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坛春秋情依依(之五)
文/郝蔚民
人的一生就像过河,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总是要淌过去的。
——题记
毕业分配又回到原点
时间的指针到了1975年初夏,一辆老式轿车艰难地行进在州城通往洛南的山路上,似牛一样不堪重负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车厢里的行李架上塞满了被褥、脸盆、热水瓶之类的生活用品,狭小的车厢空间空气污浊。四十名中师毕业的洛南学员,告别了一年半多的校园生活,被“社来社去”分配政策送回洛南。车内默默无语,没有了平日里戏虐的玩笑,沮丧的表情写满了男女学员的脸庞。
74年秋季开学来的一幕幕生活,在wm的脑海里被检索出来
大约是1974年秋季酝酿分科,75级分成了政语班、理科班、体音美五个教学班班。wm在政语一班。g在体音美班。
学校为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由校团委牵头,组织了一个“团的生活编辑小组”,学校党委书记周老师点名让wm担任主编。团委在75级、76级选拔擅长文章写作、版面设计、蜡纸刻写的五六名同学组成。又在各班确定通讯员一名,负责向编辑组和校广播室收集稿件。几经周折第一期团报印出来了。wm羞涩地拿着油印件,送到了政办室主任和校长、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党委书记操着一口河南话,笑容满面地对wm说,你给我送团报来了,你们辛苦了成功了!第一期发到各班,许多同学看到自己的文章登到校刊上很是喜悦,他们知道wm是校刊主编,纷纷和wm商榷文章的写法,渐渐地wm的身边多了一群文学爱好者。第二期编辑小组更新办刊思路,少用大块文章,采用诗歌、故事、一事一议,配合学校的思想教育,在文学方面赏析精彩文章,尽量让版面生动活泼。毕业时,wm把这项社会工作移交给了76级一名女学员。她的文章写得漂亮,很是少见,相信在她的努力下校刊会越办越好!

学校实施分科教学不久,国家新闻媒体刊登出朝阳经验文章。这是东北朝阳的一所农学院安置毕业生新办法的探索,简单地说就是学员毕业后,国家不包工作分配“从哪里来回那里去”。这篇文章在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上刊出,且加“编者按”,透出了国家对推荐入校的大中专工农兵学员分配政策改革的信息。这一经验信息的刊出,不是政策实际就是政策,好像给平静湖面投了一块石头,校园里对这一新生事物反响明显。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大氛围,谁也不能公开地评头品足,只是在私下质疑:75级师范生招生时国家已经下达了干部指标,列入了公办教师的分配计划,先一年招生的74级学员已端上国家的铁饭碗,凭什么要让75级学员作新分配政策的实验品?议论归议论,课还是正常上,学员按部就班地作息着校园生活。
时间的指针到了1975年初夏,一辆老式轿车艰难地行进在州城通往洛南的山路上,似牛一样不堪重负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车厢里的行李架上塞满了被褥、脸盆、热水瓶之类的生活用品,狭小的车厢空间空气污浊。四十名中师毕业的洛南学员,告别了一年半多的校园生活,被“社来社去”分配政策送回洛南。车内默默无语,没有了平日里戏虐的玩笑,沮丧的表情写满了男女学员的脸庞。
74年秋季开学来的一幕幕生活,在wm的脑海里被检索出来
大约是1974年秋季酝酿分科,75级分成了政语班、理科班、体音美五个教学班班。wm在政语一班。g在体音美班。
学校为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由校团委牵头,组织了一个“团的生活编辑小组”,学校党委书记周老师点名让wm担任主编。团委在75级、76级选拔擅长文章写作、版面设计、蜡纸刻写的五六名同学组成。又在各班确定通讯员一名,负责向编辑组和校广播室收集稿件。几经周折第一期团报印出来了。wm羞涩地拿着油印件,送到了政办室主任和校长、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党委书记操着一口河南话,笑容满面地对wm说,你给我送团报来了,你们辛苦了成功了!第一期发到各班,许多同学看到自己的文章登到校刊上很是喜悦,他们知道wm是校刊主编,纷纷和wm商榷文章的写法,渐渐地wm的身边多了一群文学爱好者。第二期编辑小组更新办刊思路,少用大块文章,采用诗歌、故事、一事一议,配合学校的思想教育,在文学方面赏析精彩文章,尽量让版面生动活泼。毕业时,wm把这项社会工作移交给了76级一名女学员。她的文章写得漂亮,很是少见,相信在她的努力下校刊会越办越好!

学校实施分科教学不久,国家新闻媒体刊登出朝阳经验文章。这是东北朝阳的一所农学院安置毕业生新办法的探索,简单地说就是学员毕业后,国家不包工作分配“从哪里来回那里去”。这篇文章在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上刊出,且加“编者按”,透出了国家对推荐入校的大中专工农兵学员分配政策改革的信息。这一经验信息的刊出,不是政策实际就是政策,好像给平静湖面投了一块石头,校园里对这一新生事物反响明显。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大氛围,谁也不能公开地评头品足,只是在私下质疑:75级师范生招生时国家已经下达了干部指标,列入了公办教师的分配计划,先一年招生的74级学员已端上国家的铁饭碗,凭什么要让75级学员作新分配政策的实验品?议论归议论,课还是正常上,学员按部就班地作息着校园生活。春商洛团地委要在全区召开“青年读书经验交流会”,要求商洛七县和地直县级团委抽调一名同志到团地委协助会议的筹备。学校党委书记周老师点名让wm参于这一工作。作为一文不名的师范在校生能被抽调到团地委工作,这当然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好事。它标志着学校党委对wm政治思想觉悟和学识水平的认可。团地委机关设在地委和行署里,学校发给wm三个月的伙食费,在行署干部食堂吃饭,住在团委机关。洛南县抽调的是冀民智,此人是洛南煤矿的团委书记,筹备工作结束后回洛被提拔为洛南县石坡区党委书记,后官至商洛地区交通局局长。wm在团地委的任务主要是修改各地上报的先讲经验材料。团地委书记是许兴华对wm严谨的作风和较高的文字功底十分欣赏,溢美的词语不时在口中流露。wm的老爸知道后十分高兴,曾专程拜访许书记,许书记允诺毕业后政策许可的话他将wm留在机关培养。三个月的时间在筹备人员的忙碌中很快就过去了。同时社来社去政策也明确了。m带着会议筹备期间工作表现的一纸鉴定回到了学校。返校时,许书记和wm有一段推心置腹的谈话,至今记忆犹新,许书记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当民办教师也是国家为你们这一代人施展抱负提供的舞台。我就是初中毕业后在学校当打铃的校工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县处级干部。我希望你在新岗位上大有作为”。几年后,wm担任了陕西省重点小学之一的洛南西街小学校长,许书记要将他在乡下就读的孩子转入西小就读,见到wm的第一句话还是“我说的对吧!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一个人一辈子要靠自己的实力奋斗拼搏,只要努力了自己就无怨无悔!”
返校后75级同学已经分赴各县教育实习,wm想返回洛南到灵口的实习点上去。学校周书记说wm都教了五六年书了,有啥好实习的。不下去了。就留在学校办实习简报,承担这本应是老师的工作任务,指示学校后勤处在办公楼一楼给开了一间办公室,收集各县实习点报来的材料,选择典型经验在实习简报刊出。各县的带队老师知道wm在校办实习简报,为让校领导知道他的工作业绩,让相好的同学捎话把他们点上的做法和经验在简报上刊出。wm理解普通教师的难处,各县的经验都分别见之于简报,带队老师和校领导皆大欢喜。
毕业前夕学校党委拟在学员中发展党员,wm被党委和学生支部确定为纳新对象。75 级学生党员韩铁箍同学(已经作古)回洛对wm的家庭社会关系进行外调。好朋友贞娥和丹凤同学周喜民欣然地作了入党介绍人,一些微词譬如类似于清高之类被政办室杨永武老师和贞娥化解,一帮子相好的同学极力推荐,wm如愿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员,新党员宣誓大会在东院礼堂举行,wm代表新党员在大会上讲话,的确是心潮澎湃,一是深深感谢组织的培养和同学的厚爱;二既就是社来社去拿着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回去,对盼望儿子成才而付出艰辛的老爸老妈也算得上一种交代和安慰。

一个人静下下来的时候,wm常常想起那双塔下的商师校园,不知修于何时的浮屠矗立在校园之中,一条不知疲倦的丹江河从东龙山下缓缓东流,河边的尧女墓,据古典记载:尧有两个女儿一作娥皇一作女英。嫁舜帝。舜帝南巡在苍梧山而崩,两女南下奔丧,悲痛万分投湘江而亡,后人尊为湘神。她俩悲痛的眼泪滴在竹子方世有斑竹,故毛主席有诗: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丹江边的尧女衣冠冢,w坐落在北岸,河堤茂密的柳荫垂地,这一切见证着沧桑岁月。多年后,wm和g曾携手漫步在校园中,不见旧时踪迹,唯见楼房林立,可谓旧貌换新颜。年轻人鄙夷怀旧的老人,但哲人有言于耳,事理存在于过去的事情之中,光前裕后继往开来方能不断进取。感恩是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虽然商师没有成就我们成为国家正式教师,但商师给于我们的教育和关怀是不能忘记得,至少m和一班相好的同学是这样想的,据说毕业离校后,商师政办室主任刘老师专程到洛南教育局,要求对wm的工作给于特殊的安置,不要埋没了人才。洛南教育局听从商师的建议,把wm 作为中学民办教师安排到县重点高级中学担任团委书记,一年后商师又通知wm返校给在校学生作报告,介绍工作经验。有意对wm工作情况进行考察似乎有录入母校工作之衷虽然被风闻者捷足先登,但一片殷殷之情令人感动。正因为学校的培养,在公办教师招录考试中,m 仍以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 和G同时被国家录用。
回忆商师的校园生活,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同学之间的感情问题。由于被推荐前“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待在农村,风俗使然,一部分同学早有婚约。其中不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彩礼捆绑的“鸳鸯”。到了校园靓女俊男生活在一起,追求自己心仪的梁祝也在情理之中,不能以喜新厌旧偏而概全,一年半的校园生活成就了许多对的美好姻缘,wm祝福他们携手教坛共度春秋满头银丝相亲相爱白头偕老,伴随夕阳红的绚丽彩霞,过好晚年生活。然而,社来社去的分配政策使不少倾心相爱的人“孔雀东南飞”,把彼此的爱压在了脑海的底层。作为班干部wm 经常参加学校的有关会议,学校领导在会上说,商师一道道靓丽风景线:就是男男女女周日上街出双入对,晚自习后操场边比肩谈心,丹江河边柳荫之下卿卿我我,某某班的学员的未婚爱人来校闹事,要找当代“陈世美”,揪出“狐狸精”,某某班的女生坠胎了,领导和老师不胜其烦。但事情都有两个方面,不能一个方面掩盖另一个方面。大家还记得75级那个叫x的小姑娘嘛!她憨厚老实腼腆讷言,在学校与某县的j相爱。毕业后男的多次去她家探望欲成就婚姻。但她和娘家无力退还彩礼,婆家逼迫结婚无奈成家,丈夫除了打骂还是打骂,婆婆整天指桑骂槐虐待羞辱不停,x不堪受辱自寻短见。婆家草草入葬于河滩地中,一场大雨河水涨落棺材露出,好财者盗墓,将衣服脱得赤条条的。这是一场令人唏嘘的现代版的爱恨情仇!

一些朋友看了我写的这些回忆文章,总是问我:你们在一块相处一年半多一点时间,四十多年没有见面了,字里行间怎么有那么真挚的情感呢?
我可以这样说——
人是感情动物,真挚的感情来自于特殊年代特殊的生活经历。进入商师是没有出路的“出路”,一群俊男靓女走在一起,共同经过的点点滴滴犹如给一张纸白纸重重涂画上了浓墨重彩。正当我们怀着即将毕业的喜悦,准备在教书育人的舞台上一显身手的时候,社来社去,我们又回到了原点,似乎社会和我们开了一个难堪的玩笑,《红楼梦》有云:“才自清高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命耶势耶!细思反觉这未尝不是生活对我们老三届学生的考验。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性。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回忆这一段记忆深刻岁月,商师的校园生活不正是对我们这一帮人的苦心强筋的锻炼吗?社会给我们提供民办教师的教坛舞台,我们犹如乘一叶扁在波涛湍急地河面上航行,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呛两口水,唯有矢志向前。我们的各个人或许有成功的喜悦,或许有困惑的阴霾,或许做了官,或许妻荣子贵。但无论机遇如何成就多大,我们还是商师哪一班同学,这是我们友谊情感的基础。几十年了彼此牵挂而又如相隔天涯,wm只能在这键盘上敲出无奈和思念。今天古稀的我们有的健在、有的作古;有的健康歌舞、有的卧病在床,有的成就斐然,有的默默无闻……,但好在我们游过这波澜壮阔的大河,——俱往矣!正是商师这张印满沧桑痕迹旧船票,使我们登上退休老教师夕阳红的“诺亚方舟”,欣赏着绚丽的晚霞。岂能情不真意不切!
行文至此wm真心的祝福大家和自己,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