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不息钱江潮 化作沙地我家乡(陈佳漪)
《滩涂茫茫》
读了《滩涂茫茫》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几十年前,钱塘还满是沙地、滩涂,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也没有热闹喧嚣的市集。现在如此繁华的钱塘是通过老一辈沙地人一担土块、一担石头,赤着双脚挑出来的。
《滩涂茫茫》是一本小说集,收录了十四个关于沙地的短篇,讲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事。作者沈青松1960年出生在浙江杭州萧山,对沙地有非常深刻的了解。作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成册,真实地讲述了那个年代在沙地的生活,将那时的生活场景呈现在读者眼前。
沈青松老师写沙地,是有名气的。他还写过《牛拖船》《沙地风情》两本散文集,《牛拖船》写的是童年时代的沙地生活和所见所闻,《沙地风情》则是对沙地风土人情的分类记载。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滩涂茫茫》这本书,它像是一本沙地风情小说集,旨在以人物故事为线索,将沙地的风土人情串缀其中,让读者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老底子的沙地文化。
我出生在钱塘、生活在钱塘,总能从家中长辈口中了解到不少沙地老故事。我的爷爷总是提起,那时候的沙地没有先进的设备,大家住的都是茅草房,每天早早起床去山洞里抬石头。“鞋子穿烂了也无法换新的,大冬天赤着双脚在冰冷的盐碱地里走着,很多人都留下了病根。”爷爷回忆道,就像书中所写到的那些酸甜苦辣、百般滋味,当时的沙地人有多么艰苦,为了建成现在的幸福生活有多么地不易。
想到以前读高中的时候,午间休息时,学校广播里会放一首《沙地之歌》。“奔腾不息钱江潮,化作沙地我家乡……”就如同歌词里写的那般,这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塑造了江东人民勇立潮头、意志坚定的围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