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石有玉,灼灼其华
By陈洪谦
一
大抵,那届学生毕业了十年。
高三教学楼毗邻农田,目之所及,远山近稻,间或少许果树,时有农人劳作。窗外的水稻收获了一茬又一茬。同样的教室,不重样的学生,毕业了一季又一季。雷打不动的假期,朋友圈里游历山川湖海,似曾相识的午后,高三人却在加班加点。刚完成一份高考试卷,学生玉华来讯息:订婚了,送来喜饼喜糖。有点惊喜,小确幸,凳子差点没坐稳。
二
思绪的线头扯动了记忆的线团,越滚越远。
2011年,刚完成高三毕业班任务,就接手高二英语教学。当年的试卷题型:15道单项选择题和短文改错。首创关键词突破口解题方法,每节晚自修开展限时训练,15道题力求在10至12分钟内做答,错误率≤2或3。自制简易答题卡,快速高效批改,学生及时拿到成绩单,做解题分析,富有时效性和成就感。高二至高三,做的单项选择题约七千多道。数年前,搬家,整理教学材料时,一叠叠发黄的试卷习题,写满了批注和关键词,红笔划线处依然清晰。
在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除了批改之外,还会写一些鼓励的言语:诸如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才看到了希望;学习像喝茶只会苦一阵子,不会苦一辈子;做一只反方向游泳的鱼等等。玉华也就是当年的其中一位:学科知识系统化后,多次大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点急躁。批改作业时,评语采用了美文嵌入她的名字:璞石有玉,灼灼其华。高三学生的心理曲线像西西弗斯在失望和希望之间来回摆动。或许只有情怀才能引领学生,自渡且走得更远。
三
从教二十六年,一直执教于乡村中学。乡村中学生源参差不齐,偏科严重,综合素质偏弱,给教学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挑战性。教师工作重点更多耗费在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不是在学法指导上。教书育人,个人更赞同育人教书:育人在前,教书在后。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大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一旦错过了教育关键节点,几乎无法弥补。无线世界在扩大,烟火人间反而变小。代际之间的潮间带在加深,因而,学生与老师之间共情的交集越来越少。反观之,乡村教育给了老师种福田的机会。学生教育难度大:十二年的求学,其中十一年里慢条斯理游走,最后一棒冲刺给了高三老师:教育局下达表格里的数字,社会和家长的殷切希望,学校高三专场会议ing,永远做不完的强化试卷———压力最终给了高三老师;好比老师口袋里没有打火机,却要钻木取火,点亮学生心中的那团火苗。功不唐捐,多年来,有赖乡村中学同仁们的努力,培养了许多优秀学子,不仅改变了他们个人,也影响了他们的原生家庭。教师不只是一份职业谋生,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一种布施:教育的香火点亮学生的前程,温暖彼此。
窗外的农田需要农民勤耕劳作,窗内的福田也要教师用心精心培育,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皆不易,且行且珍惜。乡村中学教师的工作犹如在璞石里寻找美玉,精心雕琢,让其绽放光芒———璞石有玉,灼灼其华。
欢喜布施,布施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