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于立春
徐海莲
今年立春,相比于其他年份气温较低,感觉有些冷。
买年货的兴致,也被老天灰蒙蒙阴郁的脸影响不少,不愿出门,都躲在家里享受生活,平时热闹的大街上无人聊天。
农村的房屋不比楼房,单门独院保暖差,即使在屋里,也离不开棉袄。我时常开玩笑说,感觉屋里还不如院子里暖和。
取暖方式,除了空调就是政府补贴安装的天然气。天然气第一批安装到现在已经用了四年,上了年纪的人比较会过日子,用空调不舍得,除非很冷开几次天然气。大部分都用来做饭使用。所以有些老年人第一年送的补贴还未用完。
年轻人思想不同,也吃不得苦,用的多,每年都得自己再充卡一两次。
家里天然气补贴,早在前年孩子上网课时,取暖烧完了。自己充卡数次后,也是有点不舍得,就往身上加一层一层的棉衣,对付寒冷。穿厚像企鹅,有一弊端,笨拙的不方便干活。学生放假后,壁挂炉才又“嗡嗡嗡”,恢复了四五十度,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嘛,尽力而为。怪不得有人说,孩子在家父母是大款,买啥也不嫌贵,用啥也不心疼。孩子不在家,父母立马变乞丐,馒头咸菜白粥汤,往自身花点钱也不舍得。
这就是中国式父母,一生为孩子倾其所有,从不考虑自己冷暖。
打开手机,村里微信群一条通知异常醒目,说政府又补贴燃气费用200元,让各然气用户抓紧交送燃气卡到村委。
政府真是体恤民情的及时雨啊,正好这两天准备去充卡呢,免了一趟也省钱,赶紧找出来交了上去。
虽然不多,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嘛。相信这只是抛砖引玉,更多惠民利民发放还在后边吧!
立春,第一天就有惊喜,真是好兆头,心情也舒畅起来。

作者简介:徐海莲,热爱生活,喜欢文字,茌平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