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应发现几处美
王业松
我夫妇在海口过冬。每天上午喝完咖啡后,我都要在小区内甩膀挺胸大步快走半小时,下午在海边骑行50分钟。今天,我与往常不一样,我发现了更多的美,我收获了更多的美。其实,世界上处处都有美,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美的眼光。如果你能发现美,又能赏美,爱美,颂美,写美,那你就进入更高的境界了。
怎样才能发现美?
每个人每天都应发现几处美,这样,你的心态也就美了。反过来说,因为你心态美才发现了美。心随景动,境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想发现美,首先你心态要美,只要你心态美,处处都美。假如你在海南,你每天都发现高耸挺拔的椰树的美,发现红红火火三角梅的美,发现有规律的一浪推一浪海浪的美。大风时,发现惊涛拍岸激起水雾的美,在微风时发现海浪轻吻沙滩的美。你也会发现蓝天白云的美,不但发现纯无它色湛蓝湛蓝的天空美,你会发现蓝天中有几朵白云飘来飘去更美;你会发现蓝天上云聚云散云卷云舒的美。
假如在北方,你不但发现春天百花开欲燃的美,还会发现秋天落叶的美。你平时会发现人间母爱的美,你也会发现动物世界母爱母教的美。大自然为我们铸就了一幅幅精彩的美丽画卷,我们应该去发现这些美,去领悟这些美,去享受这些美。
怎样才能发现美?
心中要有爱。爱你身边的人,爱你走过的路边花草,爱你所处的环境。但是,如果你想爱人,首先要做到自爱,自修,自觉。这样,你心中才能产生包容,才能产生爱。
怎样才能发现美?
要尊重别人。佛曰:“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每人每物都应享受到自己的天地,都应享受到应享受的阳光、空气和水分,都应受到别人的尊重,都应享受到别人的关爱,都应当共处互爱。
怎样才能发现美?
要有感恩思想。炎热的夏天,是大树给我们提供了阴凉;寒冷的冬天,是太阳奉献给我们温暖;饿的时候是农民给我们提供了食粮;是工人为我们提供了服装;是小草为我们所处的大地披上了绿装。当我们端起一杯咖啡时,当我们端起一盏香茶时,当我们端起饭碗时,我们应当体会到来之不易,体会到物力维艰,更应当感悟到其中被注入多少爱,被注入多少美。我们应当感恩,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感谢别人的辛劳。感悟物中的美。
怎样发现美?
在美好的想象中发现美。虽然美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发现与否,它都在那里等着你发现。人要发现美,不但要有审美能力,还需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黑格尔说:“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本领”。中国散文大家朱自清不但善于把平凡中的美客观地表现出来,而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欣赏马孟容一幅画时,他不但看到画面的美,而且想象到画的背面有一位未曾露面的美丽的卷帘人。而且呼唤卷帘人从帘子后面走出来。我们观景,不但要发现表面中美,而且要想象到美的背后的美,想象到没有表现出来的美,做到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发现美,欣赏美是人的本能。发现美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享受。
如果你不但能发现美,而且能创造美,你的言行能为社会和大自然增添美,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美,你本人也会更美。
2024年1月7日于海南
写作的点滴感受
王业松
我每写一篇散文,只用一两个或两三个小时。写文章说起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我写的1600字的学习2024年新年贺词《活着为了人生出彩》时,反复读了三四遍贺词,并作了摘录,还调阅了前两三年的贺词。经过两三天酝酿构思,其中引用了清代诗人、曾任江苏省沭阳县令的袁枚的诗《苔》,还引用了2500年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关于人生的经典论述。最终才敢落笔。
每篇文章写作过程都是学习过程,都是做学问过程,也是修善自己的过程。 没有天才,只有勤奋。鲁迅先生说:“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著名当代军旅作家、创作了1000多部〈首)作品的闫肃说:“对我的评价,我唯一承认的,就是我很勤奋,我认真对待每一分钟”。
“我认真对待每一分钟”,这就是敬业精神。要想做好每件事,要想写好每篇文章,每首诗,每首歌词,没有严肃认真的敬业精神是成不了大事的。闫肃还说:“我们每一位以文艺为终身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做到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可贵旳术有专攻,鼓舞了多少人,成就了多少奋斗者! 我写学习新年贺词心得文章《活着为了人生出彩》,只有1600字,但是我查阅的资料字数可能是此文数倍乃至10倍。这叫厚积薄发。
什么叫厚积薄发?厚积者,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也。薄发者,指少量地、慢慢地释放也。意思是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如同教师讲课,他积累的资料,他掌握的学识,远远超过他讲给学生的课堂内容。如果一位教师自己学多少讲多少,贩多少卖多少,这样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课文也是讲不透的。更谈不上深入浅岀,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了。
闫肃是职业作家,把自己看作是从业人员。我虽然不是职业作家,但我同样有责任。诗言志,文如人。你的诗文作品就是你对时代的发声,就是你对事物的表态。所以,必须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2017年,我岀版了王业松文集第六卷《倾听》,我的孙子昭昊为此书写了一副对联:“笔端字字千斤重 国家事事万仞高”。反映了我行文的严肃态度。 2024年1月5日于海南

作者王业松简介
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2023年,荣获联合国文化荣誉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