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四十辑)「飘舞的剑」(5116辑)

十四
捻军在山东曹州高楼寨歼灭满清精锐的蒙古骑兵,击毙僧格林沁后,清政府改派刚刚为扑灭太平天国立下大功的曾国藩督湘军﹑淮军镇压捻军。曾国藩更多使用洋枪洋炮,实行重点设防﹑坚壁清野,画黄﹑运﹑淮﹑颍四河圈围的战略,尾追﹑迎击捻军。同治五年九月,捻军突破颍河上游贾鲁河防线。曾国藩因围剿不力被清廷撤免钦差大臣,改由李鸿章继其任。
十月,捻军分为东西两军。赖文光﹑任柱继续在中原地区活动,为东捻军;张宗禹、张琢进入陜西联络回民起义,是为西捻军。
东捻军转战湖北,曾败淮军主力刘铭传部,但企图入川﹑陜与西捻军会合未遂。次年六月经河南进入山东,被李鸿章淮军围困于黄河南岸、运河东岸﹑胶莱河西岸和六塘河北岸的地区内,突围失败,任柱被内奸杀害,余部在江苏扬州覆没,赖文光也被俘杀害。
李鸿章指挥下的丁宝桢在这场对东捻军的围剿中,继续发挥其剿抚兼治的作用,在阵前瓦解了大量捻军,再次立了新功,赢得了李鸿章的保荐,十一月,朝命丁宝桢署山东巡抚。次年二月进而授为实职。
张宗愚领导的西捻军转战陕西后,经山西洪洞向南穿王屋山入河南济源,再向东北挺进直隶,于同治六年初至保定,杀到距离北京不过百余里的地方。由于拱卫京畿的直隶军队绝大部分都派往山东前线去了,北京空虚,捻军的突袭吓得两宫皇太后和同治皇帝诈慌起来,急忙邀告天下勤王。想那各方清军都在数百里之外,几时才能够到达北京?一时间满城人心惶惶,不少人家已经开始收拾细软准备逃出城外避难。

丁宝桢当机立断,点起三千铁骑,各人带起五天干粮,亲自带领着,昼夜兼程,飞速进军。丁宝桢时年四十八岁,精力极为旺盛。他双目炯炯,满面红光,大平原的风将他那关云长一般的美髯飘扬不绝。驰马中他不断催促掠过身边的骑兵将士:“忠君报国就在此时!建功立业就在此时!快!快!快!”
丁宝桢骑的战马总是冲在前面。他的棠褐马是百里挑一的良马,虽然驮着他高大的身躯也仍然比一般的马跑得快。但是丁宝桢还是尽量压低了自己的速度,让他的忠勇将士们能够跟得上。而他身边的两个掌旗兵则按照他的吩咐,轮换着高举起“丁”字将旗,让将士们都非常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巡抚,他们的领兵大将一直冲锋在前面,没有理由不紧随其后。
奔跑中有的马累倒不起,有的马裹足不前,有的人倒下马来起不了身,很多的人马都累得掉了队,越掉越远……
丁宝桢有些燥急,咒骂:“尔妈想坏勤王的大事呀!”
旁边的掌旗兵:“抚爷,大家都尽心尽力了,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呢!”
另一旁的中军参将陈开:“巡抚大人,大家都跑一天多,应该休息一下了。”
丁宝桢回眼看,后面的骑兵将士们果然都疲惫得面容憔悴了,顿然于心不忍,挥手:“好,就地休息吧。叫各镇营讯将官来一趟。”
休息号音一响,所有的骑兵都跃下马来,躺倒在地上,无论是泥地草地水坑砂石都毫不犹豫地躺下去。而且大部分人都马上睡着了,还有的打起了呼噜。也有的虽然闭眼睡去,还嘴里嚼着烙饼,或将皮水袋凑近嘴边喝水。而他们的战马,都喘着粗气,有的啃着青草,有的聚在小河里饮水,不时响起高昂的嘶叫。

丁宝桢也觉得颇为疲倦。真想也像士兵那样躺下去睡一觉。然而这也成了奢望,因为通知的各镇营汛军官都陆续来到了。大家都很疲倦,哈欠连天,揉着眼睛。
丁宝桢见应到的十几个人都来得差不多了,才道:“大家都很辛苦,我就简单捷说了。距离前面的捻匪还有三百多里,而捻匪离京城才一百多里,各路勤王兵马都在五百里外,肯定只有我们最早赶到。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三千骑兵参差不齐,跑得快的同跑得慢的差别太大。找大家来就说一句,将全军大致分为三队,是分将而不是分兵,我与聊城镇杨将军带领前队,所有能够跑快的马都可以加入前队。中队为曲阜镇张将军带领,后队由威海镇陈将军带领。凡是跑得快的自然加入前队,稍微慢的就到中队,跑得慢的就归到后队。三位将军必须作好约束,既要瞻前也要顾后。您们其他人也同一般的士兵一样,跑得到什么程度就归到哪一队。为什么要这样的道理我就不多讲了,都明白了吗?”
众将:“明白了!”
丁宝桢:“那就休息半个时辰,睡一觉,吃点干粮喝点水,到时候就走!”
众将唯唯,通散去了。

丁宝桢这一决策确实聪明,参差不齐的骑兵队很快就形成了有组织的三个梯队。一往无前地进军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
第一梯队终于追到了正在行进的捻军后面。丁宝桢和聊城镇总兵杨志戬以及本来人困马乏的将士们突然来劲了,全都冲进了敌阵。捻军被这一突然袭击,又不知来了多少进攻者,顿时作鸟兽散,一时间不能还击。
丁宝桢也不追击,只是命令卫护好冲开了的通道,让后面的两个梯队也冲到前面,这才回过身来阻挡捻军继续向京城的挺进。为张声势,丁宝桢还令所有掌旗的人纵马飞奔,将那军旗不停地挥舞,数千将士放声喊杀,纵横驰骋在捻军阵前,叫捻军摸不清有多少敌人,却在丁宝桢的气势下再也不敢前进。少顷,捻军的首领张宗愚知道了冲到前面来阻挡他们的是丁宝桢,明白很难取胜,再加上四面八方都传各路勤王清兵正往京城杀来,乃长叹一声,令全军往斜刺里撤退走了。
丁宝桢正与众将庆幸,却有一名身穿黄衣马挂的宫廷带刀侍卫前来,对丁宝桢:“圣上口谕:山东巡抚丁宝桢勤王辛苦!赏银十万以充军饷!”
丁宝桢下跪,磕头,感动流泣:“万岁!”

图片提供: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