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哈尔滨冰雪节想到的……
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启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共同领略这场冰雪盛宴。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所说,哈尔滨的冰雪经济真是火了,政府花了很多的力量,把南方的游客吸引过来……允许放鞭炮,还有人造月亮,开发了很多冰雪上的运动,连当地人都不知道的新的花样,一片红红火火的新的景象。
推出冰雪经济是在什么背景下推出的?是在东北人口流出(纷纷涌入经济发达的南方),哈尔滨的人口已经跌破1,000万了,很长一段时间是比较迷茫的,在这样一个相对不大景气的大背景下,政府穷者思变,面临挑战,推出了自己的冰雪经济这么一个新举措。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经济不景气,主要在很大程度上,政府官员无论处于什么原因,都不愿意干了,胆小了,人气不足,干劲儿没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是在讲这件事儿。就是呼吁我们的经济工作部门,要加快工作的节奏,加油干,看准的就要做,只争朝夕,这次东北的冰雪经济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希望……
东北是我们国家的老工业基地,辽、吉、黑,“辽安钢、吉化工、黑石油(大庆)”。东北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共和国的“长子”,不仅作出了贡献,还付出了艰辛。但改革开放,40多年以后的东北(不仅仅是东北,还有西北,乃至整个北方),却远远落后于不要说南方的广东福建沿海,东部的江浙长江带各省市,与中部的武汉,长沙,安徽,河南, 甚至西部的成都,西安,昆明,贵阳都有差距了。这些年黑、吉、辽一直享受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包括:1、财政转移支付,2、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3、国有资本运营预算上级补助,4、社保转移支付(全国统筹调剂资金)。
二、绝不能被忽视的历史原因和历史背景
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吉黑的辽安钢,吉化工,黑大庆,都建立产生于供给制,计划经济时代。供给制,更早于计划经济。我国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供给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对部分工作人员实行的免费供给生活必需品的一种分配制度。供给范围包括个人的衣、食(分大、中、小灶)、住、行、学习等必需用品和一些零用津贴,还包括在革命队伍中结婚所生育的子女的生活费、保育费等。供给制是一种平均分配的形式,带有战时共产主义分配制度的性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1950~1954年,约有10%的职工(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1952年对实行供给制的人员统一增加津贴,津贴标准按工作职务确定,从而扩大了分配上的差。1954年改行供给标准稍高的包干制,即由国家发给一定数量的实物和货币,由领取者自由支配使用。1955年,取消供给制和包干制,全部实行工资制度。
我曾经在东北和西北(甘肃兰州、永登,新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较长时间。尤其是在在黑龙江的肇东,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等城市。90年代中未期,还记得大庆油田的工人们,每到月末大卡车开到职工宿舍,都会领到粮油,各种副食产品,以及蔬菜……是否还在体现计划经济,供给制。我们国家的东西南北中,南与北,还有在几篇微博中提到的东北与广东……等等省市的差距,除了不可忽视的自然环境的条件,以及还有其他更多的因素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北方及东北(西北)要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关键还在于打破陈旧的意识形态,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被紧固多年的思想观念,恐怕这才是最关键。否则,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始终处于被动落后窘境之局面,有差距,差距大,就会成为必然,甚至差距越来越大,直至落伍,甚至被时代所淘汰,这都不是不可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战略部署和40年的实践证明,无论是个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大区域,乃至整个国家,要发展进步,要富民强国,都必须从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进行彻底的革命,与时俱进。北方要振兴,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要“革命”,来一次彻底的“改革开放”,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我们国家早已从完全封闭、单一的一大二公,一条腿走路(走不远)的计划经济模式,转移到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即混合经济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今日之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辉煌一个接一个,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最为关键和最为辉煌的是,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唯一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中国现在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人民幸福。邓曾经深情说,我们对不起人民。1977年12月26日,在会见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列)主席希尔和夫人乔伊斯时,他尖锐地提出:“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活水平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如果这叫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1978年3月10日,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时,他又说:“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几百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1978年9月,在东北三省视察期间,他说:“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能够忍耐多久,我们要注意这个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啊!”“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一连串的“问号”,实际上也是发出了重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强有力的信号。中国再也不能折腾下去了!
四、为什么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
南北方经济发展形成差距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历史沿革、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政府角色与市场机制。
1. 历史沿革与文化传统
北方地区长期作为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和扶持。而南方地区在近代历史上相对稳定,且得益于海外贸易的繁荣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此外,南北方的文化传统也存在差异,北方文化注重权威和等级制度,强调服从和纪律,而南方文化则更加注重实用主义和市场经济观念,强调个人能力和创新精神。
2. 经济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
北方地区长期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体系。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北方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相比之下,南方地区更加注重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系。
3. 政府角色与市场机制
北方地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通过行政干预和资源配置等手段推动经济发展。而南方地区政府则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主体的活力,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策引导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总结
南北方经济发展之差距,尽管有诸多客观因素,但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关键……念念不忘计划经济、抱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民营及个体经济……有情绪就不难理解了。主观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北方经济要振兴,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要“革命”,必须来一次彻底的改革开放。
虚无实有20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