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又一春
文/李海华

“大年小年,打春过年”,真是“春打六九头”,2024年2月4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在临近年关时,廿四节气中一年一度的立春到了。
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所以古人重视立春,在古时有迎春之仪。
廿四节气与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上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八卦、历法等,文明肇始。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廿四节气原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它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天维建元,是从寅开始的,“斗柄回寅”,新岁开启。据《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廿四节气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从立春起进入了寅月,阴阳转发,阳气初生,万物复苏。新轮回由立春开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亦即岁节。作为传统的农耕社会,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岁首,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农事周期就是庆典周期,有些节气也就是节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节是百节之首,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气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
在秦汉以前,各地风俗时历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岁首庆典活动是在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立春。
秦汉后各地历法统一,立春“岁节”民俗被挪到了阴历元月朔日。自立春岁节的民俗功能被挪到了元月朔日后,立春成了单纯的节气。先秦时期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岁首节庆的民俗不同,历法不同其岁首日期亦不同。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主要的传统节日民俗在汉代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如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汉之后过新年的习俗活动在全国民间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丰富了。节日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那么立春该是一年气候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高空的太阳,褪去了疲惫,变得明亮而温暖。鲁西大地上的白雪都已融化,结冰的小河,褪去了束缚,变得清澈而灵动;河道岸边枯草丛中残冰的身影时隐时现,让河流显得生动而又多彩。大堤上的树木,褪去了尘埃,变得端庄而又清秀。精灵的小鸟们,更是愉快的展开了飞翔的翅膀,开始了迎春之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虽然在词中只描绘了伤感的场景,但亦不难猜测,那小桥流水之侧的人家夕阳西下之时也该是炊烟四起了吧!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科技发展迅速,农村做饭也用上了天然气,以前婀娜萦绕的炊烟已成了我儿时的记忆。
此刻,我已禁不住了想起自己的童年:父亲正在收拾桌椅,而母亲正在灶上忙活,也许今晚只有一碟花生米、一盘家常菜搭上一壶白酒,家常饭虽然平平淡淡,但对纯朴的农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满足,更是一种对生活的享受。父亲拿起酒壶,往酒杯里倒了一杯酒,细细的泯下,自言自语到:“今儿立春,明儿开工!”明日,父亲该收拾农具,再翻那片不知道几辈人耕种的黄土地,期待春雨过后洒下希望的种子,三千年的农耕文明,就是在这一片片翻耕,一次次撒播,一声声吆喝中向前迈进。
“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今年立春之日则倍感日浓,那今年农人们该又有一个好收成了吧,但愿上天恩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既是一年春的开始,更是人们寄予一年美好愿望的开端。立春了,让我们也打起精神,迎接新的“春天”吧!



李海华,山东临清市人。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临清市作协副秘书长,《当代新文学》副总编,作品散见于《中国纸业报》《精短小说》《聊城日报》《鲁西诗人》《长安日报》《西部散文选刊》《齐鲁文学》《作家文学》《临清周讯》《中国现代文化报》等报刊杂志。作品《希望》荣获1996鲁西北青年诗人《三等奖》,《长眠在麦田里的母亲》在2018年全国首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荣获散文类二等奖。2019年,被中国华夏精短文学学会评为十大创作明星。长篇小说《转动的青春岁月》在《山东商报》连载,长篇小说《处处花开》《当代文学连载》出版散文集《岁月静好,寻梦远方》《乡愁寻根》,出版《圆梦》《转动的青春岁月》《一路向
未来》《处处花开》4部长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