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枫情殇(长篇小说21)
毋东汉

倩影斋四友抬杠
终南山白龙峪外白龙河西岸白沙滩的倩影斋内笑语荡漾,烟雾缭绕,茶香扑鼻。李武山情不自禁,傻笑着。何心石抽烟吐雾成烟圈。孙志岩一边抽烟一边笑着。高文峰抽烟咳嗽,不误发表言论。他激动地说:“《秋枫情殇》写到第二十章,往后怎么写呢?大家各抒己见。”何心石吹散一个烟圈,说:“我估计,‘刺姑娘’会原形毕露!”李武山说:“雪山永久埋鞋也是常事!”孙志岩说:“田苗在变。咱该讨论人性和阶级性的问题了。”高文峰说:“人性的对应面是兽性。日本人在中国的‘三光’政策灭绝人性,突显兽性。”李武山说:“人的阶级性很灵验,凡是对新社会不满的人,必然对过去或别国的社会很向往。少数富人和多数穷人对相关的事物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处境、地位决定人的立场。一个人挤公共车时对车上人大喊:‘朝里,朝里!’他刚进车门就对车外人喊:‘挤不下了,挤不下了!等下一趟车!’地位变了,思想就变!”何心石抽了一口烟,说:“我讲个故事,说明人的阶级性。从前,一个大雪天,老财主、阔秀才,穷樵夫、小商人等四个人在庙里躲大雪。阔秀才欣赏大雪,逐景生情,吟诗道:
‘天上纷飞大鸭娃,’
小商人想着屯货涨价,吟道:
‘落在地上银疙瘩。’
老财主想趁机放债,就吟道:
‘再下三年三个月,’
穷樵夫指望卖了柴买米,骂道:
‘饿死贪财大傻瓜。
金银不能当饭吃,
风调雨顺好庄稼。’”
孙志岩说:“我讲个苏联卫国战争时的故事,突显人性。在一个荒岛上,一个红军女战士,狙击船上德寇。打死敌人几十名。剩下一个德寇长得英俊,没舍得打死,押到岛上,命令他和她成亲。后来,红军舰艇路过荒岛,女红军战士打死了德寇,呼救登舰归队。”李武山说:“女红军战士终于觉醒,体现了阶级性回归!”孙志岩瞪了李武山一眼,笑着点头认输。高文峰说:“我再说个反映人性的故事。在神农架,解放军拉练进山。一个小战士拉肚子、解手、落伍,来了一个女野人,把战士扛起来就走,拐弯抹角进了一个门前有深沟的山洞,女野人用表情和动作,勒令小战士和她一起生活并且成家。小战士几次逃跑都被抓回来。况且,他根本找不见路。他只好敷衍顺从野人,伺机而动,竟然生了一个孩子。第三年,部队又在这附近拉练,也为了搜救小战士。小战士瞒过女野人,做了一个小桥,架在沟上。他过桥时被女野人发现追来。他抽掉小桥扔进沟里。女野人追到沟边,过不来,返身进洞,把孩子抱出,脚踩孩子一条腿,把孩子扯为两半儿!扔一半过沟,哭嚎着回洞去了。”何心石立即说:“这不是人性!是表现野人的兽性!”大家拍手表示赞同。何心石说:“文学作品反映政治或经济,这有例外吗?”孙志岩说:“有。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吳万里船。有政治、经济吗?”高文峰说:“万里船反映了经济状况。”何心石说:“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政治、经济吗?”高文峰说:“思故乡,说明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爱国就是政治!”李武山换话题,说:“今天,咱们围绕着‘四’字讨论吧!例如《四库全书》《四书五经》《四郎探母》《四进士》《四朵鲜花》,四大名著、四大发明、四大天王、四大美女、四项基本原则,……”高文峰说:“还有四软、四硬、四香、四臭、四色礼、四不像。”何心石说:“还有四屏、四人帮、四伙头、柿饼!”把大家逗笑了,都说:“柿饼,不算!”李武山说:“凑不够,不要勉强么!咋把柿饼都拿上来凑合!”何心石说:“白龙四才子、白龙四俊,可以吧?”李武山说:“哪四才?哪四俊?”孙志岩豪爽地说:“四才就是咱四个,哪个不是怪才?四俊就是王素梅、刘菊花、齐竹叶、白玉兰。哪位不够俊?”李武山点了点头。大家继续抽烟喝茶,海阔天空地浪谝。这正是:
四友抬杠硬碰硬,
共识文学阶级性。
即使勉强试否定,
形同柿饼来凑兴。
2023-12-30-于樵仙居。

秋枫情殇(长篇小说)
毋东汉
(022)刘菊花的韭菜盒
白龙寨党支部村委会带领群众劳动致富,借塬脑通向白龙峪大路的有利地理条件,在塬塄盖起了一排门面房,建成了白龙寨饮食一条街,从北往南有羊肉水盆、腊肉夹馍、核桃饼、石榴榨汁、大肉烩饼、牛肉拉面、牛羊肉泡馍、烤串串、麻辣火锅等,南端一家是刘菊花的韭菜盒。
韭菜盒是一种面食小吃,说白了就是烙熟的韭菜包子。把鲜嫩的韭菜切碎调好,包在搋好的面里烙熟。所以叫韭菜盒盒。韭菜盒盒可以是三层四层,刘菊花的韭菜盒盒与众不同,里面的两层竟然也有焦花!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她做韭菜盒的程序是:把搋好的面擀成四个同样大的薄饼,先将烙成半生的两个面饼,夾上调好的韭菜,上下再各烙一遍,上下再各包最后一层,夹上韭菜,共四层饼,每层饼两边都有焦花(烙痕),这就叫里外焦花韭菜盒。由于烙痕具有麦香味,所以别有风味,特别好吃。制作过程说起来不难,但火候不好掌握,特别是韭菜盒的边沿,过于熟了变干燥,捏不到一起,动手早了也不行。只有刘菊花把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所以,刘菊花的韭菜盒远近闻名。每天早晨,白龙寨小吃一条街人来人往,路两边店铺生意却冷冷清清。南端的刘菊花韭菜盒盒却生意兴隆,门前排起了长长的双行队。忙得刘菊花尿揪了也不得走,一下董了俩油手,她不停地切韭菜,不停地搋面,不停地烙,供不应求。田苗背着双手游街摆道,面带微笑,他来白龙寨饮食一条街干什么?不为吃,不为喝,为的是找白龙寨村村长打朴克。白龙寨村长名字叫白胖,玩朴克玩出了新花样。在乡政府开会休息打朴克时,田苗认识了白胖。白胖不在饮食一条街,也不在村里。他带领几个人出外参观去了。田苗又退到饮食街,闻着香味来到南端,找到刘菊花的韭菜盒盒店。人们认识田苗,都招呼他,把他让到前头。田苗买了一个韭菜盒盒,咬一口,香得直伸大拇指,连声说:“名不虚传!里外焦花韭菜盒!”他吃完以后,还参观了制作过程。这时,白胖村长赶来了,他对田苗说:“田村长!你找我干啥呀?”田苗说:“我来找你打朴克,你没在,我就品尝了韭菜盒。名不虚传!好吃!”田胖说:“我准备办个学习班。让大家都学会烙韭菜盒,里外焦花韭菜盒!”刘菊花说:“那就好!把我都能忙死了!供不住!”田苗说:“卖韭菜盒消的店铺多了,顾客分流,你就消停了!”
韭菜盒学习班第三天就开班,报名学习的十三人。其中有四个人是田苗派来的,剩下九人是白龙寨的,都是年轻媳妇。学习班原计划要办三天,结果多半天就结业。年轻媳妇们看一眼就把技术和流程用眼睛录了相。她们都没有把刘菊花当老师看,很不虚心。尤其是白沙滩来的四个女学员,下白龙崖回村的路上手舞足蹈,边走边漫骂:“简单得跟‘一’字一样,喔有学的淞呢!”田苗听她们这样一说,信心满满。白龙寨那九个学员态度稍微好点,回家试着烙了一次,不是火大焦灼了,就是味淡了,更难弄的是边沿捏不到一起。好在离饮食一条街路近,纷纷来找刘菊花补课。刘菊花耐心指导,大家才变得虚心,掌握了技巧。这九个学员分别被其他店铺雇用,饮食一条街改名为韭菜盒盆一条街。由于韭菜盒盒名声大振,促进了白龙峪的旅游,白龙乡政府授于刘菊花“致富带头人”的光荣称号,表彰、奖励刘菊花,发奖证一个,全棉毛巾一条,银桥牌纯牛奶一箱,还有乡长的一句话:“向刘菊花同志学习。”白沙滩那四位学员,眼高手低,回家都烙不了里外韭菜盒,气得田苗连连跺脚,说:“算球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谁想吃了,上塬去买!或者去白龙寨请人来给咱烙!再不然,从白龙寨刘菊花那儿批发,回来零售!”
这正是:
刘菊花的韭菜盒,
里外焦花味不错。
麦香盈口顾客多,
姊妹应该学着烙。
2024-1-4-于樵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