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倩:中国剧协、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山东作协、音协会员,从事编剧工作多年。与他人合作的五音戏《豆花飘香》《腊八姐》分别进中南海汇报演出、获山东省政府表彰和中国人口促进会第三届广厦杯戏曲一等奖;《石臼泉》获山东省第三届戏剧创作二等奖;《窦女》获文化部天下第一团会演北方片剧目改编奖,入选中央电视台精品库;聊斋俚曲戏《王六郎》获山东泰山文艺奖;聊斋俚曲戏《丫头大主任》入选文化部精品库;《我唱山歌乐悠悠》等多首作词歌曲获省级重要奖项;电视剧《蒲松龄》主要编剧之一……曾获得“淄博市农村文化先进工作者”及“山东省群文战线艺术家”等荣誉称号,民盟淄博市委退休。
山间百灵民歌情
---记音乐教研员董秀和她的《山东民歌教学研究与传承》一书
陈倩
一抹云霞下,数缕春光中……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当我出门四处寻觅的时候,她那朗朗笑语,早已驾着一阵清风飘进我的窗口,刹那间,使这个平静斗室,充满了惊喜与欢乐。她是谁?她就是董秀。董秀和她的名字一样,秀外慧中,而又带着一身的朴素和灵气。她是位才女,但从不矜持傲人。董秀出生在淄川东南部群山里一个小小村落的中医世家,父亲是个乡村医生,酷爱民间文艺,母亲是乡村小学教师,开口能唱好多民间小调。母亲勤劳能干,每年利用农村学校短暂的暑假赶制一家七口人过冬的棉衣,董秀回忆说:“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天下着小雨,母亲一边纳着鞋底,一边哼唱《孟姜女哭长城》,年幼的我一听见她唱这个肝肠寸断的哭腔,一种莫名的恐惧担心让我抱住母亲哭起来。母亲还经常在摊煎饼、做家务活的时候哼这个调调,后来才慢慢理解,她在繁忙的教学工作和农村沉重的生活负担下,唱那样的曲调就是排解生活的苦闷啊!”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董秀耳濡目染,得以山山水水的沐浴润泽,也渐渐地喜欢上了民歌。董秀给我说,她常常在在想:“一个山里的女孩,要想唱好民歌,必须要加倍付出和努力。”她真的做到了,她在村里的山头唱、在家里的果园唱、烧着灶火唱、领着妹妹唱……上学期间,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乡里和区里的演出活动、歌唱比赛、演讲比赛,指挥学校的合唱队,成长为学校的文艺骨干,用她超人的勤奋和天赋,使当年那个像只小黄鹂的“秀妮”,而今变成了一只美丽可爱的“百灵”一一丰满了羽毛,练硬了翅膀,骄傲地飞出了大山。
1991年,董秀被特招到淄川第二职业高中音乐班,师从王梅老师开始系统学习声乐,后拜山东艺术学院王玉美教授为师;1993年,考入淄博师专音乐教育专业,师从姜辉、刘海莉、石蔚等教授;1995年分配到淄博十五中工作;1996年考取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函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师从黄明水教授。工作期间扎实勤奋,为音乐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人才,现在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2008年,在般阳中学任教期间又赴中央音乐学院深造,拜声乐大师沈湘先生的得意门生一一男高音歌唱家黑海涛教授为师专修声乐。学有所成后,在淄矿集团影剧院举办了“辉煌经典·再现般阳”个人独唱音乐会。2012年考取淄川区教研室高中音乐教研员岗位,此后,在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海鸥教授的指点帮助下,开始潜研山东民歌教学。熬过春秋的砺炼,几经岁月的打磨,董秀编写了《山东民歌教学研究与传承》一书。读罢此书,掩卷而喜,拙笔写上粗浅点滴。
一、论证全面系统,精准清晰,高屋建瓴
全书共七章。在这些章节题目中,董秀高屋建瓴,用唯物观点,全面系统、精准而清晰地论证了中国民歌进步发展的轨迹与山东民歌的历史渊源,有力佐证了“山东民歌是山东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的一部史诗”的观点。接着,董秀又融合自己的艺术理解,详细介绍了山东民歌的体裁、风格、语言特点、调式与旋律特点以及代表人物等。在介绍山东民歌历史时,她引证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细节一一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灭齐,得齐韶乐”“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皆因“齐韶”“郑卫”旋律中已经糅进民歌元素,继使秦朝的宫廷音乐,有了更强的生命力、新鲜感,从而流传广远。在谈及山东民歌“感情寄托与想象”一题中,书中引用红军长征时期,江西省一位老妇唱着民歌《啊呀来》,叙述着她自嫁给丈夫三天后,丈夫就参加了红军,一晃就是70年,70年的守望,70年的期盼,直到门槛踏出豁口,青丝变成霜发,也未盼到丈夫归来。这种人性的展现,无不让人怜悯,无不让人辛酸。由此可见,民歌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心灵的窗口,永远的天籁和文化根脉。
二、分类科学有序谱例优中选优独辟蹊径
全书在山东民歌体裁的分类上,参考前辈经验,科学有序地细化为劳动号子、小调、秧歌与花鼓等八类,其中小调最多。在不同的类别中,对少量山歌、套曲,尤其是聊斋俚曲、五大调厚爱有加;对美如花海的小调浓墨重彩。这些分类与列举,使读者对山东民歌增加了认知,有了兴趣。对谱例的遴选上,全书独辟蹊径,将谱例分为高中和初中鉴赏、歌唱、小学唱游三类,这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了正确的帮助。在优选的谱例中,作者还对有代表性的曲目进行详解,如《包楞调》《赶集》《绣荷包》等强化点评。在演唱技巧上,对风格、特点、咬字行腔、节奏、韵味及《包楞调》中的闭口音、鼻腔共鸣,《赶集》中的胶东方言、儿化韵都写得明明白白;对聊斋俚曲《玉娥郎》、平度民歌《黑妮做媳妇》的地域特色也写得清清楚楚。在初中教学谱例中的《对花》《赶牛山》《磁村花鼓》《抗日小调》一一作了诠释,特别对《沂蒙山小调》给予高度评价;对无棣民歌《闲来无事到庄西》、淄博民歌《老汉也唱个跃进歌》也给予热情洋溢的颂扬。对小学唱游课中的《花蛤蟆》《引蛾螂》《暖小猪》《蜻蜓你来吧》做了细述。如此总总,细致入微。
三、山东民歌引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构想、方略、措施实用可行
众所周知,将山东民歌引入中小学音乐教育符合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可是目前山东中小学使用的音乐教材中,涉及山东民间音乐的内容比较少。董秀积极思考,几经推敲,提出了“山东民歌的主题式教学”“山东民歌引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可行性分析”“山东民歌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的建设策略”“推动山东民歌传承策略”等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特别强调传承是民歌得以长期延续的根本保证。这种大力推进民歌教育,让山东民歌与学校教育融合,促进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弘扬。
四、前言玲珑透辟内容丰厚
本书的前言从《诗经》开始,寻根溯源,直至带入山东民歌,认为山东民歌是我省东夷文化、齐文化、鲁西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在中国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继而赓续到我省1960--1964年的民歌搜集、挖掘和整理。认为山东民歌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品位居高、风格多样。质朴、淳厚、粗犷、诙谐风趣,是祖先留下的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体现了我省劳动人民的文化积淀和精神气质。例如:两千多年前的齐国,孟姜女用哭倒齐长城,民间歌女韩娥用哀歌“绕梁三日”这给齐国留下了“齐女善哭的遗风”。至今,淄博农村出殡时,还有雇人哭丧的习俗一一“唱哭”。齐景公执政时,孔子来齐国“闻韶”,皆因韶乐旋律中融合了民歌元素,所以才使孔子感到新鲜生动,有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这些都说明民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五、后记朴实亲切极赋浓郁的人情味
董秀憧憬儿时的美好,怀念悠悠乡风。用朴实、亲切、极赋人情味的笔锋娓娓道来:“小时候,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村里有个风俗叫‘扮玩’,这时,爸爸摇身一变成了导演兼演员,自己就成了小小报幕员。编排的节目有《旱船》《跑驴》《锢辘子担》《大实话》等,多数是自编自演,喜闻乐见。晚上,扮玩的队伍去外村演出,报幕时累得哑嗓子,但依旧开心的报幕。结束后,总是一霎霎就睡在爸爸的肩上被背着回家。爸爸为培养自己对文艺的兴趣,夜里天井拉上电灯,剥着玉米也和孩子们唱歌接龙。有时上坡干活,在田间地头歇着,爸爸也教唱歌。长大后,自己学了音乐,并且爱上了山东民歌,每当整理一首曲目,爸爸生前教歌的音容笑貌便涌入眼帘,不由悲伤难抑,热泪盈眶。”我读到这里自然也为之动容,唏嘘哀叹。我想对董秀天上的爸爸说:“老弟,看看吧,高兴吧!你的女儿没有辜负你的希望和等待。”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衷心祝愿此书成为中小学乃至大中专院校深受欢迎的音乐教学辅助教材、工具书,专业与业余音乐爱好者不断进取的好帮手。
作者陈倩系作家,剧作家、词作家、聊斋俚曲市级传人
红霞 王静字立军,山东淄博人。自幼酷爱艺术,喜爱诗词创作。愿为爱朗读,用情感人,用心传声。
↑图为发布人尹玉峰(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
都市头条 北京头条 天津头条
上海头条 重庆头条 雄安头条
深圳头条 广州头条 东莞头条
佛山头条 湛江头条 茂名头条
惠州头条 江门头条 沈阳头条
抚顺头条 大连头条 锦州头条
鞍山头条 本溪头条 辽阳头条
海城头条 盘锦头条 福州头条
厦门头条 圃田头条 三明头条
泉州头条 漳州头条 南平头条
龙岩头条 成都头条 绵阳头条
杭州头条 宁波头条 温州头条
廊坊头条 嘉兴头条 台州头条
金华头条 丽水头条 舟山头条
济南头条 青岛头条 枣庄头条
泰安头条 青州头条 临沂头条
合肥头条 芜湖头条 蚌埠头条
阜阳头条 萱城头条 淮南头条
淮北头条 铜陵头条 安庆头条
宿州头条 滁州头条 黄山头条
六安头条 池州头条 亳州头条
巢湖头条 苏州头条 南京头条
无锡头条 南通头条 徐州头条
常州头条 盐城头条 扬州头条
泰州头条 长沙头条 株州头条
湘潭头条 岳阳头条 衡阳头条
邵阳头条 常德头条 益阳头条
娄底头条 永州头条 武汉头条
南昌头条 九江头条 赣州头条
吉安头条 上饶头条 萍乡头条
新余头条 鹰潭头条 宜春头条
抚州头条 南宁头条 昆明头条
太原头条 大同头条 长治头条
阳泉头条 晋中头条 晋城头条
成都头条 雅安头条 乐山头条
资阳头条 绵阳头条 南充头条
临汾头条 运城头条 吕梁头条
朔州头条 呼市头条 包头头条
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社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