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二十五辑)「飘舞的剑」(4974辑)

十 一
赤水河岸边茅台镇,黔北地区最重要的水陆码头之一。石板街上行人熙熙攘攘,一家家的百杂货铺,卖的无非油盐柴米酱醋茶,锅碗瓢盆绸缎布,应有尽有,一派繁荣景象。
丁宝桢来到了一个酒楼门前不走了。
抬头看,一挂黑边杏黄旗赫然六个大字:“祖传茅台美酒”
阵阵酒香飘来,分外醉人,丁宝桢咽了一下口水,走进了酒楼。
酒楼店台后壁上挂了一只红纸黑字联:
茅台美酒空前绝后天下至尊极品

另一只则是与前一只同样大小空空的红纸条幅。旁边则贴了一张黄纸,写的是:“恭候智者应对,对得上者宴请三日,付银五十两”。
丁宝桢凝视了好长一段时间,又咽了一下口水,才对书童道:“来,我们先品尝一下再说。”
书童:“小二,打半斤酒来!”
店小二速度也真快,立刻就送了酒来:“来了——”
店小二为主仆两面前各摆了一只酒杯,笑眯眯地问道:“二位要点什么下酒菜呀?”
书童:“半斤熟牛肉,一碟花生米,再来十个肉包子”
丁宝桢早已为那酒特殊的香气所沉醉,随又饮了一口,闭目再一回味,忽然拍案大叫:“果然是天下第一酒!”
他这一声大叫,惊得满楼的客人全都将目光投了过来。店小二更是慌忙不迭地赶来,问道:“客官又要些什么?”
丁宝桢对满楼客人拱手:“啊,对不起,对不起!我是为这好酒所感动,惊了大家。”
店小二:“客官觉得好,喝一会再来半斤?”
书童:“你倒会做生意!”
丁宝桢:“等一会不仅仅是再来半斤的问题了。小二,我问你,你们墙上这对联可有人应过没有?”
店小二:“有,只不过应的都不能如我们老板的意。”
丁宝桢:“如果今天有人应对上了,银子兑现吗?”
店小二:“客官放心。那是百分之百的兑现。”
书童:“那你们算是栽了!我们老爷可是应对联的行家呢。”
丁宝桢:“莫夸海口,这联可不好对。”
店小二:“那倒是。否则不会挂到今天。客官,我们这一只联可是挂了整整五年了呢!”
丁宝桢不再言语,一面喝酒吃东西,一面思索。想到入港处竟楞神不动了好一阵。
书童:“老爷……”
丁宝桢扬了扬手:“不要讲了。吃好了就给他结帐,我们去逛一下再说。”
书童:“小二,结帐!”
店小二:“来了——”

丁宝桢低着头,背着手,缓缓步行,一直在思索在应那幅对联。
丁宝桢再一抬头,才知道自己已经置身在热闹的码头上了。他觉得似乎已经对上了,忽一拍手:“有了!”
书童笑道:“我知道老爷会有的。”
可是,却见丁宝桢又摇了摇头:“不行,还不行……”
这时候,旁边忽有一人插了过来,向丁宝桢一拱手:“尊兄请了!”
丁宝桢:“尊兄请了!”
那人:“小弟名叫唐炯,今科进京赶考的举子。请问兄台尊姓大名呀?”
丁宝桢:“原来是唐炯兄,我叫丁宝桢,也是今科进京赶考的举子。我们是学友了!”
唐炯:“正是正是!宝桢兄,我们借一处说话。”
他们来到了赤水河边一棵大树下,这里有小桌小凳,摆摊的一个中年妇女早已为他们摆上了一壶酒两个杯和两碟凉菜。
唐炯 :“我们先喝第一杯见面酒。宝桢兄,请!”
丁宝桢:“唐炯兄请!”
二人对饮毕,唐炯:“宝桢兄,你在酒楼上拍案一呼,好有英雄气概。当时我也在场,又见宝桢兄欲应那副对联,所以一时未有打搅。刚才却听宝桢兄叫了一声有了,果然有了乎?”
丁宝桢:“只是有了七八分。好象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让我写来请唐兄定夺如何?”
唐炯:“小弟才疏学浅,敲敲边鼓而已。”
机灵的书童早已为主人摆上了笔墨纸张。
二人切搓了好久。

丁宝桢与唐炯的这次巧遇,一开始就是共同攻克难关,似乎预示了他们三十年后将会共同取得辉煌的业迹。
他们果然将应对之联定了下来,相视一笑。
“祖传茅台美酒”酒楼。
书童趾高气扬地大叫:“小二,磨墨,拿笔来!”
店小二应声抬了一个木盘出来:“来了来了!”
书童:“你龟儿子好机灵,乍会晓得我们爷可以应对呀?”
店小二:“美酒楼的店小二不机灵的话早就被开除了!哪位爷大笔一挥呀?”
丁宝桢:“贤弟你来。”
唐炯 :“仁兄主撰之联,岂有小弟越俎代庖之理!仁兄快写吧。”
丁宝桢不再客气,提起笔来,往空白的那张红纸上一挥而就
宏图大业沥胆披肝环宇称颂英雄

丁宝桢刚写完,身后早有一人朗郎念道:“茅台美酒空前绝后天下至尊极品,宏图大业沥胆披肝环宇称颂英雄。好,对得好!先生,小弟这厢有礼了!”
丁宝桢:“先生是……”
店小二:“这是我们美酒楼的老板。”
老板:“鄙人名叫赖昌,正宗茅台美酒坊第十五代传人。先生果然是才高八斗,竟一举应了此联,却是了啦我赖昌一个心愿。谢过先生了!”说罢施了一礼。
丁宝桢:“不过是即兴对之,不足挂齿。”
赖昌:“请问先生尊姓大名?”
丁宝桢:“在下丁宝桢,这位是唐炯,应对之联却是我们两共同撰就。我们两都是进京赶考的举子。这却是小价。”
赖昌:“啊,丁先生,唐先生,两位先生既然应对了此联,便请到舍下风光三天,然后,五十两白银一分不少奉谢。我们走吧,两位先生!”
丁宝桢:“不了,我们定的船就要开了,赖老板盛情心领了,白银越不敢要了!”
赖昌:“若是这样,赖某也不敢耽误两位先生的考期。两位先生先去码头,我立马就来。”
赖昌在茅台码头与丁宝桢和唐炯告别时,令人抬着五十两纹银,还抬了一箱茅台酒和一桌丰盛的酒菜,统统送进了船舱。
客船开了。丁宝桢与唐炯在船上挥手与赖昌告别。
流水悠悠,美酒之都茅台逐渐消逝在朦胧雾霭中……

图片提供:浙江农业大学学生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