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三十五辑)「飘舞的剑」(5064辑)

九
丁宝桢的才干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当岳州已成平安气象之后,同治元年(1862年)丁宝桢又被调到了问题严重的湖南省城长沙担任知府职务。
丁宝桢刚赶到长沙,仅仅抹了一帕,就有府里的乔师爷急匆匆来报:“启禀大人,城东军营兵变!十分危急!”
丁宝桢:“城东军营?有何危急?”
乔师爷:“方才接到报告,叛兵冲进大帐,将领军的广东布政使蒋益丰逮捕,声称如果还不发給军饷的话,就要杀掉蒋益丰,东去投降太平军了!”

丁宝桢为之一惊:“就为军饷吗?该发就要发呀。”
乔师爷:“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将事件的背景对丁宝桢一一作了讲述。
先时,为防备太平军侵入湖南,朝廷调广东军队增援湖南。援军五千余人由广东布政使蒋益丰率领,驻扎于长沙东门外。而今战事既不再有,广东军就该开回原驻扎之地。朝廷的调令刚下,一场始料未及的兵变就发生了。原来是军饷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兑现了,兵无饷可领,人心惶惶,谣言四起,长沙出现了令人喘不过气的阴霾……
丁宝桢:“这又是蒋益丰的不对了。自古兵无饷必乱,蒋益丰为什么不催广东饷银来发給大家呢?”
乔师爷:“蒋益丰何尝不去催啊!只是广东方面说他们的人马是来援救湖南,理应由湖南供给军饷,而湖南方面则称,每一支部队的军饷朝廷都是直接拨给了的,如果湖南再供给的话,他们就吃双份了。而且,即使该我们湖南给,他们来湖南还不到一个月,军饷是早在广东就开始欠的,更不该都教湖南给。就这样,谁也不給,一拖两月,才引发这场兵变。”
丁宝桢:“如果补发的话,应该給多少呢?”
乔师爷:“三万多两吧。”
丁宝桢:“好,我去看看。”
军营里的情况比预想中还严重十倍。行营大门前一列盾牌和枪刺,中军大帐里分明已经经过了惨烈的战斗,士兵们正在往外抬死尸。

乔师爷两股战战。声音顫抖:“知府大人,我们不进去了吧……”
丁宝桢对他低声:“不要怕。”却对守着大门的兵士放开宏声,“快报告你们的头头,就说新任长沙知府丁宝桢到了!都是大清臣民,会有什么过不了的沟沟坎坎啊!”
一会儿,一个相貌狰狞的中年兵士走到了门边,瞪了丁宝桢一眼,却出人意外地对丁宝桢施礼道:“不知知府大人驾到,有失远迎。而今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将两月所欠军饷尽数补给,天下就无事,否则我们什么事情都会做出来的啊!”
丁宝桢:“你是什么人?”
“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单名盖彪是也!”
丁宝桢:“你是为首的?”
四个兵士陡然跳了出来,有的抱手,有的叉腰,其中一个说:“我们都是为首的,不只盖大哥一个人!”
丁宝桢:“不要误会。我丁宝桢也是平民出身,懂得体谅大家的苦衷。”
盖彪:“那你可有军饷給我们吗?”
丁宝桢:“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
盖彪:“此话怎讲?”
丁宝桢:“你相信我有我就有,你不相信我有就没有。”
盖彪:“就算我相信你一回,可有?”
丁宝桢:“真的相信?”
盖彪:“真的相信。”
丁宝桢:“那你让我见一见布政使大人。”
盖彪:“见可以,只怕你觉得不方便。”
丁宝桢:“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盖彪:“布政使他不识时务,竟然令中军帐中卫士围杀我等。而今只剩他一人躺在床上。知府大人还是不看他的好。”
丁宝桢:“不,他是朝廷命官,在我的地盘上,无论是死是活也都是要见的。”
四人中的一个道:“丁大人就不怕我们黑了你?”
丁宝桢:“我丁宝桢同你们无冤无仇,相信你们不会黑了我。再说,黑了我谁給你们找军饷去?”
盖彪:“好吧,请进。”
广东布政使蒋益丰手臂上中了一刀,包扎的纱布都被血染红了。他脸色蜡黄,不时地眉头紧锁,咬牙咧嘴,见丁宝桢来看他,感动得眼中垂泪,说了句“丁大人……”就哽咽得说不出话了。

丁宝桢:“蒋大人吃苦了。”
蒋益丰:“本官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只可惜跟随我多年的这些侍卫死不瞑目啊。”
丁宝桢:“蒋大人不必过多伤感。卑职定设法解决此事。”
盖彪:“丁大人,如何解决此事,就看你的了。”
丁宝桢离开军营回城后,拜见了湖南巡抚郑相才,通报了广东援湘军队军营里发生的兵变,分析说明如果解决不好的话,会造成危害全长沙的恶果。当务之急的办法只有一个:从长沙府库中借出三万两银子补发军饷。将来再向朝廷申报解决。
郑相才认真一想,觉得果然危急,丁宝桢的意见无疑是唯一的选择,便同意了从长沙府库中借出三万两银子补发军饷。
乘军饷到后全军欢呼之际,丁宝桢再次到了军营,令人通知盖彪等为首闹事的五人来见。盖彪等人见丁宝桢只带了两个从人,便放心大胆的来了。哪知道早先丁宝桢已经派了十几个本事高强的衙役混到了广东布政使蒋益丰的大帐充当侍兵。盖彪等人一进帐,便被丁宝桢发令拿下,当即审问。

丁宝桢:“盖彪,你几个知罪吗?”
盖彪:“小人等不知。”
丁宝桢:“为将者奉君父之命而运筹,为兵者遵将令而行止。国家临难,万事维艰,莫说只是欠你们两个月的军饷,就是饿你们几顿饭也是情有可原。尔妈你们竟违国法而乱军纪,聚众哗变,重伤布政使、尽杀侍卫兵,其情恶劣,影响极坏。知罪了吗?”
盖彪等人方知要因自己的肆意妄为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一切已经来不及了,面面相觑,俱磕头如捣蒜,喃喃乞命。盖彪且道:“小人等知罪了。只望大人开恩饶命,小人等从此不敢乱来了!”
丁宝桢:“事已至此,不杀不足已正军纪,不杀不足以严国法。当初何不想想做得做不得呢?你们是咎由自取,不必怨谁怪谁。家中妻儿老小自会得到照料,放心去吧。推出去斩了!”
众衙役应声将盖彪等五人推出大帐,一一砍下了人头,并当即高悬于竿顶,众目睽睽,尽皆肃然拜服。
广东援湘军队遂安。
丁宝桢由此声名鹊起。

图片提供: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