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三十辑)「飘舞的剑」(5017辑)

四
乌江有两大源流;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平远州与大定府、黔西州的界河是北源六冲河。二亿四千万年前的那场大地震“燕山运动”,形成了这条两百多公里长、数百米深的六冲河大峡谷。也自然地成为平远州与两州府之间的天然界限。从军事角度看,无论是从大定府黔西州进攻平远州,或是从平远州进攻大定府黔西州,过河后都要遇到数百米高的峭壁或陡坡,都是非常的易守难攻。
在咸丰四年的斋教黄兵暴动攻掠黔西州之后,六冲河就成了平远州知州及协副将带领军民抗击黄兵的天险屏障。官军及从各乡调集的人马沿河分段布防,而六冲河又正好分称了每一段的河名:木空河、武佐河、六归河、洪家渡、裸洁河。
丁宝桢带领的丁家军分守在最末一段:裸洁河。
乌江北源六冲河最下游的一段是裸洁河。“裸洁”是彝语,即峡谷里的清水河之意。丁宝桢上年最后一次进京赶考就乘船走过一趟裸洁河,因此对这条比画更雄奇秀美的河流印象特深。不过现在丁宝桢同他带来的乡丁们一样,没有丝毫心情欣赏风景,因为黄兵大军压境,随时都可能跨越裸洁河打进平远州地界。

好在裸洁河大多数地方都是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高不可攀,派上零星哨兵就可保无虞,丁宝桢所要注意的就是三个渡口:红岩、小纳雍和五里河。丁宝桢将带领来的乡丁往三个渡口各派了五十人驻守,其余三百五十人全驻扎在鼠场。因为鼠场居高临下,三个渡口中某一个出了问题,都可以从鼠场驰援。而如果将五百人平均分配的话,每处也不到二百人,无论如何都难以抵御黄兵的强攻。而由于渡口与渡口之间都是不可逾越的悬崖峭壁,其他渡口要想伸出援手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丁宝桢如此安排最为妥当。
这一日早晨,丁宝桢还在熟睡中,就有把守小纳雍渡口的头目丁易选派人来报:河对岸的黄兵打过河来了,他们抵挡不住,已经退守到了岩上。
事不宜迟,丁宝桢马上带领两百人驰援小纳雍。他之所以要留下一百五十人,是防备另外的两个渡口会出问题。如果将全部人都带走的话,一旦其他渡口出了问题,就不好救援了,因为渡口与渡口之间全是不可逾越的悬崖峭壁。
丁宝桢带着人马来到离小纳雍二里的岩口时,见丁易选正领着兵丁们把守着。低头可见小纳雍寨子已经烧得烈火冲天,哔剥咋响中可听见阵阵哀号之声。

丁易选对丁宝桢报告:“三哥,黄兵来的人太多了,我们抵挡不住,只得按照你吩咐的退回到这里来。”
丁宝桢:“对,守住这里才最要紧。只是,贼兵来你们都不知道吗?”
丁易选:“不知道,放哨的人想必也被贼兵害了,弟兄们分散在各家各户,发现时已经被贼兵堵在屋里了。我们只好各自为战。冲到寨外的时候,我略数了数,不见了十多个人……”说到这里,丁易选喉头哽咽,眼里垂泪。
丁宝桢再一细看,那寨中的黄兵有的正往河岸撤,带着抢走的物资以及年轻的女人,还有数百黄兵在寨外集结,仿佛想仰攻岩口又有点犹疑。
丁宝桢将手中宝剑望小纳雍寨子一指,只说了一个字:“下!”
众兵丁应声而动,连滚带梭地往小纳雍寨子冲去。
那些集结在小纳雍寨子外的黄兵见势难敌,发声喊都退往河岸。

丁宝桢带人马追到河岸时,黄兵又退回到了河的对岸。
却见一队黄兵簇拥着一个立马挺枪的头目,高声叫道:“叫你们的头头回话!”
正值冬春水枯季节,那河水既浅又窄,那黄兵头目所在不过二十来丈,所以对方说的话清楚得很。丁宝桢:“你是何人?”
那头目说:“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黔西州斋教分坛坛主,刘保保!你是什么人?”
丁宝桢:“我丁宝桢是也。刘保保,我奉劝你几句话……”
刘保保:“你劝不如我劝!丁宝桢,我江汉大军刚才渡河,不过是给个警告,只要你们乖乖地束手就擒,可保性命,否则我大军再过河来,玉石俱焚,就后悔不及了。”
丁宝桢:“笑话!尔等目无君父,残害百姓,天理不容!”
刘保保:“哈哈哈哈!我刘保保做的就是天理!而今满清气数已尽,投降吧丁宝桢,只要你过来,我江汉大都督定给你个大好前程。”
丁宝桢边说话边打量刘保保,心中暗暗打定主意,嘴里道:“你等一下,让我同大家商量一下再说。”跃下马来,藏到兵丁们身后。
丁宝桢低声交代带了弓箭的人听他的令下就射,然后自己弯弓搭箭,再露面时,早已将箭射出,直奔刘保保面门,嘴里却道:“放!”
带了弓箭的兵丁们应声纷纷射出了羽箭,竟将那一队黄兵射得人仰马翻。
恰好黄兵用木棒搭成的过河桥还在,丁宝桢再扬手中宝剑,高叫:“冲啊——”一马当先率领众兵丁冲过河去。
黄兵见来势凶猛,竟然一轰而散,只抓住了二十多个俘虏。
原来,那刘保保正是这一支黄兵的最高头目,竟然被丁宝桢一箭射杀,群龙无首,就此被丁宝桢击破。

丁易选对丁宝桢说:“三哥,我们何不过河来驻扎,将敌人消灭在平远州外。”
丁宝桢:“万万不可如此!黄兵沿河都在伺机过渡,无论从哪里过了河,都会去攻打州城,也会去攻打我们牛场,我们如果远在河对岸,恐怕想回救都来不及呢。”
这正是丁宝桢的过人之处。先时一回到家,他就想起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战争,而在不利于奔走的山区,弓箭无疑是最好的武器,所以他用自己的家产产组织弓箭生产,对年轻人进行射箭的练习。所以在紧急时刻突发,竟获奇功。而刘保保却犯了轻敌的毛病,所以遭到了兵败身亡的结果。
于是,丁宝桢将部队撤回了南岸,依旧提防黄兵的进攻。
很快就验证了丁宝桢的顾虑,第三天就传来了消息:黄兵在洪家渡和六圭河两个渡口粉碎了官军和民团的阻击,正在往州城进发……

图片提供: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