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翼华诗《杜甫草堂》赏析
图•文/鲁新建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胜者,不灭的火把”。他生于河南贡县,是西晋名臣杜予后代。少年杜甫,出入岐王宅子,听过李龟年演奏,见识了国家级文艺圈的力量,这段时光被他写进回忆录:
《壮游》(节选)中: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巍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脱落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级,俗物都茫茫”。
杜甫少年时期,可谓自信狂傲,完美起步。十九岁时,杜甫为躲避洛阳的水灾,随家人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旅行,先去山西的临邑县,后直奔江浙而去,岂不知,这是杜甫日后穷愁的发端。
杜甫此生有三个命途专关年。一是三十六岁制举落榜。人生转进灰暗。二是四十六岁投奔灵武,履任左拾遗,真正接触到王权政治。三是五十六岁高官好友严武死后,失去依傍,在今四川奉节县的夔州安顿后再次东进,“青衫已成沧浪客”,彻底走进绝望。
安史之乱后,杜公从洛阳、泰州西行至成都。因有旧友高适,严武在此做州官相助,在大唐时局动荡,秋风潇雨,荒饥遍野之际,成都可谓天堂。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杜甫草堂”,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杜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遂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尤其是诗歌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段诗中看似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抒怀。
当你了解了杜公人生漂泊,艰难经历与时代背景,再来欣赏翼华老师这篇《杜甫草堂》诗歌时,那么,你从诗作者”竹子翠成行行新诗/先生是人世间的苦楝树/消瘦的身躯/却挺起笔直的桢楠树”句中,你会由衷地感受到,诗歌描绘抒发出的灵魂深处,那些别样的心情与意境。

附:风吹动青青竹叶(组诗)
作者:翼华(原创 )
《杜甫草堂》
浣花溪是我灵魂的镜子
点一缕心香
拜见并未远去的先生
那座千年前的茅屋
不知被秋风吹破多次
后来人年年修补一颗诗心
春天的梅花先吟
竹子翠成行行新诗
先生是人世间的苦楝树
消瘦的身躯
却挺起笔直的桢楠树
高过仰望的流云
我站在虚幻又真实的茅屋前
想象着秋风,吹冷先生
凄怆的衣袂和无奈
腊梅花瘦了昨天
深红的三角梅映进池水
一切都好了
我伴先生在梅园赏花
风吹动青青竹叶
2024年元月5日于西安
(上图:作者与诗人翼华)

作者简介:鲁新建,60年出生,陕西省长安区人,兰州大学新闻系自学大专学历,80年入伍在西北装甲兵从戎十三年,历任部队师、团新闻报道员、干事,军地双拥办专干等职,获得新闻工作优秀成绩三等功二次。转业后相继在宝鸡图片社,宝鸡摄影学校,西安陕西正爱救助服务中心从事秘书文字材料撰写和摄影作品拍摄工作。业余爱好创作诗歌,散文,评论,摄影等文学作品至今,在军队地方报刊及网络媒体刊登发表作品百余篇,其中有十余篇参选荣获比赛奖并收编于文学作品专辑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