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二十六辑)「飘舞的剑」(4982辑)

十 二
丁宝桢与书童终于到了北京城,又住进了贵州会馆。
又遇见了那位大夫。
大夫:“老爷你又来了呀,上科你是因为伤风而不中,今科必中无疑了。让我给老爷把一下脉如何?”
丁宝桢将手伸给了大夫。大夫双眼微闭,把脉把了左手又把右手,点点头:“老爷脉象稳沉有力,运行大气,不同凡响,明日临场发挥必佳。分明是服用过灵丹妙药,可否对小医略作介绍?”
丁宝桢:“这有什么大不了的?给你自己看。”说话间将苦丁茶的小包递给大夫。
大夫:“这是什么?”
丁宝桢:“苦丁茶呀。”
大夫:“哪里出产的?”
丁宝桢:“我们贵州呀。”
大夫:“你就是经常服用它?”
丁宝桢:“此系家父亲手所采,自从辞家进京以来就一直以它当茶饮用。果然是没有一天不是神清气爽。”
大夫:“如此好药,贵州多吗?”
丁宝桢:“不是很多。”
大夫:“我想给老爷讨一点试试。”
丁宝桢:“明日科场之后,全部给大夫就是了。”
大夫:“那就先谢谢了。”

天明五鼓。众举子早已起来收拾好进入考场必备的东西.整个贵州会馆内熙熙攘攘,人影晃动.
丁宝桢与书童最先走出会馆,急急地往科场贡院赶去。
书童送到了大门边。
书童:"老爷自家留意点啊."
丁宝桢:"放心吧."
丁宝桢找到了自己的格子房间,搁放好带来的东西,呷了一口茶水,铺开纸张,略一思索,就开始写起来.
丁宝桢全神贯注地奋笔疾书.
丁宝桢终于做完了,又审读了一遍,面露满意的笑容,最后收拾起带来的东西,从容地离去,留下做好了的试卷。
书童满面笑容地迎接:“老爷,你出来了!”

放榜了。一整壁大红纸上有数百个考中进士的名字。红榜前人山人海,全都在寻找自己或者自己亲友的名字。
丁宝桢难免忐忑不安的心情,毕竟是决定一生命运的重要时刻呀!他站在人群的后面,焦急地等候挤到人群中去了的书童。
书童终于挤出来了,欢天喜地地大叫:“老爷中了!老爷中了!”
乍来的喜讯令丁宝桢热泪盈眶。
丁宝桢在书童的引导下挤进了人群,挤到了大红榜前。
大红榜上赫然大书:二百二十四名 丁宝桢
殿试,咸丰皇帝对照着新中进士的试卷,一一进行口试。
红榜上书:二甲第十一名 丁宝桢
朝考,众学士对照着新中进士的试卷,一一进行口试。
红榜上书:一等二十七名 丁宝桢

丁宝桢焚香,香烟袅袅,似乎飘进了玉盘般的月亮里去。
丁宝桢伏地磕头,遥祝:“父亲,孩儿终于考中了!母亲,孩儿没有辜负你的期望!”
经历了十年寒窗的艰苦努力,参加了四次进京会试,丁宝桢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咸丰三年癸丑科进士。再经过了咸丰皇帝亲自进行的殿试和严格的朝考,丁宝桢被列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丁宝桢结束了平民生活,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仕途生涯……

图片提供:浙江农业大学学生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