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首届“金龙杯”文学作品擂台赛暨“腊八笔会”征稿 邱平
观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有感
文/邱平
郑世平先生编剧并策划的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讲述了一个別样的爱情故事,关雨波上高中时与成丽雯同学,雨波暗恋班花成丽雯。毕业时,关雨波写了一封情书,悄悄放在成丽雯的书包里。光阴似箭,关雨波大学毕后被分配到公母寨乡任宣传干事。在这个山青水秀的乡镇,关雨波在乡供销社遇见了当营业员的成丽雯。昔日的暗恋终于绽放別样的绚丽。
该电影运用蒙太奇艺术,通过镜头展示男女主人公坚持和抗拒的心路历程,给人美的享受。此电影讲述的爱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极左的阴影,纯洁的爱情,纯朴的乡情。心灵的逐渐靠近,谱写一曲爱情的绝响。可是,纯洁的爱情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是爱情悲剧发生的客观原因。
关雨波调回县城,无形地阻止了爱情的发展。在回城的那个晚上,关雨波和成丽雯并肩走在青石板街道上,镜头定格悲剧。关雨波与成丽雯道別后,在路边坐了很久。成丽雯回供销社的宿舍后,悄悄流泪。互相成全对方,希望恋人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好。这是一种高尚的爱。
从普通观众的视角看,《1980年代的爱情》是一部佳作。但是,如果从悲剧艺术的视角来赏析《1980年代的爱情》,就会发现,该剧临近结尾时讲述的男主角与女主角的一夜情,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从前面的情节来看,成丽雯送关雨波自己亲手织的毛线衣,关雨波送给丽雯自己心爱的口琴,这一情节告诉观众,男主角和女主角已经互相占领了对方心灵的高地。如果删去画蛇添足的情节,就可能使这部电影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为悲剧艺术的圣殿奉献一部优秀的作品。
作者简介
邱平,男,苗族,生于湖北利川。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恩施州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诗神》等媒体。出版诗集《毛泽东的足迹》《巴山云雨》《竹影集》、随笔体文学评论集《仰望星空》。论文获中国教育家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获得中国诗歌协会等单位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