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说
唉! 锅头连炕
作者:季志林
柱儿娘一大早坐在灶台边,面对着灶膛中燃烧的柴火久久的出神发呆。
柱儿娘今年还不到七十
岁,沉重的生活负担已经给她的脸上刻满了深一道浅一道的皱纹,让人一眼就看见了岁月的沧桑。不过她的身板却还硬朗,手脚麻利,带孙子抱孙女做饭洗衣这些活儿她都能应付。柱儿爹是做庄稼活儿的一把好手,春播秋收从不误事。这几年柱儿在深圳打工常年不在家,柱儿媳妇也在县城一家公司打零工,老俩口整天既要做农活又要带孙子,里里外外忙个不停。柱儿娘是个有心劲的人,平时家务再多再累她也不吭一声,屋里屋外总是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净利索。年轻人外出打工也不容易,柱儿两口子一走,孙子孙女便成了“留守儿童”,当爷爷奶奶的自然要照管好他们,别让刚儿在外边分心,因而日子过得虽然辛苦但还顺当。
然而眼下有一件事却让她闹心了。
前两天镇上的干部到村里来检查,说是今后农村做饭不准烧柴火了,因为烧柴火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空气质量,今后一律禁止。
柱儿娘想不通,人老几辈子,山里人每天烧火做饭,冬天睡在热炕上屋里暖烘烘的那多舒坦,如今怎么就影响环境了?这山里的天很蓝水很绿空气清新的很,看不出来哪个地方有污染么,我们烧火做饭碍谁的事了?
当年她嫁到西洼村时,婆家还住在土窑洞里,进门的一侧是两米见方的大土炕,墙壁贴了一圈儿墙围纸,炕上铺着红白相间的花格子手织布单子,炕角是两条叠得整整齐齐的棉被,虽然不是什么绸子缎子,但红色被面上印着点点繁花,倒也显得十分喜气。
土炕的另一侧紧连着锅台,锅台边是烧火的风箱,到了冬季,一顿饭做下来,土炕也烧热了,虽然山里的天气格外寒冷,但睡在热炕上却是十分暖和。柱儿娘过门后,在这土窑洞里一住就是三十多年。
前几年政府在贫困地区搞移民搬迁,给贫困户补助资金盖新房,乡亲们搬出了土窑洞,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瓦房,全村上下人人乐得合不住嘴,直夸如今的社会就是好,让咱这穷山沟真的变了样。
不过有一样还是没变,家家户户的新房子里边仍然是锅头连炕,所不同的是用青砖所砌,锅台贴上了白色瓷片,小鼓风机代替了烧火的风箱,又方便又干净,比过去可是讲究多了。
谁料想好景不长,新房住上不久,就遇上了禁烧令。那天上午,村委会主任陪着镇上的干部挨家挨户检查登记,临了,说是今后禁止做饭烧柴火,锅头连炕用不成了。
“不准烧柴火,哪俺们今后咋做饭?”柱儿娘问道。
“大娘,如今时兴液化气灶了,各家可以到镇上买一套液化气灶具,以后用液化气做饭,既洁净又方便。”镇干部是个年轻人,戴着一付眼镜显得文文静静的。他一边在小本本上记着什么一边解释。
“液化气长啥样?俺们没见过不会用啊!”
“液化气装在一个钢瓶里,拧一下开关就能打火了,方便的很,而且干净卫生。”
“方便倒是方便,可是俺们烧柴禾不用花钱,果园修剪下来的树枝就够烧了,买液化气得花钱,俺老两口上哪儿弄那么多钱啊?你看俺们村,离镇上还有20里地呢,我咋去买?”
“我说大娘,没钱跟你儿子要啊!你整天辛辛苦苦帮他带孩子他能不给你点零花钱?”
“别说给我零花钱了,俩孙子的零花钱还得俺出呢!现在都是媳妇当家,儿子那边俺也不好张口啊!”
“好我的大娘哩!买液化气也花不了多少钱,至于你儿子给不给钱那是你的家务事,我们管不了呀!反正今后一律不准烧柴火了,政府已经发了禁烧公告,今天我们来就是通知各家各户都知道这个事,一星期后再发现烧柴火就要罚款。”年轻的镇干部按上级领导要求下来检查,只想着如何完成任务,说话的口气明显是公事公办,看来没有商量的余地。
“啥!罚款,烧柴火做饭还要罚款?俺们村哪一家不是用柴火做饭,哪一家没有锅头连炕?这么多年了,俺还是头一次听说烧柴做饭还得罚款。”柱儿娘一听烧柴火要罚款,顿时觉得肚子里的气不打一处来,说话的声音也高了。
“大娘啊!我们也没办法,大家都烧柴火,烟熏火燎的污染环境,咱们这里年年空气质量不达标,不禁烧不行啊!”
“这么说你那个达不达标都怨俺们烧柴火了?”
“至少和烧柴火有关系。”
“这是哪门子的事啊!前几年禁烧秸秆,撵的老百姓满地跑,如今又撵到家里不准烧柴火,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大娘啊!你说的都有道理,但你给我说没有用,有意见得找领导反映,我就是个跑腿的,只能按规定办事,今天来就是给各家打个招呼,今后再发现烧柴火做饭,真要被罚款了,你可别怨我把话没说到。”镇干部这一通话的口气明显越来越硬。
听见柱儿娘和镇干部说着说着声音有些高了,左邻右舍的人都围了过来,西洼村人心齐,遇到这样的事自然要上前帮腔,他们绝不会让自己人受欺负。
“这还讲不讲理了?人老几辈子都是烧柴做饭,突然又让俺们用液化气,你以为农村像城里一样方便啊?城里人有工资,退休后有养老金,烧得起液化气天然气,农民有什么?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能挣多少钱?”
“就是,不让烧柴火点炕,冰锅冷灶的冬天怎么过?数九寒天山里太冷了,大人将就着可以硬撑,小孩怎么办?生硬让娃们受冻啊?”
“俺说领导,你以为俺们爱烧柴火吗?烟熏火燎的,哪儿有天然气方便,俺们也喜欢干干净净过日子,可是俺们没办法啊,儿子大了要盖房子娶媳妇,孙子孙女要上学还要上英语班奥数班舞蹈班美术班什么的,哪一样不花钱啊!”
“城里那么多的汽车,那一台车不是屁股后边冒烟,咋没人管?”
“甭说汽车冒烟了,那电厂造纸厂化工厂冒烟更多,你们不去查不去管,就瞅着俺们老百姓烧火做饭这点事,这合适吗?”
“就是嘛!俺们山里人也有自己的难处,政府得想办法帮助俺们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说禁就禁,说罚就罚嘛!”
一时间,大家七嘴八舌议论不休,年轻的镇干部面对着一群老头儿老太太反而不知道怎样应对了。村委会主任一看群情激愤,觉得再纠缠下去恐怕难以收场,便拽了拽镇干部的衣角,暗示他应该见好就收了。然后高声说道:“大家不要再吵了,这一次镇上领导来,也就是先给大家打个招呼,国家对环境保护有法律规定,咱们还是要依法办事,至于换液化气灶和买气的事,咱村有不少户的确有困难,这些困难我代表大伙儿去镇上反映,看看上级咋样解决。”
还是村委会主任把脉准,他和乡亲们朝夕相处,大伙儿心里想什么岂不清楚?他知道,继续让大家漫无边际的议论下去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他瞅准时机讲出了自己的观点。
尽管乡亲们对禁烧柴火有些意见,但西洼村的人处事历来中规中矩比较稳当,他们见村委会主任发话了,说话的口气也跟着缓和了许多。
“其实俺们也不是顶着不办,咱也知道烧柴火做饭己经落后了,瞧瞧人家城里人的液化气灶,又干净又省事做饭又快,现在提倡城乡一体化呢,咱们的生活方式是该转变了,谁不想把日子过得更舒坦一些?问题是俺们的腰包还不硬么!如果能把这些困难解决了,不烧柴火也好!”
听了大伙儿七嘴八舌的一通议论,年轻的镇干部似乎也冷静了许多,仔细一想,农民真的不容易,油盐酱醋,上学就医,七大妗子八大姨,公婆生日娃满月,别看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小事,件件都得花几个钱,一年下来还真不是个小数目,农民的负担重啊!看着眼前这群刚刚脱贫的农民,他有些动情的说:“乡亲们,刚才我说的话有些急躁了,大伙儿讲的都是实情,这样吧,我回去以后,把乡亲们的难处一定向领导汇报清楚,能不能完全解决我说不准,但我至少可以建议天然气公司在村上设个销售点,方便大伙儿換液化气。”
“好!俺们相信政府。”眼见着镇干部也知道体谅民情,乡亲们又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这些年,政府每年都在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办实事,人们习惯了有事找政府,听到镇干部有这样的解释,立马产生了一种期待感。说不准政府会出台政策给予补贴,他们知道,政府没有忘记贫困地区的农民。
转眼一个星期又过去了,西洼村的人们仍然烧柴火做饭,袅袅炊烟使这个小山村充满了祥和温暖的气氛。乡亲们依然会湊在一起聊天,大伙儿还在议论禁止烧柴火做饭这件事,聊着聊着,都觉得祖辈传下来的生活习惯应该改变了,现在城里人都通上了天然气,做饭洗澡方便极了,我们不能总落后啊!再说了,保护环境对咱们也有好处,天蓝了地绿了那才叫家乡美呢!
几天前镇干部说一星期后还要检查,大伙儿扳指头算时间应该到了,然而始终没见镇上再来人,村委会主任说各村的情况己经引起了县政府的重视,最近正在研究扶持农村改灶的具体办法呢,说不定很快就有消息了。
柱儿娘这几天只要坐在灶台前就会出神发呆,她是个细心人,心里还在盘算着买液化气灶具到底得花多少钱,镇上再来检查罚款怎么办?她习惯了锅头连炕这种生活方式,每到冬天,无论外边多冷,她和孙子孙女偎在热炕上逗着乐着那多舒服。如今眼看着这种好日子要被改变了,她又操心起今后改成液化气到底好不好使。想着想着,她不禁长叹一声:“唉!锅头连炕啊….”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