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二十九辑)「飘舞的剑」(5009辑)

三
大清咸丰四年(1854年)五月的一个深夜。
黔北桐梓县九坝的关帝庙里,聚集了几十个人。虽然地势逼仄,空气混浊,但是大家都面色严峻,全都注目在点着豆大油灯案桌前的一个浓眉大眼的中年汉子身上。
中年汉子是斋教领袖、黔北总坛主杨隆喜。
杨隆喜是桐梓县的衙役,今年三十二岁,却有十五年的入教经历。他从当一个普通的教民开始,然后小班主、分舵主、分坛主,最后当上了总坛主。他的一生都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反清复明,重打江山。从原先的总坛主接过衣钵后,面临鸦片战争后天下动荡的局面,他加快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步伐。
斋教是由白莲教演变而来的秘密民间宗教组织。
白莲教是从唐、宋开始就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秘密的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净土宗,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它号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它的教义简单,经卷比较通俗易懂。为下层人民所接受,所以常被利用作反对现实社会的力量。后来白莲教又历经元、明、清三朝,再在南北各地不断有所发展和变化,出现了支派林立的大小教派,嘉庆以后分布在黔北川南滇东北一带的斋教就是其中的一个教派。
不过今夜杨隆喜不是在进行过去几年一直在做的一般传教活动,作为一方总坛主,他在将量变进行最后的质变,在将信仰飞跃为暴力的动员。
杨隆喜最后一次环顾了来自黔北、川南和滇东北各地的斋教大小坛主,再次咳嗽了一下,才又开始了滚瓜烂熟的教义传布:

无生老母是上天无生无灭古佛,度化尘世儿女,免遭劫难,返归天界真空家乡。无生老母派燃灯佛、释迎牟尼佛、弥勒佛下界治理天下。
燃灯佛世为青阳,那时还没有天地,但已有了明暗。明系聪明智慧,暗系呆痴愚蠢;
释迎牟尼世为红阳,黑暗占上风,光明受压制,人间充满大劫大难;
弥勒佛世为白阳,明暗各复本位,明归大明,暗归极暗。
而今弥勒佛已经诞生,昨夜托梦于我,释迎牟尼的红阳之世已经恶贯满盈,天理不容,弥勒佛的白阳之世已到,佛祖定会度化众生。只要四方教众闻风而动,万众一心,便可度过大劫之年化险为夷进入千年福境云城。
……
杨隆喜见大家都进入皈依意境,转言道:“清妖系红阳之世最恶,灭我大汉二百余年,而今到了寿终正寝之时。太平天国已经夺取半壁江山,近月攻占了武汉。打得清妖节节败退。此即白阳世兴起之兆也!依佛祖之意,太平天国为东路太平军,我坛则为西路黄兵,立都督大元帅一人,建号江汉,改九坝为赛波府,即日便当举事。”

旁有一人名陈寿的道:“总坛主所言实在是大快人心。天下者人人之天下,岂可任清妖胡作非为下去乎?乱世出英雄,正此时也。说到我西路黄兵都督大元帅,非总坛主不可,众位以为如何?”
一片赞同之声。
另有一人名李时荣的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黄兵明日就当亮出旗号,开始招兵买马,壮大势力。”
也是一片赞同之声。
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黄兵很快就扩充到了两万多人马,先后攻下桐梓、仁怀两座县城,大张旗鼓向省城贵阳蔓延……
消息传到了京城。咸丰皇帝大怒,即刻下旨令云贵总督罗绕典迅速调集人马,援救贵州省城贵阳。其时太平军虽然已经攻占了武汉,但是湘川云贵诸省还基本没有大的动乱,杨隆喜是率先发难的一股力量,各方清兵自然能够比较顺利地聚集到贵阳一带,并且在息烽、修文沿乌江一带构筑起了防线,使杨隆喜的黄兵难以过江,确保了贵阳不失。
暂时的挫折使杨隆喜和他的部将面临了新的考验。因为官军的顽强抵抗已经使黄兵的不少将士逃亡和离去,一轰而起的黄兵一旦停止了进攻,就有土崩瓦解的可能。

杨隆喜当机立断:停止向乌江中游的进攻,转攻黔西州。
黔西州的守军仅有一个协副将带领的一个营,除了鸭水、青塘、白泥、打鼓场、木孔等乡间汛军二百多人以外,州城里守军仅四百余人。而各方增援的军队又都集中到省城附近,还隔着陷在深谷里的乌江天险,加上消息不通,一兵一卒也增援不来。不过两、三天的时间,黔西州数百里地面都被黄兵全部扫荡,各汛清兵大多数都来不及抵抗,除少数逃回州城外,大多数都被黄兵打死或擒获。
激烈的战斗在州城爆发了。城中守军及各汛逃进城的清兵虽然只有五百余人,知州却动员了全城的男女丁壮,集中起来可战斗的军民达到了三千余人,全都轮班站上城头,凭着高大的城墙,抗击着两万多黄兵的轮番进攻。
杨隆喜见一时不能够拿下黔西州城,便下令只用五千人马围困,大部队则继续向南,目标是垮过乌江北源六冲河,攻占平远州。

图片提供: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