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义会议
——纪念遵义会议召开八十八周年
文/北山虎
《十送红军》把江西瑞金的秋雨
唱得格外缠绵
1934年10月10日
毛泽东寄托了他的儿女
告别了他的弟弟毛泽潭
一别 就是诀别呀
革命 就是把脑袋掖在腰间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
来到了井冈山
这段激情澎湃的日子
就写下了十三首诗词
把豪情壮志留给人间
还记得他在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结尾处
那大段的对未来的美好的瞩望吗
好形象呀 好精彩呀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到了桅杆尖 了的一只航船
它是站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让艰难面前的迷茫者
顿时振作起来 坚信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 必须燎原

吃慣了面包 喝慣了牛奶
由苏俄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趾高气扬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来了
李德这个共产国际来的洋教头来了
毛泽东被边缘化了
三次 甚至四次“反围剿“都能全胜了
第五次“反围剿”却在
进攻的冒险主义
防守的保守主义
撤退的逃跑主义中
“战略转移”了

什么“战略转移”呀
就是被蒋介石围追得穷途末路
山穷水尽了
湘江之战
五万六千多红军将士的血
已经把江水染成了粘稠的血色
血色湘江成了红军军史
中国共产党党史
必须面对的咏叹

二十八岁的陈树湘
我们红三十四师的血性师长
就是在被俘的担架上
从腹部受伤处掏出自己的肠子的
“绞肠师长”死得固然壮烈
可是他毕竟还年轻
未来他可以杀多少日寇的呀
可以杀多少蒋匪的呀
给中国留下了多少遗憾
历史没有如果
历史就等待着遵义
就等待着毛泽东
红军就等待着毛泽东的指挥和智慧
等待着毛泽东续写鼓舞血液沸腾的诗篇

遵义会议召开在
黔军军阀柏辉章公馆
二层小楼中西合璧
长长的长桌呀
平亮如砥
这是红军三万多疲惫的红军将士
梦里的未来呀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中国不能没有火种
火炬手呀黑暗必须用光明撕破
航船 朝日 婴儿的未来不是梦
不是鲜血和着的泪
受苦人未来属于笑
属于挺直的腰杆

红军将士的梦并不是现实
被希望的睫毛蘸着泪摩挲出
栗色包浆的大长桌
有风雷 有闪电
二十名参会者
有前线火线的召回
聂荣臻一军团的政委腿部受伤参加会议
在王稼祥腹部受伤
是躺在藤椅上关键时把砥柱的作用发挥
博古和李德强调了客观很多
关键时毛泽东脱稿的即席发言
一个多小时的慷慨激昂中
有红军将士湘江倒下时不屈的呐喊

三天的遵义会议终于闭幕了
红军被动的挨打终于结束了
被苏俄共产国际指挥的
童养媳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实事求是的党的路线终于到来了
中国的道路响亮起中国革命坚定的步伐
东方中国 展示出耀眼的灿烂

四渡赤水是与三大战役同等的分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的磅礴诗意境来了
毛主席《念奴娇 昆仑》
把他的博大胸怀展开了
毛主席《沁园春 雪》的
王者之气让蒋介石晕厥中领教了
于是延安宝塔山
成了世界瞩目的圣地
于是北京天安门城楼的湘味道的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吐纳出中国人的豪放千年

作者简介:北山虎(吴虎汉),河北唐山迁西人,老三届,老知青,开滦退休;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唐山作家协会会员,老三届诗社社长,坚持每天一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