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在萌动
文/黄振涛
今天是冬天最后一天,明天就要立春了。日历表赫然标明:2024年2月4日即农历癸卯年腊月廿五日,星期日,立春。
有人曾经预言,2024年两个立春节日,即正月十四,癸卯年立春,腊月廿五日,甲辰年立春。于是便有各种神奇而又荒诞可笑的猜测和做法:去年正月初二到十四,扎堆结婚,结婚后,不急于生“兔崽子”;农历闰二月不扫墓,没到清明节,3月19、20日即前二月底,人们纷纷去亲人坟头祭祖,甚至不少人方知这一“民俗”,傍晚时分去上坟。
我是一位容易跟风之人,没有按照民间说法去及时为故去的父母扫墓,好长一段时间担心厄运袭来。但我深信,父母生前,我们各自尽了孝道,底气十足,一生都是好运气。
这一年,平安即福,一切顺遂,知足常乐。该有的有了,不该有的亦有了,可喜可贺。从2016年4月被多家单位返聘接近8年来,享受以往未曾有过的舒心与快乐,事业干得风生水起,与志同道合的人结为挚友或亲密伙伴,抒正气、论人生、品美酒,其乐无穷,美哉乐哉。漳州东山岛上,风动石之神奇,望石兴叹;阆中贡院门前,发“开科取士、飞黄腾达”之忧思;置身洛邑古城,尽情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昭陵山顶,一览山川风光,穿越时空隧道,感叹一代雄主李世民之胆识。
还有专家预测,今年是暖冬,每年冬天都会有极端天气出现,实属正常。今年冬天气温跌至负12度左右的天气毕竟不多,—6~—9度的天气持续一个月之久。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诗句啊!
近日两场雨雪天气,一扫阴霾,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特别是最近几天的持续降雪,滋润了空气,冬小麦汲取水分,叶子开始返青了。酒店、小区、街面上,年味愈浓,鲜红的灯笼与皑皑的白雪相映,在视觉上形成强烈对比与反差,煞是好看。看到一位6、7岁的小可爱,双手冻得通红,仍在怀里抱着一只精致的小雪人,还特意用松枝做的假发,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我喊道:“拍个抖音吧!”惹得他们母子都笑了。
路过公园,雪花铺在微微结冰的湖面上,一群鸭子蜷缩着脖子,划破残冰,坚强地泊在刺骨的湖水里。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寒是暖,惟有鹅鸭自知了。
湖边腊梅的花骨朵,明显膨胀了许多,在寒风中翘首以待。一株不大的腊梅树,丫杈多多,每个丫杈上蓓蕾繁密,仿佛是春的最及时、最灵动的符号。农谚说,一九一阳生。几天前,我与同事饭后散步时,明显感觉到冬青叶子悄然变绿,路边的小草默不作声的钻出头来。
从世间种种变化,明显觉得春天在萌动,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武功千年河滩会上,我早已觉察到春的气息,那个时候,就有不少人开始置办年货了。
说起置办年货,不得不说现在的老百姓生活好多了,一股浓浓的乡愁在心中荡漾,泛起涟漪。在我小时候,我随父亲步行7、8里之外的贞元镇买菜,白生生的大白菜堆放得十分整齐,但我的老父亲从没有去问价钱,而是在不整齐的菜堆上挑来拣去,捡拾别人撕下来的边叶拿回家去,由母亲淘洗干净,下在饭锅里,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在去长宁粜玉米的路上,军工企业的职工为买玉米,在半路上等候,不时还有“民兵小分队”阻挡,随时有没收的可能。
世事变了,老百姓心中的春天来了。随着土地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分田到户,自由经营,亩产由180斤到600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到如今的亩产1200斤,是古神农氏后稷老先生万万不曾想到的。
如何让农民群众增产增收?是各级党政机关最关切的问题。中共中央2024年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有明确要求,随着时代的变化,农民群众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春天是希望,春天在召唤,春天是最富生机的季节。2024年农历甲辰年即龙年即将来临,龙腾虎跃、龙飞凤舞、神龙戏水等等,有着丰富的寓意,那是一个最具挑战的年份。最近我为朋友书写春联,用得最多的一句就是“龙年大吉”。在新春来临之际,我祝愿我的老领导,我的同学、同事和所有朋友诸事顺意,万事顺遂,身体健康!
(草稿划于冬天最后一个傍晚时)

黄振涛,男,汉族,大学文化,陕西武功人,中学任教10余年后,在政法机关工作30年,参与编纂《咸阳市检察志(1991-2010)》,在文学平台上发表散文、诗歌50多篇(首)。2019年5月退休后,受聘于礼泉县检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