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问!构建中国特色话语权的路究竟在何方?
——元素阴阳文化创始人于许成
在人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中国发展的现状,毅然决然地提出了关于构建中国特色话语权的决议,这对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个既艰难沉重而又兴奋无比的特大世界社科命题,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指日可待。
中国特色话语权现状
在当今中国,对多数中国人和国家领导人来说,每当谈到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时,我们基本上都表现出很兴奋,甚至表现出无比自豪和信心满满的状态。
1.中国人衷心拥护党的治国理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已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中国有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有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作为党的理论基础,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指引。在国际上,有“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联合国宪章,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有实现全民奔小康的雄心,等。
2.中国人有自豪的国际地位
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世界与中国大陆建交的国家有182个,孔子学院已经遍布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共有550所学院和1172个课堂,81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中国一带一路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欢迎,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数量占全球国家数量的77%,中国购买力、货物贸易量、中国制造总值等十几个指标全球第一,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中国主导全球环境保护,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等。
3.中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有人工制造牛胰岛素,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5G网络技术,国际空间站,中国天眼,航空航天,潜艇航母,东风快递,中国高铁,中国深潜,南水北调,中国隧道,新能源汽车,C919大飞机,中国探月等等成绩让世界刮目相看。
4.中国文化发展让世界瞩目
中国有长江黄河文明,有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等古代建筑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新年祝词中如数家珍,指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5.中国人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一画开天”“太极阴阳”“天人合一”“道生万物”“中庸之道”等等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宇宙大道,有几千年传承的儒释道文化、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有三大奇书、四大名著,有京剧国粹,有价值连城的国宝字画,等等。
中国话语权在当今世界的无奈
尽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但现在,中国的大中小学教育、中国的社科哲学研究,中国的国家理论及国民文明基本上全盘西化,在国家理论、党的理论及各级各类教科书中基本或完全取消了“阴阳五行”等字眼,中国的医疗保健基本西化,中医药只能打擦边球;现在国民的科学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即一个“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气,已经成了每个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近百年来,“阴阳五行八卦”始终被“伪科学”“封建迷信”“文化糟粕”的枷锁牢牢锁住,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现状,始终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尴尬境地,更有跟风者大言不惭、推波助澜:“阴阳五行是俗定成俗成” “中国没能产生现代科学,《易经》是罪魁祸首”等等。这说明了,中国人的肉体虽然从西方列强的铁蹄下逃脱了出来,但我们灵魂意识却依然是西方文化、科技文明的吊线木偶,中华文化也并没有因为身体独立了而苏醒过来,百年来依然还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这说明了,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虽然在民族独立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或现在国家的发展如此强盛,但我们依然还没有逃出西方霸权意识形态的魔爪,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依然还处在艰难的突破重围之中。
中国特色话语权的方向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尼克松出版了《1999,不战而胜》,在书中明确指出“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可以看出:这位叱咤风云的美国总统,未必惧怕中国的百万大军,但是却非常惧怕中国老祖宗的教导和传统经典。这足以说明,中国人弘扬老祖宗的教导和传统经典及创新中华文化的意义非常深远。
从构建中国特色话语权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必须要肯定,“太极阴阳”文化是中国人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最显著、最独特、最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社会最科学、最基本的发展理念。我们已经到了必须要证明“太极阴阳”理论科学性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能再继续回避这个关系到中华文化生死存亡的民族之问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再继续装睡了,我们必须要给中华子孙和世界人民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而且是没有任何疑义的回答。这不仅是在拯救生命濒危的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而且是在拯救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文化遗产,是在寻找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话语权迎来了黎明前的曙光
在世界发展中,西方国家的300年工业革命,已经把人类生存完全拖入了深深地困局之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高度,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中,为中国和世界社科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方向目标。即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中国话语权提出了明确的纲领性要求,具体是:
“三全”——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即要体现出理论的整体性和理论的全覆盖。
“三新”——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即要体现出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这是“双创”的具体体现。
“六性”——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即要体现出学术理论的正本清源。
“三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即要实现由学术理念向学理化理论体系的根本转变。
“二贡献”——为人类文明作贡献,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即中国的话语权要实现“科学读懂中国,造福世界人民”的伟大理想。
其中,“三全”是范围要求,“三新”是刚性要求,“六性”是创新原则,“三体系”是整体性原则,“二贡献”是终极目标;其中,“三全”“三新”“六性”“三体系”是难点,“两贡献”是关键。
中国特色话语权的路就在中国人自己的脚下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纲领性要求来看,中国特色话语权一定是中国人自己的使命,而且一定同时要承载着世界宇宙的使命,只有世界和平、宇宙太平中国才会安宁,中国特色话语权要将具有自私自利意识的人类变成具有宇宙元素意识的人类,要把狂妄不羁的科技活动变成为宇宙万物造福的善思善行。所以,人类赋予给中国特色话语权的使命,就是要实现科学知识人文化、人文知识科学化,就是要实现科学知识中国化、万物理论易理化,中国话语权就是人类的新文化理论体系,就是人类的新文科理论体系,就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共同理论基础。
真是天佑中华,本人不才,经过了十几年的学习创新,现已将古今中外文化融会贯通,创立了凝聚人类智慧的中华元素阴阳文化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元素周期律与人生》《数字周期律与人生》《全息周期律与人生》三部260万字的社科巨著。元素阴阳文化理论体系,是将居于科学中心地位的化学与居于中华文化最高地位的《易经》进行了全面融会贯通、无缝对接,把中国古老的《易经》变成了现代化学,把现代化学变成了量化了的《易经》,即:元素原子是太极,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太极阳性阴性,金属性和阳性为失去奉献,非金属性和阴性为得到收敛。
有关元素阴阳变化生成流程图如下:
宇宙中道·无极·无(元素原子核反应)(00)→太极(元素原子)(20)—→阴阳(非金属性、金属性)(21)—→四象(金属性、两性金属性、两性非金属性、非金属性)(22)—→八卦(元素周期表的八元素周期)(23)—→六十四卦(以64种元素为主体的元素周期表)(26)—→生万物(由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宇宙万物)(2∞)。
在太极阴阳中,阴阳是在不断地发生消长变化,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极必阳,阳极必阴,而在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中同样是如此,即,金属性中有非金属性,非金属性中有金属性,或酸中有碱,碱中有酸,酸消碱长,碱消酸长等。而且太极阴阳的变化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同样都在遵循着元素周期律或八卦周期律。这说明了,元素周期律或八卦周期律就是宇宙万物的终极理论、终极真相。
这一发现的终极意义,是从东西方最顶级的高维理论层面,实现了东西方科学文化的高度融合。
这说明了,虽然东西方在发展历程和时间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东西方最后还是心有灵犀的走到了一起,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幕,也标志着东西方各自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跨越。
结论:宇宙万物及人体都是由元素原子或太极阴阳构成的,人类的生存发展完全掌握在元素原子的变化之中,每个人或人类都在履行着元素原子赋予的不同使命,不管是小家、大家和国家,还是文家、武家和专家,每个人都要听天命尽人事,都要老老实实遵从元素周期律的约束和管控,即要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变化规律。
人类不可妄为,更不能胡作非为,福享多了,是要遭受罪责,孽做多了,是要受到天谴。记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多行不义必自毙。人在做,天在看,苍天何曾饶过谁。
从元素阴阳文化来看,所谓中国特色话语权中的“特色”,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就是要以中华智慧来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就是要保证人类社会千秋万代、生生不息。所以,中国要完成构建中国特色话语权的大业,已经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最后,愿承载着元素原子使命的中华“元素阴阳文化”,能为中国特色话语权的建设开疆辟土、突出重围助微薄之力,能为宇宙万物及人类世界的和谐相处、生生不息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于许成,男,教师,生于1956年,曾担任青岛莱西市小学校长。经过了18年的潜心学习传承创新,出版了《元素周期律与人生》《数字周期律与人生》《全息周期律与人生》三部著作,共计260万余字,现已捐赠出6000余册,收到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清华大学、台湾大学等300余所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颁发的收藏证书。同时,首创了 “元素阴阳文化”学术理论体系,是以居于当代科学中心地位的化学理论体系为载体,以博大精深的中华道生太极阴阳理论体系为灵魂,以人类古今中外的其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为营养,在不改变人类原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原则下,实现了人类科学文化的全方位融会贯通,实现了科学知识人文化、人文知识科学化。这是人类的新文化理论体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和繁衍生息的共同理论基础。
在全国“文魁杯”文学作品大奖赛暨“2023年十大年度人物”征稿中,被评为“一等奖”,获得“文魁成就奖,全国最受读者喜爱的十大作家(诗人)”,荣获“2023年十大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在全国文坛的影响力和优异的创作实力,在全国首批“文学工作室”命名授牌选拔活动评选中,被授予“于许成文学工作室”称号。2023年12月20日在《科技新时代》杂志社发表《科学知识中国化万物理论易理化》;2023年12月28日在《中国教工》发表《万物理论易理化与中国特色话语权》,等等。
——2024年1月9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