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兴济老字号和集市贸易
张 杰
便利的水陆交通,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促进了兴济古镇商贸经济,清末民初的古镇成为最鼎盛时期的商埠。市廛排列,商贾云集。众多驻镇商家都有自己的字号,打拼出自家的品牌。
兴济镇的历史延革可追溯到隋唐两代,隋炀帝国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举全国之力开凿了长约1764公里京杭大运河,通衢三河两江五大水系。开创世界闻名内陆人工河流最长壮举,一千多年来它为运河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不胜枚举。
沧海桑田岁月流逝,兴济到明弘治元年(1488)朱祐樘称帝,立青县兴济张娘娘为皇后,自此,兴济古镇人杰地灵,声望远播海内。俗话说:“财随人聚、人走财流”,兴济贸易也因天时地利人和而逐渐繁荣兴旺起来。资料显示,民国后期,兴济的商业老字号达60多家,青县商会就设在兴济。时至今日,一些老字号被乡人赞誉称道。龙头老字号当属张家“宝记”、宁家“怀德堂”、董家“宝泰昌”、陈家“万义德。”
张家“宝字号”是首届一指的大商号。创办人叫张鹏元,字品一,武庠生出身。宝记主要经营粮食、毛鬃等商品。总店设在天津,兴济是一家较有规模的分店,日常经营都有住店伙计打理,老板每年过来巡视几次,业务吞吐量巨大,沿卫河(大运河)往北泊运天津、北京,往南经河北、河南、山东、苏杭、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和外国也有贸易往来。兴济对岸的小院村原名叫小摆渡口,那些大的商贾货物运输都集中在中间两个大码头上,货物的装运上船都是几辆大马车连同物货一同上船,张家“宝记号”是专门从事贸易的巨商,张家在兴济有一片豪宅,都是清一色青砖石灰垒成,砖缝狭小,磨砖对缝,糯米粥灌桨,方砖铺地,屋顶琉璃瓦的仿古建筑,占地数十亩,规模之大与兴济娘娘宫齐名。
宁家“怀德堂”、董家“宝泰昌”是继张家“宝记”之后崛起的商家。宁家“怀德堂”,创办人宁世福,字星普。怀德堂的粮栈临运河而建,一个个圆顶粮囤高大壮观,地上的散粮堆积如山,装载粮食的货轮南北往来穿梭不断。董家“宝泰昌”创办人董国治、董国恩兄弟。主营酒坊、粮行、猪鬃、草辫等实业商务。董国恩于清末曾入太学读书,后弃文经商。董家在运河边有自己的码头,岸边码头酒瓮堆积如山,运货大船靠岸,酒坛整齐码放到船上,甚为壮观,随着船老大一声“开船了!”岸上鞭炮齐鸣,气势恢宏。
猪鬃、草辫是古镇贸易的一大特色,宝泰昌的猪鬃(兴济黑)、草帽草辫(兴济白)一黑一白的加工贸易享誉海内外。草帽草辫以兴济为集中点,加工网点遍及周边乡村,为地方的国计民生及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北街陈家“万义德”老字号草帽草辫贸易驰名在外。解放前药店就有八十多处,比较有名的有“万生堂”,还有“德兴成”“毛家店”崔家“裕兴和粮店”及其它经营传统生意的商家。
张、宁、董、陈、沈家老字号之外,规模不一的老字号星罗棋布,遍及古镇大街小巷。最繁华时,北街的柴家胡同;南街的宫济道;南街余庆屯的南瓜蔓道(当地人俗称长条庄子),都是当年街市贸易主要市场。
戴记“东西恩记”,经营杂货,货物齐全,;崔记“福兴号”;邵家经营“泰丰”粮栈;董家“三义成”经营酱菜、酱油干醋等产品;周记包子铺,馅料肥而不腻,敢于天津狗不理包子相媲美;回民王家“牛肉杠”;陈、侯、程、欣四家经营“义顺祥”,糕点享誉方圆百里。其他还有诸如“锅饼铺”“二十四面斗行”“春和号”“同济聚公粮店”“周记小车铺”“王记酒馆”“万兴德”“御青河”“三义合”“王记锅店”“王家馒头房”等等,都有一定规模。影响较大的还有赵家“存成记”,经营日用百货、中药铺等生意。“存成记”的店规十分特殊,用人禁止使用三爷,即:姑爷、少爷、官爷。员工具备三稳:手稳、眼稳、腿稳。
说起老字号的善举更是令人称道。张家修路、宁家修桥、建摆度码头、建学堂、沈家修庙成为后人街谈巷议的美丽传说。张家修筑十字街排水设施,修缮古庙,赈济灾民等善举记载于民国《青县志》。张家“宝记”解放前每年举办一次“演骨会”,将古镇周边村庄亡故的村民,因贫困没钱掩埋的,客死他乡的,裸露荒野的尸体、骨骼头颅出资请人收集起来,在城隍庙为亡者诵经超度。宁家掌门人宁世福,字星普,原籍青县大兴口人。在大运河畔修建惠诚小学堂,惠泽乡民,更是有口皆碑,如今的兴济小学原址就是宁家捐资修建,精心设计,用料考究,教室宽敞明亮,校园环境优美典雅。
兴济是方圆几百里闻名的大集市,俗称兴济大集。每逢阴历的初一、初六日开集。文革期间国家为了割私有制的尾巴,取缔了很多小集市,兴济大集始终没有迁散。兴济集的牲口市、辫子市、鞭炮市、鱼市、粮市等是支柱贸易。有句俗话称,臭鱼烂虾是兴济的姥姥家,是说兴济市场贸易无所不有,应有尽有,适应经济条件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为了便于四方客商往来,供客商住宿的旅店数不胜数,档次等级也各不相同,如南街的孙家店、曹家店、回民张家店、孙家牌坊、陈家店、贺家店、刘家茶铺等等。运河水是供居民和往来客商必饮之水,送水送煤行业,成为古镇的一项产业。刚从运河送来的水混浊 ,需静置沉淀过滤后才能饮用。古镇还有四眼硕大的人工挖掘的古井,有南街孙家老井、民主街天主教堂老井、北街程家老井、建国街娘娘宫老井(驿亭甘井),古镇西临运河,水质甘甜凌冽,供人畜使用。筑五座大桥,跨东西运河大桥、南街桥、建国桥、北街桥、民主桥。
古镇中外宗教众多,庙宇、教堂、神祗相继落户这里。北街“立佛寺”、建国街“城隍庙”“火神庙”“关帝庙”“天主教”“清真寺”“娘娘宫”;宫前有一株几百年的“杜梨”树,有三人合抱之粗,常有灵异之传说;张娘娘,娘家坟占地数十亩,各种石碑、石刻、神兽列主神道两侧,颇具王者之气;每逢庙会、春节、上元正月十五、中元八月十五,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运河里大船小船穿棱于水面,南北傍运河停泊,运河水的波涛声、车马把式的吆喝声、小商小贩叫买叫卖声相互交织,响彻云天,可谓人山人海盛极一时。善男信女依自己信仰,分别到各寺庙顶礼膜拜,祈祷神佛保佑平安顺遂,这些时日也正是商家生意火爆之时。
市面上的小买卖小作坊琳琅满目,有“硬八股”“软八股”之别,硬八股有:锔盒锔碗锔大缸、焊锡壶、白铁匠、硬重家什的修补;软八股有:杂货挑子卖针头线脑、剃头挑子理发、吹糖人卖瓜果等等,五花八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藏腋”绝活买卖经。
特殊交易市场都有专业的经纪人,即所谓“牙子”。牲畜市场套路最深,牙子们都有行话(黑话)。比如:马驹子叫“飞子”,骡子叫“串子”,驴子叫“鬼子”,牛叫“大楂子”,羊叫“小楂子”猪叫“象子”等等。没有几年的功夫是上不了台面的,一般师傅的经验密不外传,要想混迹江湖必需拜师学艺,不然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因为师傅老了要靠徒弟养活。
行业里的黑话也称“吊款”,其中表述交易金额的术语是:日月南苏中,隆须化万拘,代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十个汉数字相对应。确定交易时常常以袖手估金的手法进行讨价还价(俗称捅手指头)。
兴济牲畜市场兴旺不衰,直至二十一世纪初,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牲口市才算败了火。当年牲口市的客商来自全国各地,虽然各地方言不同,但行里的术语使用基本一致。
“日”代表一:行话叫“溜杆杵”“叶齐杠”“老爷杠”“日个的”;“月”代号二:行话叫“坛子杠”“双门杠”“门子杠”;“南”代号三:行话叫“品字杠”;“苏”代号四:行话叫“方子杠”又叫“虎头子”“溜虎”“调虎”“品虎”等;“中”代号五:行话叫“半吊子”“吊子钱”;“隆”代号六:行话叫“握头子”、“六鼠”“溜鼠”“六彩”“挠子杠”;“须”代号七:行话叫“兴子杠”“挠子杠”“捏子杠”;“化”代号八:行话叫“握头子”“溜握”“老k”等;“万”代号九:行活叫“老枪”“溜瓷”“勾子”“虾米腰”“掐子扛”等方言;“驹”代号十:自动返转为“日”,行话叫“驹个的”“溜杆杵”等。
“头拱”行里好手被尊称谓“剜眼”,就是有好眼力,行业里的专家,交易场上才能看出真本事。大牲口,先看牲畜“四个蹄”,后看“一身皮”。观察牲口的骨头架子和皮毛,就能看出成色和它的经济价值,能看出它的体重,脚力,几岁口的年龄,有没有疾病。是否适合繁衍生殖,还是耕种拉车走脚力,或是适合淘汰屠宰吃肉。根据母畜的状态,能准确看出是否怀驹,大约几个月,胎种是公是母。
两手扶住牲口的头部上仰,食指和中指顺口上搓,看口腔上膛,行话分别叫“里外膛”“花膛”“污膛”“粉红膛”。几岁口看牙齿,马、骡驹子看“白口”,二岁半的牲口刚扎牙,每年长一个,长满四个牙才能再长出边牙算是“齐口”,然后七岁口八岁口;观察牛的牙齿是否松动,根据松动的称度判断牛的岁数,牙齿僵硬不松动说明是老龄牛,好专家还具备兽医的经验和治疗技术。
买卖牲畜看“藏腋”,畜牲的膀子称“捻头”,也能看出“脂头”。看肥瘦,能看出肉量和出脂量,双手托住牲畜的腰窝能判断出体重,是估出体重的关键手法,经过行家里手判定“喇手”,说明这头牲畜是赔钱货不能交易。综上所述只不过是古镇繁荣时期冻山一角,底蕴厚重的历史,观局部可现全貌。有些东西虽已过时,作为古镇曾经的辉煌,有必要记录于此,以存史迹。
明清两朝兴济古镇以县制范桥著名,南大街地段曾是文武双衙门,豪杰倍出,明朝出了一位张娘娘人尽皆知,清朝时南街有位武举,人称时六爷,积功好义黑白通吃,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威震一时。清末民初民主街有位姜八爷,别名“姜般若”,早年投身革命,文武兼备,曾与蒋介石义结金兰,还是开国总理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的大媒人,都有史实可考,被古镇今人称道自豪。时至今日国富民强,河晏海清,国人安居乐业,适逢盛世不能数典忘祖,不忘初心努力奋斗,激活唤醒古镇先祖的创业精神,将家乡建设的更快更好。
癸卯年农历腊月二十六(2024-2-5)
张杰整理于兴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