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谒张载祠
文/李会芳
汽车停在张载祠对面的路边,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张载祠,拜谒张载先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大儒张载的“四句”在我耳边萦绕,站在门口,目光扫视两边“三代可期井田夙愿经时略;二铭如揭俎豆能往阐道功”不由肃然起敬。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张载的功绩和贡献。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无数次绝望与困境中,“横渠四句”熠熠生辉,它代表了中国文人的铮铮风骨,更是深植于我们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坚定信念。
张载曾数度为官,最终归乡定居横渠讲学,开山立派,创立“关学”。为人民、为民族、为天下,终生为学。张载讲“学者,学所以为人”,为人是张载一生的志趣所在,为学则是张载一生的职志情怀。学者,是张载一生最重要的社会身份,也是张载之所以成就自己、泽被后世的基点所在。
漫步千年古柏之中,在静谧的祠院内,感受"云树森森,默想闲居气象;水田漠漠,堪追往日经纶" 。对古人智慧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我与诗人感同身受。
松柏千年,思想千年。古柏顽强的生命力,象征张载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光大。风轻轻地从头顶拂过,远古的声音,从关学中吟咏。我似乎听到了先生朗朗的读书声“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先生“六有”余音绕梁,在天空回荡,我深深地鞠躬、膜拜。
跨越时间的长河,推开历史的大门,在千年松柏掩映下,先生讲学的情景历历在目,激情饱满,风采卓然 ,才情恣肆。在夜深人静时,先生挥毫泼墨《东铭》《西铭》昭然于世。
先生孜孜以求,诲人不倦, 激励弟子发奋向学;先生以德育人,身正为范,学者辈出,成就大业,他的精神与风骨,使中华文脉一贯相承, 生生不息。
手摸古柏 ,一如千年前苍劲有力 ,虬枝向上,那是先生浓得化不开的才情与抱负。 灼人耳目 ,让人动容;为世人称颂 ,为后人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