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 隐 寺
作者:百区山人
2018年秋
修改:豫南杨
20240123

如今的灵隐寺已无古庙宇了,但古庙基还在,是哪年秃败的,也无从考证。
在我们大别山中,山寨寺庙多得数也数不清,也无人记载她的兴衰,寺庙的点滴人事,只在当地的人们口中代代相传,特别是解放前夕,供土匪出入藏身的庙宇更是无人问津。灵隐寺就是这类的寺庙。
有一个故事可见当年该寺庙的规模。
故事说,寺庙里养了一百条狗,主持经常夸口:“本寺的狗有灵性,懂规矩,用狗膳也不多吃多占。”
山下一财主不信,就跟寺庙主持打赌纹银百两。
财主在千斤河棚街买了一百个馍馍,让仆人扛上山,他要监证狗子们的德行。
午饭时,他把一百个馍馍散在地上,一百只狗一哄而上,心想这回有主持好看的。

只见每只狗叼着馍吃起来,并无争抢,只有一只小狗叼着两个馍走了,就指给主持看,主持说:“我们去看看吧。”
他们来到狗窝,见一只老狗睡在窝里,小狗把多叼的一个馍馍放在它嘴边。老和尚说:“这是小狗的妈妈,每次用膳,小狗都带母亲吃,因为它太老了,走不动了。”
就这样财主输了百两纹银。
从此,财主回家善侍高堂。
一九六四年秋,新县第五中学建在千斤公社境内已有几个年头,那时的学校,每到秋季都要叫学生搞点小秋收——下田捡谷,上山捡油茶籽,美名勤工俭学,快到冬天,还要捡柴烧火烤。
那时的冬天,有困难的学生无棉衣穿,大雪天还穿着破布鞋,被雨水打湿后,冻得嘴中磕牙,念不得书。
离五中西南十五华里许,便是高高的灵隐寺,四周皆丛山峻岭,茶子、干柴、药草,山中尽有,不是我们学校一家采摘,四乡农户也上山扒宝。
我们初一的男孩都生于山区,个个都是登山高手。我们足穿草鞋,肩扛葱担,手拿柴刀,每逄星期日就上山打柴,进林采药。当时,市场干柴每斤八厘钱。柴胡、钱胡,每斤三角。苍术,六七分一斤。

金钱用处太大了,学校食堂菜票三分一张,能咽一顿四两米饭。供销合作社里的糖坨一分钱一个,永红先锋牌香烟每包一角八分,没钱就别指望吃了。
有个星期日,我们六七个男孩相约上山捡柴。
早饭后,我们爬上山岭,哪知到处无柴可捡。当时,砍活柴是要罚钱的。我们只能在山岭闲游。
山北岭有一巨石,名叫牛头石。牛头石,是灵隐寺山脉,其形象头巨牛,北巨石为牛头,牛头石中有一石孔,半大孩子可以爬过去,有个学生住在山下湾里,知道此石传说。他说:“只要你孝顺上辈人就能不费力钻过石孔,坏心人身个子再小也是钻不出去的。”大家谁也下敢试钻。
好一会,有个苏河公社来千斤五中上学的学生讲:“我在家听话,听大人的话就是孝顺,我来试钻。如果钻过去,你们都试试。”他便试着从东面钻了进去,哪知爬到中间,怎么用力也钻不过去,退又退不回来。
怎么办?太阳快落山了,急得在石头里哭了。
我们几个人抓着他的脚用力一齐望外拉,想把他拉出来,哪知一用力,他痛得妈妈娘娘的叫。
天快黑了,怎么办?
我们围着巨石转了几圈,无计可施。

忽然,有个孩子想了个办法,叫他在石头中把衣服退掉,赤身慢慢退出。
好一阵子,他才出来了。背上刮掉几块皮,没见他觉得痛,只是直叫耳朵。
总算出来了,我们都看了一回金蝉退壳,空手回到学校。
几个星期过去了,又到了一个星期六的夜晚,我们几个人在宿舍里闲谈,说到上次打柴不成,决定明天早上上山釆药。附近的学生借来了锄头蒌子,准备第二天再上灵隐寺。
天亮时,我们已到了山上,在林子里钻来钻去采起药来。山下,几个村子饮烟滚滚,我们听得肚子呱呱直叫。为了釆药,我们都没吃早饭,也没带干粮,顿觉两蹆无力,有人说:“当年红军打仗,几天吃不上饭,还要行军,你们看山顶大白果树,红二十五军当年在树下开会被老蒋的飞机轰炸,树干上还有弹片,怕吃苦,哪来的钱?”

我们采了一会,真的扒不动了,只好在大白果树下休息。只见旭日初升,云雾就在脚下,好一派青山美丽仙境,不觉诗兴大发,都呤起打油诗来,五十年后的今天,我还记得一首:
灵隐寺,景色鲜,
立于群山实壮观。
登高远望放眼界,
曙光斜照榆树端。
朝来釆药日暮归,
学习华佗颂千年。
因为无干粮,快到中午就饿的不行了。我们几个在草从中找到当年和尚用过的水井,嘴脸扎进水中,喝了个肚子鼓。
沿着下山的坡路,一步小跑,肚内的凉水荡得“咕咚咕咚”响。
跑回学校,方知靠力挣钱难。
一九六六年秋,署假结束,同学们返回学校,学校没有按排课程,学生们三五成群,响应中央文革号召,大串联开始了。
我们全校师生组成三至二十人的革命小队,打着“大别山毛译东思想宣传队”的红旗,走遍大江南北,走遍黄河两岸,走遍白山黑水之间,此后我们也走出了学校,结束了学生时代。名为初中生,实际只上了一年文化课。
灵隐寺,离我家虽然只二十华里的上坡路,但以后几十年中再也没有上过这高高的山顶,只有在家门口远望那上面的几棵大白果树。
不知是怀念名山,还是留恋中学时期的生活……
总之,心中的失落感,总难尽述。


作者简介:百区山人,五一年生,新县人氏,老三届初一学生,好舞文墨,对文学爱好而不倦。

修改老师简介:

豫南杨,又杨子, 新县人氏。1958年10月生,大专学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中学教师资格,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师,中国现代艺术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