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万汇情怀宽 笔有千均诗意长
--冯海先生诗集《海之婉约》读后感
杨继康

《海之婉约》是冯海先生创作的大量诗歌作品中选出的一部分精品。作为一名纵横商海的时代娇子、企业界的领军人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用自己手中的笔反映生活,讴歌时代,礼赞传统文化,显见出生命主体人生旅程的影像,难能可贵。作品读来具有情感的真实性、诗语的朴美性和诗境的时代性。正如杨焕亭先生所说,把生活过成诗意的生活,乃是最幸福的人生。
一,记住乡愁,便有了情感的烙印
冯先生作品充盈着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热爱。因为同是兴平人,有了同乡的情谊。兴平是一方有着丰厚传统文化积淀的土地,这里长眠着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汉武大帝;留下少年将军霍去病挥戈西去的历史足痕;传扬着千古风流司马相如的传奇。中国二十四孝的故事中有二孝出自这块土地。对家乡的热爱与讴歌成为冯海作品的前奏与强音。开篇二章《一花一草总关情〈忧国忧民仕子心〉。其中读来倍感沉思如《古战场》“苍茫不掩峥嵘气,一曲烟尘荡血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感怀,“讲台三尺志丹心,甘洒青春咽妙音。吸尽粉尘终不悔,欣看修竹绿成林”。把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细致入微的用诗句体现出来,一首师者的颂歌。《贺十四运召开〉,《兴平诗词学会二十五岁生日歌》、〈田园乐〉、〈咏兴平辣椒〉、〈青春礼赞〉、〈五一劳动节及母亲节献礼〉、〈清明思父〉、〈乡土恋〉等等,其中仅〈中秋感怀〉就写了三组,共计有十几首之,思父忆父祭父作品有五首之多。词作中的〈歌兴平〉,现代诗中《中秋佳节思故乡〉《渭水清,渭水长》等等。体现冯先生很重感情,包括亲情、乡情。有他对生活的思考,对亲情的回望,对乡情的怀恋。自然率真,朴实无华,我心写我口,我口述我心,明白如话,却诗意隽永,令人回味无穷。冯先生的这种认知,是与他自觉爱国爱家的情怀有着内在联系的。他的目光,从身边亲人出发,从故乡的历史既在出发,拥抱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无不彰显出诗人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执着坚守,对“先忧后乐”天下观的自觉传承,对传统道德的“内修求己”的自觉践行。冯先生的实践,对于今天年轻一代,提供了一面镜子。“要让我们的后代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二,怀抱正气,便有了责任的担当
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应当感谢共和国的时代骄子们,一批一批如冯海这样的闯荡商海的企业家,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无尽的财富,也让自己脚下这方古老的土地焕发生机,跟上时代的潮流。可贵之处在于,冯海不仅是改革的实践者,更是时代的记录者,同时也是时代的歌咏者。作品满满的正能量。正如柳公权所说,笔正则心正。心正则情浓。当他将审美的目光转向曾经留下自己汗水的兴平大地时,就从中领略了改革的春风浩荡,开放的如火如荼,诗人满怀欣喜地讴歌时代,记录历史,描述心境,如第二单元的《时运》、《秋夜咏叹》“心存善念,发点微光,世间真情,志不敢忘,医人医心,国士无双”,这里有时代的忧患,更有使命的担当。让我落泪的是一副挽联《敬挽兴平警界英雄陈勇》,几年前,年轻的陈勇警官勇斗歹徒英勇献身,当时市文联发起了为英雄送挽联的活动,我也写了一组有三副,动了深情,可惜没了下文。不管怎样,我们只要记得,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数行话语,引起了无尽的思绪。《旷世愁》《先天下之忧》《打工者谣》等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贫富不均等引发了思考与忧患。足为当政者省!《信念》《日思夜想赋》为我们勾勒出一副城乡改革的恢弘画卷。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诗人强烈的时代意识,活跃的改革思维和对时代精神的自觉承载。
三,学思体悟,便有了思想的升华。
冯海先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这是他不同凡想的地方,记得他曾说,每当深夜,便是他思考吟咏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除了打麻将的,都进入了沉沉的梦乡。他的作品第三单元《酒后深得悟世言》都是人生思考的结果。富有哲理,富有启发。纵观这些作品,其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人镜,以历史和现实中的楷模策励自己,如《诸葛赞》和数组怀念父亲的诗句。二是物镜,透过梅花凛凛傲骨体味人格的伟岸,从牡丹艳绝天下参验生命的美学价值。三是修己。修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环节,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功夫,也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要求,冯先生的不少述怀作品,有赤子之志,言自律情怀,抒报国深情,读来感人至深。其中〈托物时咏过心志〉,不管是咏物,述怀,还是咏史,怀古,等等,思想有了深度,感情有了温度。
四,虔诚敬畏,便有了艺术的维度。
诗集《海之婉约》,将冯海先生的诗歌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诗集命名诗意盎然。海的柔美与宽广,海的深沉与力量。在冯海先生的心目中,海不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个充满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象征。整部作品,就格律而言,其中的近体诗词,无论平仄,韵脚,对伏,还是起承转合的章法,都非常的工稳细致到位,体现了他深厚的古文修养。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并且在一起探讨过格律问题。没有了格律就没有了中国的诗词。没有了交通规则,道路修的真好,也是一锅粥。冯海先生用词精准,语言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通过对物像,对心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并且他的诗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首首都有诗人的身影,诚如王国维先生所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他的这种诗学修为,既来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也来源于他对文学的深刻理解。正是这种深刻的见解,让他的诗歌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总的来说,冯海先生的诗集《海之婉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美感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冯海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对于喜欢诗歌的人来说,这部诗集无疑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
五,体察入微,便有了哲学上的高度
冯海先生在诗作中,以个人独特的审美视角、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突破了新旧语境的束缚,大胆进行古典诗词的创作实践,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享受和人文思考。他不仅注重对诗词文字的组合,更深入到了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神。他善于从诗词的意象、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入手,挖掘出诗词背后的深层意义。诗歌是诗人心血的结晶,是心中流出来的韵律,任何的做作,任何的拼凑,挤压,都是适得其反。现在的老干体,口号体,总让人有一种过去时代的嫌疑;还有一种故作高深,诘牙赘齿,四句的绝句,上有大把的序言,下有大把的注解,真是“序苍苍,注茫茫,风吹草低见四行”,让人生感觉面目可憎,也让人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好感。冯海的作品明白如话,语言优美、文笔流畅,既有严谨的格式化,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读来如品茗赏花,让人陶醉其中。冯海先生在诗词方面的成就,在于他对诗词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始终坚持独立思考,不受流俗影响,以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来审视作品。这种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使得他的评论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考空间。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诗词艺术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背景下,冯海先生的诗词创作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他以自己的学术造诣和审美眼光,为传统诗词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重视古典诗词的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艺更无止境。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冯海先生的诗词创作实践将会在陕西以至于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行文至此,意犹未尽,作贺联一组以慰诗心。
一
学海商海动地来,建成世上伟业;
文坛诗坛冲天起,写就人间雄诗。
二
胸藏万汇情怀广,
笔有千钧诗意长。
三
妙手写春秋,春色九州催笔意;
雄心创伟业,和风万里激诗情。
四
渭水行吟,瑰丽诗句溢霞彩;
莽原作赋,泥土文章喷异香。
五
马上占辞动地情,风茂蝶酣舞;
酒中下笔冲天志,春浓花盛开。

田冲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