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志第一
文/纤 夫
司马迁受尽磨难,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2024年1月11日,志康兄送我一本《郭家村村志》,灯下浏览了该书,从体例、内容、图片、封面几个方面看,远远超出了我初始想象,让我惊奇不已。
村子,人们生存的小部落,也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最小单位,它的兴衰也体现了一个大社会的变化。有人写家史、名人传记、县志,而编著村志的人很少。在商洛六县一区里,完成真正意义的村志,主编志康算是第一人。他因为热爱家乡,有责任担当,视野宽广,才默默无闻地去编写。他义务的劳作,无偿的笔耕,其精神很感动人。大作家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氛围,体现了当时的特色文化,以小见大式研究。他编写村史也是这样。

村子人口流动,有生也有亡。随着年代的变化,村子的土地、学校、管理、生产、婚姻等方面发生颤动。要记述村子成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几个方面,难度很大。在史学界也是一个难做的事。由于民间自发活动,无资金来源。志康敢于“下手”,超人在前。从《郭家村村志》可以看出,他做了许多尝试,破了“冰”,我感到很成功,达到了编写村志的主旨。费孝通著述《乡土中国》,基于无数次走访、调查、笔记。志康主编《郭家村志》,其内容详实、多样,也走过了同样的路径,苦在其中。
常常提到商洛文化,村史的就是其中之一。村志也是民间文化贴近的内容。志康算是商洛文化、民俗方面的专家。他编写有《简明中国姓氏考》《郭氏族谱》。聘为商洛市方志办专家库成员。朋友们称他为:劫大货的学者。他是我们的标杆。《郭家村村志》中,如果将土地缩减列个表,统计未婚男青年人数,空气质量对比,犯罪状况,或许更细致一些。《郭家村村志》会成为有影响地一部村志书,像夜空中的流星一样,成为亮亮地光线。
著名作家马识途今年110岁,他有长寿五得,写得其一。志康同有五得。
2024年1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