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290》「飘舞的剑」(5094辑)

今日寄语
现在喜欢运动的人很多,早上走出去,公园、广场、步道、亭台…,到处散发出生命的活力与气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爱好,练这练那,相得益彰。
改革开放后,拳击比赛成为一种时尚,精彩、刺激、也残忍。但我认为那是男人的运动。从动物的本性而言,也是雄性与生俱来的好斗、和与大自然抗争的必须。既是求生,也是职责。郑强教授说,每年非洲草原上的野牛得以大迁徙,就是那些冲在前面的、或断后公牛敢于搏杀赴死,才有种群的再生。而雌性的繁衍,作为物种延续的主体,虽然各有分工,但总有区别,孰轻孰重?从人类的角度,女性有其体质较弱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以为女性不适合拳击运动。此种说法与怜香惜玉无关,而是在打击过程中,其肌肉始终没有男人厚实,肌肉和脂肪是有区别的。君不见,女性失去脂肪等于失去容颜,偏偏女性好养脂肪难练肌肉,且经打的部位和面积不多。话丑理端,这是很朴素的直观道理。所以我以为女性选择拳击运动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如果遇到强大的对手,经常被打叫起来,许是眼泪和惊诧是女牲的本能,但心慈之人听到多会有恻隐?我因一直热爱武术运动,类似的影视看得多,有些个人看法,肯定有不同观点,但申明决无性别歧视。不同的是,男人在拳击场上打死也不会叫。
我以为男人抗打应该成为一种赋性,尤其是军人,宁愿站着死,决不跪着生。从小常着打的男孩子,天生有一种野性,独立能力强,经得起打击,所以有穷养儿富养女的说法。
作为一项比赛,有男有女,有其固定的内容和规则,无可非议。所谓为国争光,绝对要分出胜负,而个中细节,男人如虎,女人如花,虽然英姿飒爽,我只当戏看,如太残忍,干脆换个节目吧!
此篇有些怪论,但愿各位看官见怪不怪,谢谢[抱拳]!
2024.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