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周原大地
文/李会芳
周原,华夏在这里生根,周朝在这里肇基,周文化在这里启源。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其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化坐标上的至高地位。
周太王陵,是商代周族的领袖,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的陵墓,位于岐山县祝家庄镇岐阳村北侧约400米的田野里,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坟冢,背靠双峰对峙的箭括岭。陵墓始建年代不详,陵前有清朝陕西巡抚毕沅题的“周太王陵”碑。
旁边的三王庙中供奉的三王像的神位分别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王季(季历)、周文王(姬昌)。门口大柱上有一幅对联,上书:“古公迁岐下周三王建都周原,泰伯创吴国源其周根盘岐阳”。三王庙门额上“绵绵瓜瓞”四个大字至今保存完好。它出自《诗经·大雅·绵》首句,意为周人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周原遗址确定为西周时期全世界最大城市。周原博物馆是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专题性博物馆。位于扶风、岐山二县交界的京当等村,是先周居民的生活栖居地。是在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基础上,于1987年建立的遗址性博物馆。馆址设在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
周原博物馆馆陈列展出分室内室外两大部分。室外展览有西周宗庙和西周宫殿两处大型建筑群基址;室内展览在4座展厅内,有周原历史文物陈列、西周书法艺术展览、西周酒文化展览及周原珍贵文物特别展。藏品有“青铜史书”之称的史墙盘、“艺术瑰宝”之称的折觥等数百件巧夺天工的西周青铜器,其中以庄白一号窖藏出土一组103件成套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有中国最早的陶制建筑材料、简瓦、瓦当、陶水管道等;有雕琢精细、造型生动、透亮晶莹的玉制串饰项链、玉制人与动物、玉制礼器和仪仗用器玉等;有我国最早的原始玻璃制品、原始瓷器、着色丝绸等;还有数以万计的西周甲骨。西周书法艺术展览十分高雅,共展出近年周原新出土金文、陶文、甲骨卜辞等西周书法珍拓230余幅。包括了武王到幽王各时期的书法艺术品。收藏有周原遗址出土的万余件珍贵文物。有巧夺天工的青铜器,如艺术瑰宝折觥、青铜史书墙盘、壶中之冠三年师 壶、 中之王 、战争史书师同鼎、法律判决书 等,这些文物不仅史料价值极高,且纪年明确,是西周青铜器研究中难得的断代标准器;有弥足珍贵的甲骨文,周原甲骨文字迹秀丽、字形工整、刀法流畅娴熟、刻划刚劲有力,有的小如粟粒,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堪称我国最早的微雕艺术精品,具有极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有玲珑剔透的玉器,周原出土的玉器数以千计,种类繁多、造型精美、构思奇妙、独具匠心。同时周原博物馆收藏着大量从周原遗址中出土的陶器、蚌器、原始陶器、生产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全面地反映了三千年以前周人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政治、经济状况,同时也为周原这块宝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钟鼎彝器甲天下,金甲陶文冠古今",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华夏文化的源。周原堪称一座地下文物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