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五〇团南征北战大事记
合围雷山
经过贵州全省军民的大规模围剿,到1950年7、8月份,贵州各地的匪风普遍下降,但仍比川、滇两省严重。因此,西南军区发出抽调部队入黔助剿的第十号指示,从四川、云南抽调部队入黔助剿,大大推动贵州剿匪斗争的进程。9月中旬,一五〇团奉命配合第四野战军一八六师开始合围雷山地区谢世钦匪部。谢世钦原为国民党贵阳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少将支队长、保十团团长。炉山解放后,国民党黔东南绥靖区司令余辉庭本已同一五〇团首长谈妥,和平整编保十团及地方的5个中队。而谢世钦佯称同意,关键时期却把部队全部拉回雷山,宣布成立“东南绥靖区第一纵队”,并自任司令,向乡、保发号施令,编练土匪部队。每乡建1个营、保建1个连,男性农民除瞎瘸之外,从16岁至45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轮流为匪。吹嘘“雷山是大陆的台湾”,气焰十分嚣张,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1950年9月15日,助剿部队开始扫荡外围土匪。9月20日,清剿部队构成了以雷山为中心,长约600华里的铁壁合围圈,7000多名匪徒被包了饺子。21日凌晨2时许,成千上万的火堆同时举火,牛角声、军号声,伴着战士们的呐喊,使匪徒丧魂失魄,纷纷向合围圈中心地带奔逃。我90余路突击部队采用梳篦队形,每天以20华里的速度向雷公山方向压缩,历经20多天的围追清剿,10月15日合围雷山战斗胜利结束。共歼匪7495名,缴获小炮2门、重机枪12挺、轻机枪14挺、长短枪2117支、子弹18300发、手榴弹21枚、电台3部、物资一批,并活捉匪首谢世钦及国民党特派员柏家华。在全团配合一八六师合围雷山的同时,一五〇团的二、四、五、七、九连随即开赴到施秉县的三当乡、黄平县石旋洞一带参加合围清剿,经过27天的围剿追歼,全歼黄平、炉山边区司令王海桥、副司令杨克武,黄平县伪县长杨光武等残匪500多名,俘匪团长以下78人,受降675名,缴获长短枪398支、子弹1558发,并帮助地方政府建立了新城、德刀、谷龙、炉山、加巴、旁海共6个乡的政权。经过半年多的合围清剿,盘跨在镇远地区中心区的股匪基本肃清,社会秩序趋于安定。

9月下旬,一五〇团在黄平进行整风学习(整顿思想作风,学习剿匪中政策纪律),并传达布置下一步剿匪发动群众的工作任务。根据军区指示精神,由团政治处组成武装工作队,深入黄平、余庆、施秉、炉山等广大地区协助政府发动群众,执行五大任务(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其余部队则进行剿匪总结及评功庆功活动,全团有44名官兵出席了镇远军分区英模大会,炮兵连连长刘传信等11人荣立一等功,二连班长李玉廷等16人荣立二等功,刘希贤等17人荣立三等功,五连连长齐培元这时已任副营长还出席了全国英模大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给全团官兵极大的鼓舞。
经过合围部队几个月的铁拳重击,贵州省内地的土匪基本消灭,群众的觉悟也不断提高,并分别建立了地方政权。然而,部分残匪却逃至湘黔边沿三穗、天柱地区,与湘西的土匪勾结,并成立了“湘黔边区反共游击司令部”,杨永清为司令,姚大榜(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田大榜原型)为副司令。周围地区的大小匪首也都封了官职,一时间雪凉匪区冠盖云集、匪风甚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