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角度看问题
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终于1962年,第三个五年计划又始于1966,为什么没有连续性【1963-1965可能是调整期没被列入计划】,由于它与前三年自然灾害有密切关系,所以本文着重探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荒现象,与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灾害
根据刘颖秋主编的《干旱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影响研究》认为大灾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50年代初。根据《中国水旱灾害》记录,粮食成灾具有的两个特征,如受旱时间长与受旱面积大,并且成灾率高的年份是1959年至1962年,该几年间受旱成灾面积、粮食减产量、受旱人口的统计数值更居首位,是大灾变最高峰期,其中根据文献《干旱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影响研究》里记载对于1959至1962年累计成灾,包括先旱后涝。
100万公顷【1500万亩可相当10个县的土地】以上的省市逐年统计,几个自然灾害高发受灾严重省份,恰巧都是粮食生产大省。
各产粮大省受灾详细如下:
河南省四年共受灾面积为831.3万公顷【124695000亩】,其中最高峰在1961年农业受灾面积达到434.5万公顷。
河北省四年总受灾面积550.3万公顷,而其中最高峰是1960年331.3万公顷。
四川省四年总受灾面积545.3万公顷,最高峰是1961年266.7万公顷。
湖北省四年总受灾523.4万公顷,最高值为 1961年172.8万公顷。
山东省四年总受灾427.9万公顷,最高值1959年226.7万公顷。
根据相关地区《灾情报告》描述,干旱灾害最严重地区都发生在上述五个粮食生产大省,并带有极端天气变化特征,如先旱灾后涝灾的现象交替发生后激发出后续灾难:
其他省也各有不同,就不再细说了。天灾在即一时苦,虽然有所影响,但并没有影响长期整体人口的持续增长势头,30年来人口倍增,平均年龄倍增,这是创下了历史记录的。功过天有知,地有灵,发展靠忠诚。
二、非自然灾害
现在我国GDP一派大好,放开生育,但是人口持续滑落,为什么?听听群众一片漫骂声。生不起,养不起,四座大山背不起,抓不完的汉奸走狗和贪官污吏。
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