海霞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一年之岁首,象征着一切美好的开始。春节,又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过年等,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俗称。关于“年”还有多个版本的传说,可以想象出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样、意义深远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就是辞旧迎新,合家团圆;过年就是你来我往,互相祝福;过年就是张灯结彩,欢天喜地,除旧迎新。备年货、贴春联、吃饺子、看春晚、拜大年……都是春节必不可少的重头戏。“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都以公正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出时代亮丽的风景,抒发对未来美好的愿望,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是喜庆的象征,其中蕴含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新年到来家家户户都贴上大红春联,高高挂起大红灯笼,象征着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到处都是欣喜、如意和吉祥,一年的好兆头从此开始。
吃饺子看春晚是一年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饺子馅也是多种多样。韭菜馅,长长久久;芹菜馅,勤奋上进;白菜馅,百年好合;香菇馅,荷包鼓胀等等。还有多种包饺子的方法,有的捏成半月型、有的挤成元宝型、还有在一头捏花边,另一头收尾的刺猬型。也有把硬币洗干净包到饺子里,谁能吃到带硬币的饺子,就象征着吉祥、富贵、发大财。最后还得包上几个盒子,把两个饺子皮和一块,中间放上馅,再捏上花边,象征“和合”,寓意和和气气、以和为贵、合家欢乐、美好和谐等等。全家人都参与其中,诉说着和饺子有关的故事,小孩子有时把面粉弄到脸上,像个小丑,手中拖着自己包的饺子,问个不停,逗得一家人开怀大笑。吃着香喷喷的饺子,春晚在一阵喧闹喜庆的锣鼓声中,拉开帷幕,主持人闪亮登场,送来满满的祝福与吉祥,接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上演,全家老少喜笑颜开,前仰后合,共同沉醉其中。中华大地一片喜气洋洋,欢欣鼓舞,大街小巷都是火树银花,到处都能看到“福”字与“春”字的交融,“辞旧”与“迎新”的交汇。
新年的钟声在一片祥和与欢呼中敲响,开始用不同的方式互相拜年,有的微信、视频,有的电话、表情包等,纷纷向长辈同事、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街坊邻里,表达美好的恭贺与祝愿。在互相祝福中,喜笑颜开里,共同走进:万象更新 充满生机的2024年!
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新年大吉!

作者简介:张海霞,聊城市茌平区作家协会会员。爱好读书、写作、书法、运动和公益事业。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发表于《新起点》《齐鲁文学》等报刊,在聊城昌润集团书法竞赛和公司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奖。曾先后被授予茌平区“最美志愿者”“优秀通讯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