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琰近照(马军攝)
诗人简介
王琰,祖籍辽宁沈阳,现居兰州,《兰州晚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协会员,鲁院24期高研班学员,参加第32届青春诗会,北师大和鲁院联办文学创作硕士在读。曾获甘肃省黄河文学奖、敦煌文艺奖、中华铁人文学奖等奖项。创作散文、随笔、诗歌、小说、评论数百万字,作品在《天涯》《散文》《诗刊》《中国作家》《星星》《山花》《飞天》等刊物发表。出版著作《羊皮灯笼》《西梅朵合塘》《天地遗痕》《格桑梅朵》《崖壁上的伽蓝》《白云深处的暮鼓晨钟》《兰州:大城无小事》《大河之城》《地火》等。
1、你是从哪一年开始诗歌写作的?最早激发你写诗的灵感是什么?
1994年,我工作了,在西北一座城市的文联上班,工作清闲,有大把的时间读书。我的同事里有一位诗人,他特立独行,长发在肩头卷曲着,形状像一个逗号。他幽默,话语里满是急转弯,他喝酒,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喝得豪气冲天。他边四处游走边写诗,去了趟青海湖,青海湖变成了一首长长的诗,“第一句叫作幸福,第三句叫作忧伤,中间一句是青海湖流过的地方。”
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左面是山,右面还是山,中间一条黄河浩浩荡荡地穿城而过,挟裹着泥沙俱下,我忽然觉得,或许我也可以成为一位诗人。
我就这样开始写诗了。我个性冲动、激烈,我生病,身体时好时坏,我一边在生活里奔跑,一边写诗,用最短的句子,表达最浓烈的情感。我慢慢变得沉静、内敛,我起起伏伏的情绪小鸟一样在诗里飞翔和降落。

王琰在青海湖边
2、请选择2—3位对你的诗歌创作最有影响的古今中外诗人或艺术家。
圣·琼·佩斯和米沃什。诗歌是轻盈的,在《蓝色恋歌》里轻盈地长出飞翔的翅膀,在文字世界翻转。诗歌又是厚重的,米沃什住在厚重的辞典里,将他认识或听说过的声音和面孔一一收藏。
3、请提供你自写作以来的 10首代表作题目,并注明写作年代。
《离别》(2023年);
《潭柘寺的桂花开了》(2020年);
《我在草原长大》(2016年);
《玉门关》(2016);
《西梅朵合塘》(2015);
《二哥》(2014);
《月亮峡》(2014);
《西汉水》(2013);
《向西》(2012);
《夏季牧场》(2000)。

第32届青春诗会花絮
4、你写诗一挥而就,还是反复修改,还是有其他写作方式?
我写诗很慢,但完成后不太修改。我用最为缓慢的节奏写诗,用最为郑重其事的态度写诗。我焚香沐浴,将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杜绝所有外界的打扰,我如老僧入定一般等待,在夜幕起飞,去捕捉诗句的字词,它们是一只只暗夜里飞翔的萤火虫。我是暗夜里起飞的蝙蝠,丢失了视力,用尽全力呼喊,我的呼喊是别人听不到的超声波,我用超声波撞击的回应调整飞行的姿态和方向,寻找萤火虫的过程是偶然的收获,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5、你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你诗歌写作的关系?
我过着庸常的日常生活,我在报社工作,我常常上夜班,在凌晨回家。我的手里是一张这座城市的报纸,我整夜研读报纸,当它是我的《红楼梦》。我的职业似乎与诗歌无关,但是诗歌是我看这个世界的第三只眼睛。有了第三只眼睛,我看到了广阔的自然、人文背景之下,生命、历史、文化以及现实生存中的热爱与忧伤,并把它们交付给博大、苍茫的自然,交付给一场风,对自己心灵疆域进行一次次测量和扩张。

第32届青春诗会时在漠河边和霍俊明先生合影
6、你关注诗歌评论文章吗?你写诗歌评点、评论和研究文章吗?
我读诗歌评论的书籍和文章,希望它们能教给我更多更新的技艺,希望能读出诗歌文字背后藏匿的更多我没有读到的东西。我希望自己是个合格的手艺人,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怎么样能做得更好。
我偶尔给诗人朋友写评论,我把它当作一个热爱诗歌的人对另一个热爱诗歌的人的热情回应,这让我觉得哪怕身处寒冷的北方,满窗户冻满了冰花,哪怕我写得词不达意也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我们才能一起离温暖越来越近,离诗歌越来越近。
7、你如何评价现在的中国诗坛?
诗坛嘈杂,每个人的困境都似曾相识,混乱、危险、焦虑。诗歌创造的奇迹是,你能从一个又一个生存的深渊里走出来,你可以表现得很出色,或者很狼狈。而我在经历之后,都会觉得开心。我所热爱的也许就是经历和整个写诗的过程。
我小时候生活在甘南草原,高海拔的紫外线慷慨地把一抹斑斓的色彩传递给了我。一群牛羊去河边喝水,牛羊经过的地方,是一片叫西梅朵合塘的草原,《西梅朵合塘》,这也是我一本诗集的书名。草原上开满蓝色的毛茛花,像是刚刚从诗里长出来的一样。
一朵毛茛花是否增加了这个世界的绚丽和温暖?我不知道,我只是想把一朵朵心中的毛茛花描绘出来,如同草原上雨露滋润的大片大片的毛茛花那样。就算我过着庸常嘈杂的生活,我也时常用想象弥补上我缺失的那个部分。发生了或者没发生的事情,他们在我的想象里都已经发生了。我的脑海里时而春天般万物蓬勃生发,时而冬天般一片凄凉萧瑟。

和好朋友在甘南采风
8、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诗歌写作要素。
诗歌于我最重要的三个写作要素是:性情、精准、抵达,我将它们视为通往诗歌未来最重要的三条道路。我在其中一条路上,随时有可能朝向另外一条道路方向发展。我总是能感知那些,我尚未发现的大陆,那些人,那些事。
那一年在北京,南锣鼓巷,有个借用了曼德尔施塔姆的诗句——《黄金在天空舞蹈》的诗歌朗诵会。我并没有听到太多我喜欢的诗,可是我意外地在诗里听出了古典音乐的旋律。周围都是与我性情相似的人。诗会结束后,走进固体般的雾霾中,干渴的喉咙,被诗歌的小溪浸润着,让人感到幸福。
诗歌有着精准的方向。诗可以给人灵感,诗能产卵,而卵里诞生思想。
我应该感恩,在我的生命里,诗歌是一位天使。因为我知道,无论我怎么样回来,都会有诗歌在迎接我。诗歌始终在我的归途,向我张开双臂。哪怕我从灰暗的树丛中走来,额头盖满灰尘。哪怕我有着布满尘垢和厚茧的双手,被众人侧目,我也终将抵达我想去的地方。

2022级北师和鲁院联办文创班同学们
(来源:诗探索微信公众号shitans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