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固原》节目——第149期
(播出日期:2024年1月17日 时长:40分钟)
本期节目内容:
版块一:本土文学荟萃
文学理想之光 照亮前行之路
——西吉籍青年作家马骏散文集《青白石阶》首发式暨研讨会举办
节目片花
主持人: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FM 93.8固原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正在播出的《诗意固原》节目,我是主持人何玲玲,欢迎收听。
《诗意固原》节目旨在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固原”“文学固原”,搭建展示“文化固原”美丽华章的窗口。希望您在忙碌奔波的生活中稍作停留,与先贤畅谈、与自我对话,共同构筑“书香为伴 诗意固原”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版块一片花
主持人: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担负文学使命,积极推介骨干作家和精品力作,有效促进新时代地域文学繁荣发展。1月13日下午,我市西吉籍青年作家马骏散文集《青白石阶》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固原市图书馆举办,邀请宁夏作协副主席闫宏伟,宁夏作协副主席、宁夏文学艺术院研究部主任马占祥,宁夏作协副主席、诗歌学会会长王怀凌,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静,《朔方》原副主编梦也,宁夏大学教授王琳琳,银川市文联《黄河文学》副主编计虹,固原市文联副主席单永珍、马金莲,固原市作协主席李兴民,固原市残联理事长韩建国及来自区内外50余名作家、评论家及文学爱好者参加此次活动。研讨会由固原市作协主席李兴民主持。
【固原市作协主席李兴民】这次活动由宁夏作家协会、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宁夏文学艺术院、固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宁夏作协诗歌学会、固原市作家协会、固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六盘山》编辑部、固原市图书馆、西吉鹏翔机动车检测公司负责承办。文学极具气场,文学照亮生活,文学让我们一起共度美好的午后时光。
主持人: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文学不仅是西吉这块土地上生长最好的庄稼,西吉也应该是中国文学最宝贵的一个粮仓”。文学作为西吉大地上的“铁杆庄稼”,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本土作家,文学之花处处盛开。研讨会上,西吉籍青年作家马骏深有感触地说。
【青年作家马骏】首先,我要感谢马保师主席,杜彦荣主席,闫宏伟主席,马晓斌老师,各位作家,评论家老师前来参加《青白石阶》研讨会,在此我再次向每一位来宾说声谢谢。在这三九寒天里,一帮可爱的人用一颗颗温润的心为我举办了这样一场暖心的新书研讨会,让那个曾坐在青白石阶上,孤独无助的孩子,这一刻受宠若惊。请原谅我的语无伦次,毕竟一下子得到这么多幸福,真的感觉还在做梦。即便在做梦,也让我把这个幸福而美好的梦做完吧。我常常在想:什么是新时代的文学?什么又是新时代的好故事呢?我们看惯了人间的纷杂烦乱,反而感觉美好不是那么真实。可今天,这么多为了真、善、美、爱,可爱的灵魂聚集在这里,为那个坐在轮椅上的孩子托起美好的梦想,让他那颗千疮百孔的心一点点的愈合,他不再是那个孤独地坐在青白石阶上眺望世界的孩子,他走进了这个世界,成为了被爱融化的大男孩。
主持人:马骏,笔名柳客行,现为固原市作协副秘书长。出生成长于中国首个“文学之乡”西吉,先后在《民族文学》《文艺报》《朔方》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2019年获“中国残联征文奖”,2021年获《收获》文学杂志读者征文奖,2021年获得西吉县文学新秀奖。
散文集《青白石阶》是马骏的第一部文学作品集,入选中国作协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因马骏多年来克服重重困难,以坚强的信念和意志笔耕不辍,成为西吉、固原乃至宁夏文学新生力量的代表。
【青年作家马骏】在这里,我很开心与大家分享,如果不是史铁生先生,我不会有这么大的勇气出版我的作品,是他给了我足够的勇气。大学毕业那一年,我没有办法去上学,只能躺在家里,是读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才让我有勇气去接触文学,并走上文学之路。这次我的散文集《青白石阶》有幸出版,我非常开心,希望大家读一下这本书,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一份安静。
主持人: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带领中国作家协会调研组来到宁夏,围绕“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学工作的领导,强化作协基层组织建设”主题进行调研。调研期间,张宏森对宁夏推动文学事业发展、重视文学人才培养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研讨会上,宁夏作协副主席闫宏伟致辞。
【宁夏作协副主席闫宏伟】马骏《青白石阶》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3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是固原市文学界在2023年的一个重要收获。我们知道,从2018年起,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新设“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旨在发现培养优秀民族作家,展现民族多彩文化,推动民族文学事业繁荣发展。截至目前,宁夏先后有李进祥、乌兰其木格、马金莲、阿舍、马占祥、了一容和马骏的作品入选,这样的成绩在全国各省区都是不多见的,这些作家在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也为宁夏文学赢得了荣誉。
主持人:马骏是一位身残志坚的青年作家,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去坚持文学创作,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思考。固原市残联理事长韩建国说。
【固原市残联理事长韩建国】《青白石阶》是马骏集大成的一部散文集,书中收录的文章,既有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讴歌和对生命的尊重。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是马骏个人创作生涯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我市残疾人文学创作的一件大事。它让我们看到了残疾人朋友的才华和梦想,也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和价值。
主持人:固原市文联副主席马金莲为散文集《青白石阶》作序。她说,每次回想都好像能看到马骏那对清澈见底的眼眸,那里头有着一个二十八岁青年对人生苦难的深刻认识,和他对人世的真挚情感。
【固原市文联副主席马金莲】我数次中断阅读,被那种感动所打动,就是这么一个孩子,他坐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里——西吉,他坐在青白石阶上,他仰望着高处的人,仰望着高处的天空,仰望着人生。他用文字这种方式书写着内心的世界,他重新把我拉回去,让我回到了起点,回到了初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学和人生。
主持人: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副主编杨玉梅、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综合处处长赵兴红以视频的方式发来祝贺。
【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副主编杨玉梅】我代表杂志社向马骏散文集《青白石阶》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我是2020年9月在固原召开的一个文学座谈会上认识了马骏,这三年来,我看到了马骏的成长和进步。今年,我们《民族文学》第七期刊登了马骏的散文《口碑》。马骏,他用文学理想之光,驱逐生活的黑暗,用心用情书写生命的顽强和人间的大爱。感谢马骏,他用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力量。
【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综合处处长赵兴红】首先,祝贺马骏散文集《青白石阶》研讨会的召开,《青白石阶》入选中国作协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这个项目也是我们落实张宏森书记对于民族文学的指示,关注基层作家,关注边疆作家。马骏是一位特殊的基层作者,他身残志坚,他找到了文学,他对文学多年的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
主持人:研讨会上,旅居西班牙的中国籍作家、《欧洲诗人》主编王晓露,以及旅居塞尔维亚、加拿大的中国籍作家刘桂兰、红山玉,苏丹青年汉学家周阳、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周清叶、甘肃省凉州区作协张峥义分别以视频的方式分享散文集《青白石阶》读后感。
【旅居西班牙的中国籍作家、《欧洲诗人》主编王晓露】我们常说,命运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就会打开一扇窗。马骏老师的文学天赋,就是他的另一扇窗,他的文字幽默、坚定,生活的重锤经过文学的提炼,就成了温柔的抚摸。我期待着《青白石阶》这部作品,能把马骏老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旅居塞尔维亚的中国籍作家刘桂兰】我在塞尔维亚祝贺马骏老师的散文集《青白石阶》出版发行。如果说文字是你生命中的光,那么,你就是我们俗世里的光。我们的生活将因你文字的陪伴而更加温暖。
【旅居加拿大的中国籍作家红山玉】作为加拿大华文报纸《七天》的文学编辑,作为北美的华文作家,我希望为推动像马骏先生这样的作者,给文字走出国门,做出一点微薄的力量,欢迎马骏先生及宁夏作家投稿给我们。最后,祝福马骏先生在新的一年,创作出更好的文学作品。
【苏丹青年汉学家周阳】大家好!我是来自苏丹的周阳,首先祝贺马骏老师散文集《青白石阶》研讨会的召开,您的笔下世界充满着智慧和情感,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心灵的丰富内涵。
【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周清叶】作家刘亮程的本巴里有一个不愿长大的孩子,洪古尔,他是大草原的一位英雄。马骏,那个童年常常像雕塑般坐在青白石阶上的孩子,长大了。他是生活里的一位英雄,也是个性化和心灵化的写作者,打开《青白石阶》,你可以看到马骏敏锐的观察,他静坐在角落,还要被世间拿捏。同时,马骏又是勤于思考的,他积极思考着亲情、友情、爱情、时间和生命等等,诸多的话题。每个人脚步到达的地方是有限的,但心灵可以到达无穷的远方。
【甘肃省凉州区作协张峥义老师】今天,马骏老师的《青白石阶》首发,我在凉州恭祝首发仪式暨研讨会圆满成功。宁夏固原和甘肃,自古以来都是文脉之地,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固原走出了许多文学大家,马骏老师的名字,突然想到我们西部横行天下的天马,虽然它命运多舛,但它面对苦难,侠客般的奋斗之姿让人敬仰。《青白石阶》是马骏先生的攀登之阶,奋斗之阶。
主持人:散文集《青白石阶》分为“成长篇”“生活篇”“爱愿篇”“随心篇”和“感悟篇”五部分,清晰地勾勒出作者从童年到青年不同人生阶段的样貌,以及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陕西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铜川市作协主席王可田,宁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沈秀英因故未能来到研讨会现场,但他们专门写了一篇文学评论,委托本土文学爱好者孙萍发言。
【陕西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铜川市作协主席王可田】阅读马骏散文集《青白石阶》,我的眼前不断浮现出一个温和善良的少年形象一一他饱受疾病的折磨,却从未沉沦;他孤独忧伤,仍持守内心美好的祈愿,感恩和善意;他让人心疼,更让人满怀敬意。同时,饱受生活之苦的母亲和父亲的形象,也立了起来,于平凡之中显出伟岸。集子里的第一篇散文《青白石阶》,也被马骏用来命名这部散文集。可见作者对此的珍爱。那或许是记忆定格的一个形象,一个作者无法忘怀的生命瞬间。当然,这篇《青白石阶》也是一个文学意象,一个作者提炼出来的醒目意象。这个意象与童年的生活经历有关,与落寞、孤独、渴望、忧伤、纯真的童年心境有关。最终,青白石阶在现实中湮没下去,又在文字的娓娓叙述中浮现出来。这个萦系着无数生活细节和内心感触的现实存在,也便具有了超越时间的魅力。
【宁夏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沈秀英】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疾病王国的公民,但是像马骏这样从童年就开始被疾病王国深深捕获,该是有多么痛苦和不甘。他不仅要持续地忍受疾病本身的痛苦,还要承受疾病带给他的人生重压,可能后一种痛苦更致命。《青白石阶》展现出马骏缺憾的童年;《月下思》一文让我们看到马骏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父母育子、子何以反哺父母的伦理难题;《凋零的花瓣》刻写了那枝直细长茎的玫瑰花的由来,从中我们看到马骏失去的爱情。
主持人:一本《我与地坛》成了马骏的希望与灯塔,也开启了他的文学梦想。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网站负责人贺颖】在史铁生先生的《文学地坛》里,重负之下的他重生了,并长出了文学的翅膀,正是这翅膀,让一个深渊中的生命停止了坠落,开始文学高峰的攀行。《青白石阶》,融负重成长、情感倾诉、美好愿景、思考沉淀等于一身,既有负重之下心灵罕见的日月初升般的宁静祥和,这是涅槃之后的宁静祥和;亦不回避苦难重压之下,一个个体及整个家庭的身心剧痛,字里行间仿佛能听见负重的骨骼,重压之下的嘎吱作响;更兼具心灵的探求,有迷茫困顿时的无助与不安,有纯真达观的爱之所愿,有深思后对真理的追索,亦饱含一个青年重负之下对文学信念的深情持守。
主持人:在漫长孤寂的日子里,马骏以天生的敏锐,捕捉生命的细节,沉积发酵,他的文字,成了他文学的一道光。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石彦伟】我发现,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小城,马骏好像是当年的马金莲不一样的八零后,他成为如此不一样的九零后,有那么一点滞后和安静,传统和原始,可是它呈现的是满满的生命的质感,是那种最真实、最真诚的生活带给我们的感触。这种现实主义,特别是我们青年一代创作尤为珍贵的,因此,我更希望马骏坚守在这样一条传统的道路上,同时希望你有一点点突破,能够对深处西吉的地域和民族文化进行深挖,把文化矿藏挖出来。
主持人:文学是心灵的艺术,带有强烈的个人标签和文化气息。马骏从小经历了身体的病痛,但从他的文字中,我们读到的,有压抑和痛苦,但绝对不是自怨自艾。
【甘肃省平凉市作协副主席李满强】马骏的散文,语言精准,富有灵气,尤其是在行文上,张弛有度,懂得分节的艺术,节奏感拿捏得很到位。在题材上,他以自己的成长为主线,穿插了许多亲人和朋友的故事,细节描写是他的强项,一些细节刻画得极具神韵和感染力。那篇《青白石阶》里那个睡在地上撒泼的男孩,踢出自己的鞋子的时候,马骏用了“发射”这个词,很有喜感,也有画面感,把小孩的那种无赖和狡黠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细节描写,是他的优势和特点,在这本集子里比比皆是。既然是研讨,除了优点,还是要说一些不足。从题材上来讲,我觉得还稍嫌狭窄一些,很多篇章,都是站在“我”的角度去观察和揣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进入事物的内部,和他们共鸣,比如《街角》《老人》就存在这样的瑕疵。还有,一些篇章的题目起得过于随意,像《寻找心情》《深夜构想》这些,就稍嫌平淡了一些。
主持人:甘肃省青年诗人何泊云以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开篇,对散文集《青白石阶》进行深入浅出的研讨。
【甘肃省青年诗人何泊云】当我读了柳客行《青白石阶》里的第一篇作品后,我发现有一个孩子,一个得了“怪病”的孩子,他的忠实玩伴是蚂蚁,有自己内心的“雪糕”,有自己炫耀的“踏板车”,更有爱他的爷爷。他始终以“孩子”的视角去写,里面没有直接写什么大道理,却暗含了许多哲理性的话题:动与静的关系,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存在与消亡的关系,大与小的关系,变与不变的关系。他图就了一个和他名字一样一下子让人记住的画面:青白石阶上,有一个雕像一样的孩子,一个眼里有光的孩子。在他的另一篇作品《树影》中,同样提到了一帮孩子,最后那帮孩子走了,留下他和白杨树,他写了这么一句“我坚信白杨树在与我说话,叶片是他赠送给我的礼物”。不难发现,柳客行《青白石阶》中的大多作品,都有一个孩子,或者一群孩子。其实,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个孩子,另一个最为真实的自己。
主持人:读《青白石阶》的第一篇就被打动,一个无法上学的残疾孩子的形象立即浮现在马占祥的眼前,那种无奈和期望,艳羡和失望交织的形象跃然纸上。
【宁夏作协副主席、宁夏文学艺术院主任马占祥】来的时候火会亮院长、主编让我带几句话:“祝贺马骏获得中国作协授予的少数民族文学之星称号,并祝贺散文集《青白石阶》出版,这是宁夏文学创作上又一收获。希望马骏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坚守,保持创作激情和活力,为我们创作出更多的更优秀的作品。《朔方》今年已经改版,我们刊发的作者也会向像马骏一样的青年基层作家倾斜。”
可以说,整部作品里都是马骏视野和认知中磕磕碰碰的成长、难以回报的亲情、割舍不断的友情和欲说还休的爱情。真实地书写要呈现的生活原本的样貌和人性的幽微之处是一个作家处置材料能力的体现。真诚地探视自己的内心,面对生活种种境遇,是马骏作品中一个有力的亮点。有力是指马骏善于捕捉任何一个可以表达的细节,亮点是因为这些细节使作品有了更广阔的意味。真挚地待人接物,理解自己,也理解他人,是马骏作品中最打动人心的部分。《手心的温度》中两辆“轮椅”的相遇,将触未触的手,是一辆“轮椅”给另一辆“轮椅”“世间最好吃的糖果”。当“我”大胆地说“把你的手给我”马骏写道:抓住了她的手,像是找回了自己的东西,这只手就像是我很久很久之前已经触摸过,就像我身体的一部分一样被熟知。像是知道瓜子怎么嗑、水又怎么喝的习以为常的释然。“她”的微笑,眼神里的亮光也是我的微笑和亮光。这些细节,使作为读者的我手心里也渗出了汗。
主持人:马骏散文最大的特点是真实,因为它来源于自己的经历,尤其是心灵变迁。
【《朔方》原副主编梦也】马骏的散文集《青白石阶》既是成长史也是心灵史,是主人公由懵懂到成熟的人生历程。由于命运之不幸,一个天资聪颖、充满幻想又具抱负的心灵却与残疾为伍,肉体与心灵,世俗痛苦与精神,境界纯洁无瑕形成巨大反差,因此才有了这些扭曲纠结、痛苦抗争与心灵写照,其感觉之细腻,描写之生动,因而在文学上取得的成绩,无疑是对其遭受的肉体折磨,人间冷眼和鄙视的补偿。更重要的是成为他活下去的星光和依托。我认为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主持人:马骏把史铁生当做他的精神导师,经过文学前辈的热心指导和培育,马骏的作品在内容上有了变化,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银川市文联《黄河文学》副主编计虹】众所周知,西海固文学是宁夏文学的重镇,这里是孕育宁夏作家的摇篮,目前活跃在宁夏文坛一线的优秀作家绝大部分来自这里。所以,今天有年轻的95后作家马骏的出现令人欣喜也是情理之中。关于马骏的作品我在这里谈一点个人浅显的感受,和大家作一交流。马骏的作品读后我的脑子里出现的是一个画面,画面里是两个坐在轮椅上的一前一后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们都非常敬仰的史铁生老师,一个就是小马骏,之所以会有这种念头出现,一方面是马骏的作品里多次提到了史铁生老师对他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是来自我本能的反应,虽然马骏的作品和史铁生老师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相似的身体条件、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都会让我不由自主地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正是如此,马骏的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具有独特样貌,关注自身。马骏是特别的,他的独特在于马骏的散文可以复制别人,但是他人无法复制马骏。
主持人:作品集从《青白石阶》写起,将作者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记录下来。作者的童年不同于很多健康孩子的童年,总有一个孤独寂寞的身影坐在那里,看着那些顽皮的孩子向他炫耀,但他拼命忍着疼痛去感受并记忆那些生命中流逝的人事景物。
【宁夏大学教授王琳琳】细读作品,方能感受到,作家马骏在此散文集中用文学仰视生活,抒写人生的前行之路。在门前的青白石阶,马骏坐着轮椅,仰望生活的变化,实现了文学的世界中自我的蜕变与成长。他用“青”和“白”作为人生之喻,倾诉生活中的诸多情感;尽管艰辛并未离去,但他对待困境的失落已经像青白石阶一样消失不见;他仰视生活中的美好与善良,抒写那些值得驻足的瞬间。在散文集《青白石阶》中收录了马骏近年来创作的26篇散文,作家马金莲为他作序,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姐姐对他的温暖与爱护。在马骏的文字里,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感恩生活中的所有人。
主持人:人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物等,这些一旦进入作者的写作视野,就会刻上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经验和观点。
【《六盘山》编辑部主任李敏】“藉文字给人生以永恒是文学存在的终极意义”。此时此刻,就把这句话送给马骏。马骏的散文集《青白石阶》出版发行,真心为他高兴。手头这本沉甸甸的《青白石阶》就是他取得的成果。这些文字,紧贴生活,情真意切,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抒发出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描写生动,刻画出人情世态的惟妙惟肖,在最细微的日常现实中发现人生的深意。情感饱满,都是他的亲历所见,因此,变成笔下的文字,故事就生动,人物就鲜活。在马骏笔下,爷爷、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同学、邻居家的阿姨、陌生的女孩、路边的小贩,都是他书写的对象,因为熟悉,因为用心用情,这些人物在他的文字中特别生动。
主持人:因为文学的缘分,金玉山认识了马骏,三年来,数次与马骏近距离接触和交流,从朋友圈里读过他的文章,比较全面地了解他的生活及内心世界。
【西吉县政协办主任金玉山】细读他的《青白石阶》一书后,由衷对他表示点赞。在我的心中他已不再是个纯粹的残疾少年,他的心智超出了我的想象,尤其是对生活理性的认识值得钦佩。他虽坐在轮椅上,但我必须躬身,至少应该平等和他交流。他在青白石阶上对生活的思考令人刮目相看。马骏依着轮椅在西吉大地上勤耕、在青白石阶上审视天空和阳光,与和熙的春风交言,给美丽的大自然倾吐爱与愁,这缕目光是干净的、一尘不染;这种认知是深邃的,饱含对人生的多重思考。
主持人:研讨会上,与会作家、文学评论家围绕马骏及其散文集《青白石阶》,分别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让现场嘉宾聆听了一场饕餮盛宴,现场嘉宾纷纷发表感言。
【市作协副主席薛玉玉】马骏弟弟,我想我们应该已经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月亮和安静的角落。就让我们继续追逐自由从心出发,往亮处看,往暖处站,爱自己,爱每一次日出和醒来,读喜欢的书,写喜欢的文字,和无数不可尽知的生命一起,悄悄拔节。
【文学爱好者马正虎】尽管是三九天气,但是阻挡不了我们对文学的热爱。马骏之所以今天成为一匹骏马,首先是家庭给予他的大爱,是一群文学“大侠”对他的这种关心。
【文学爱好者李忠林】马骏兄弟,你微信的个性签名是:做个有信仰的写作者!这个签名,让我想起一句很文学,很鸡汤,也很文绉绉的话:打败人的方式和原因有很多种,然而让人坚强的原因唯信念乎,唯文学乎?我想这个答案是一定的。
主持人:研讨会接近尾声,固原市文联副主席单永珍引用了这样一段话送给马骏:“我说,马骏,如果你早晨喝第一杯茶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刚刚露出水面。是的,马骏,当你的手指放在键盘上,敲响每天的第一个文字的时候,南太平洋的海鸥刚刚飞过海岸线。是的,马骏,当你晚上睡着的时候,北极圈的一头北极熊正领着她的孩子,在茫茫的雪原上散步。我想,那一条鳕鱼,那一只海鸥,那一只北极熊,都会与你发生很多很多的关系。所以,你写作的题材很多,这个世界需要你,我们也需要你。”
【固原市文联副主席单永珍】如果说史铁生是一面镜子照亮了你,那么,你的《青白石阶》也是一面镜子照亮了我,照亮了我的羞愧、不安、局促、难耐、痛苦、孤独等等,包括我的笨拙以及所有的东西,通过你的这面镜子照亮出来。尽管你无法行走,尽管我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没有写出像《青白石阶》这么优雅的文字,你永远是我前行的榜样。
主持人:文学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它照亮和慰藉心灵,并使人对时光和生命心存眷恋。在这里,期许青年作家马骏在文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向阳成长和蜕变。
听众朋友,今天的《诗意固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衷心地感谢各位参与者和朗读者对节目的大力支持。希望所有爱读、爱写、爱朗读、有故事的朋友和我们一起,共筑精神家园,共同办好《诗意固原》。朋友们,感谢收听,我们在下期节目中不见不散!
采编播:何玲玲 责任编辑:马玉彬 值班编委:薛正荣
监制:王建保 总监制:马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