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我们的生命线
作者:崔国利
我叫土地,兄弟们分居天南海北:有的在欧、亚、非,有的在南北美,有的在大洋洲,交通不便,很难见面,只能望洋兴叹。
我这门子孙在中国,因肤色不同,人们给起名字叫什么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不管怎么说,总称“中华大地”。
自古以来,我们和华夏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养育人民,人民爱抚我们。先哲总结得多么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我们只占世界同类的7%,却养活22%的人口。此举被世人称为“神话”,这是华夏民族的骄傲,自豪中也有我们一份。
从古到今,关于我们的问题比较敏感。处理得好,人民可以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天下太平。反之人民流离失所,社会混乱,国无宁日。我这个土地老人历尽沧桑,各朝名代的兴衰存亡历历在目。大唐天子李世民死后以山为陵,不侵占我们的领属,真是难能可贵。
这几年,我们得了严重的“萎缩症”环保界的名流说我们发的什么“开发热”房地产引起热痉挛肢体萎缩。广东人均面积只有0.52亩,湖南人均面积只剩0.75亩,低于全国人均的1.3亩的平均水平。也超过了联合国制定的人均耕地0.795亩的耕地危险线。
全国流失了将近一个中等省的耕地面积。若高烧不退我就血干肉焦。急骤萎缩,生命休矣人民跟上遭殃,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小小的礼泉县,土地形势也不乐观。人均耕地由1949年的6.7亩,降到现在的2.6亩。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呀!
中国版图上本来就人口多我等少。矛盾突出,这几年每年人增加1500万。我们同类净减少500……600万亩。照这下去,失误在地国将不国了。
有识之士,视我如命,早在一九八八年闽南惠安县将“福夏”公路沿线的走马埭万亩农田纳入耕地保护范围。并树巨大铁牌“走马埭耕地保护区”。六年过去了,公道沿线的万倾良田被开放区替代,而走马埭依旧碧绿一片,94年江泽民视察福建,车过此地面对万亩碧野良田,感慨万端:“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积极保护我们,应是保护与开发并举。荷兰围海造田,成为世界奇迹,早已传为佳话。在中国也有类似创举,福建泉州市围垦造田,高产农田不减反增,农民众取股分集资办法,所造之地的10%作为用地指标奖励。围垦造地走出了开发保护农田的新路,成效卓著。
以前“失误在山,失误在水,现在不能再失误在地了。”湖南省总结多么中肯,目前还论我们评定职称。建成了三级农田保护区:一二三级至高无上。长期不能冲撞,面积要达总量的96%。尽管城市化的潮流席卷全国,我要大声呼吁:为了人类的后代。仍要留下一片永不逝去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