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里忆往事
文/廖敏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到了,对于这个节日,我们七零后一代人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
小时候,我们盼着中秋节,因为有月饼吃,盼着腊八节,因为有美味的腊八饭。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母亲做的腊八饭是世界上最美味的。
每年腊月初七的下午,母亲就炒一大盆的腊八菜,腊八菜的食材有绿的菠菜,红的红萝卜,白的豆腐,黄的土豆,当然少不了提鲜味的生姜和蒜苗,香菜,除了豆腐和土豆,其它菜都是自家种的。腊八菜炒好了,香气四溢,母亲笑吟吟地用筷子夹起菜给我们一人喂了一口,并说道:“个个是馋猫,腊八菜要给腊八饭里放,还要留下一些以后每天中午当下锅菜,要够八天的下锅菜呢,不能提前吃完哦!”
在这之前,母亲泡了许多豆子,有黄豆,绿豆,红小豆,偶尔还有黑豆、扁豆和花生米,更少不了大玉米糁。腊月初八这一天半夜,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母亲却早早进厨房,给我们一家准备腊八饭。先是烧大半锅开水,把大玉米糁和泡好的各种豆类倒进去煮,再开始擀面条,当时我家里九口人,自然要擀不少面条,腊月的夜里气温都是零下七八度,面团又冰又冷,像个铁疙瘩,母亲吃力地擀着面条,待玉米糁和豆子煮烂时,母亲把擀好的面条下进锅里,煮两滾,最后把两勺香喷喷的腊八菜倒进锅里搅匀,这时,色香味俱佳的腊八饭就做好啦。天还没亮,母亲就呼唤着我们吃饭,那时的我们也不怕冷,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迅速穿好衣服,洗漱完就跑到厨房,等待着母亲给我们打饭,母亲说:“先给你爷爷奶奶把洗脸水端去,然后端饭给爷爷奶奶,第一碗饭应该让老人吃,这是规矩。”
爷爷奶奶坐在炕上吃饭,我们坐在房间的凳子上吃腊八饭,这时奶奶说话:“今天是腊八,每人要吃八碗饭。啊!”八碗!把人不撑死啦!”我们都瞪大了眼睛,奶奶笑了,“哪里是真的八碗呀,每次少打一点饭,一天三顿,总共吃八碗呀!”这时的我们才恍然大悟,太好啦!这么美味的饭,多吃几碗才过瘾哩!
吃饭的时候,父亲会给我们讲腊八节的故事:从前有一对勤劳善良的夫妇生了一个儿子,儿子从小娇生惯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了结婚的年龄,夫妇俩张罗着给儿子娶了一个媳妇,谁知这小两口一个样,整天啥也不干,就靠老两口养活,眼看着老两口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小两口还是照样好吃懒做。有一天,老头子感到自己快不行了,就把儿子叫到床边,语重心长地说:“儿呀!我就要走了,可是我放心不下你们,我死后,你要向村里勤快的人学习,要看谁家高粱先红尖,谁家田地勤加堰,只有勤劳才能过上好日子……。”老头子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老头子去世后,他的儿子依然不改恶习,一家的重担就落在了老太婆一人的肩上,时间不长,老太婆就累出了一身病,临终前,老太婆把儿子儿媳叫到了床前,十分伤心的叮嘱道:“孩儿们呀,你们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不然会坐吃山空的,为娘死后,你们要向那些勤劳的人学习才能过上好日子,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纺车勤叫唤……。”老太婆还未说完就咽气了,这下小两口才高兴了,没有人管自己,岂不是更加自由自在了,然后他们胡吃海喝,没有过多久,果然坐吃山空了,到腊月初八这一天,他们用老鼠洞里的仅有粮食做了最后一顿饭,又饿又冷,死在墙角。等人们发现的时候,他们身上已是厚厚的一层雪。后来就有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吃腊八饭的习俗,告诫人们不要好吃懒做,勤劳才能获得长久的幸福。自那时,我们的心里就种下了勤劳节俭的种子。
昨天和侄儿打电话,他说自己从来不睡懒觉,因为从小受父母的影响,他一直坚持早睡早起。反观现在许多年轻人,昼夜颠倒,浑浑噩噩,只知伸手来要,这样的人生能有什么好结果,岂不是和那懒惰的小两口一样?母亲常说,早起一时,松缓一天,早起可以让你的生活有条不紊,可以使你的身心舒缓……早起就是在播撒着那勤劳的种子。
亲爱的朋友,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呢?
作者简介:廖敏,女,汉族,陕西武功贞元人,70后,高中文化程度,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