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275》「飘舞的剑」(4975辑)

晨间寄语
学到一个字“仚”,也可以说是两个字“仚屳”,因为两个字的读音都是“仙”,同时也是“仙”的异体字。与这两个字组成词的还有两个字“屲冚”,读作“洼坎”,即“仚屳屲冚”(仙仙洼坎),此处只说“仙”。我学的拼音还给老师了,所以此处没有拼读[大哭]。
狭义上讲,写作文是个人对事物理解的反应。而严格意义上讲,则是语法、组词、造句等对作者要求的体现,也可以称之为学问。前者敷衍,后者严谨。我属于前者,成天瞎叨叨,有时甚至有伤儒雅,但却因以《寄语》当题,骑上去下不来了,多多时候,还再请各位看官见谅。
借仚屳两字作个自嘲解读,当然更是个人观点。既然“仚屳”音为“仙”,也解释为神仙的“仙”,神仙都是住在山上,死后也是埋在山上,那一个“人”在山顶,“入”在山里,是这两个字的字面。自命不凡,身处世外,隐居深山,修练了自以为,还好在。换句话说,不问世事,只顾自己,还受景仰…,如此悠然,感觉当神仙真好啊!也好羡慕。
当今社会实践,如不以针对,也不想得罪人,感觉拿神仙来说事,有点意思,不负责任呀!置身事外了,没有家庭,没有上下,不用看谁的脸色,不管谁也不要谁管,不充楞不挡眼,你说他什么?已没有实质意义,所谓神仙,不过是一个虚幻的产物,是一种界别于社会活动的表象表现…。
神仙选择了孤独寂寞,凡人在尘世里奔波,其实都是为了活着,只不过,穿上脚的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知道罢了。
新的一天,早安!
202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