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二十四辑)「飘舞的剑」(4960辑)

十
咸丰三年(1853年),三十四岁的丁宝桢没有在城里约到人与他一道进京赶考,回到牛场,准备第四次踏上了进京赶考求取功名的征程。
然而,将行未行之际,母亲魏夫人积年的病加重了,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丁宝桢跪到母亲脚下,眼中垂泪,泣泣有声:“母亲病重,孩儿若竟远赴京城,不在母亲身旁侍奉,便为不孝。孩儿思之再三,想不去了。”
魏夫人叹了口气,挣扎欲起。媳妇谌玉容忙扶她起来坐好。魏夫人喘了一阵,说:“我儿怎么会如此说话?”
丁宝桢:“孩儿知母亲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个湿热伤风之症。孩儿同郎中已经商定药方,只等母亲服用几日,好了以后孩儿再去京城。”
魏夫人:“平远此去京城万里之遥,日子已经十分逼紧,一天也不可耽误了。儿啦,你父在日,最寄希望于你,万不可以辜负了你父一片心啊!”魏夫人再喘息一阵,“儿呀,为娘也不瞒你了,近几日常见你父不断召唤为娘,想必为娘已经在日不多。为娘什么事都可以放下,就只有一件事放心不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
丁宝桢垂泪不已,哽咽道:“儿知道,母亲就是对儿还没有考取进士之事放心不下。”
魏夫人:“对了。娘现在只希望你不要以为娘安危为念,全力以赴进京朝考,并且一定要考取。若是此次再不考取,便愧对圣上国家,愧对丁家列祖列宗,也愧对你父和为娘。你明白吗,宝桢?”
丁宝桢:“儿明白。若是此次再不考取,便愧对圣上国家,愧对丁家列祖列宗,也愧对父亲母亲。”
魏夫人:“儿啦,你父亲在日一再告戒。国家开科取仕,为的是选拔天下英才,天下举子莫不趋之,儿进京赶考,正是你的本分,是为国尽忠。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娘生死不足虑,儿考不取才是全家之耻。所以,你此去万万不可以娘为念啊!”
丁宝桢点头,跪泣不已。

这一次的进京赶考,对全家是一件大事,加上按照田良羿先生的意见,从裸洁河北出乌江,而丁氏兄弟都知道裸洁河风景如画,便决定共同到裸洁河去泛舟,一来送丁宝桢,二来大家游玩一番。
所以在崎岖的山路上驰马奔行的除了丁宝桢与他的书童以外,还有他的三个弟兄:丁卓选、丁恩选和丁魁选,还有丁宝桢少年时代的同窗好友丁世良(也是他的堂叔)和王雨生。一行人驰马奔赴到了裸洁河西段的红岩码头,上了一条画船。
横贯贵州的乌江有流量和宽度长度不相上下的两大源流——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两河在平远州的东北角上交汇,其中六冲河最下面一段又叫裸洁河,全长六十里,两岸峭壁的高度都在百丈开外,,被誉称为“乌江大画廊的神笔”。看得丁氏兄弟和好友们莫不拍手称绝——
明镜般的水面,如碧玉般翠绿,
层出不穷的画岩,异彩纷陈,万千图形,出神入化;
在南岸的虎门关,康熙初年吴三桂镇压水西彝族发生惨烈战争的遗迹,丁氏兄弟看到了长满青苔的岩壁上的一首诗。丁岩斑朗诵:
裸洁河岸如削刀,虎门关上旗幡摇,
将军发炮竟遭难,王爷用计灭群枭,
尸陈关内生白骨,血流河中染红桥,
人生不易多恨事,长岭巍巍水滔滔。
大清贵州提督李本深 康熙八年春题

丁卓选:“父亲在日曾经给我们讲过,康熙三年,吴三桂捏造水西反叛,调集云、贵、川、桂四省十六镇大军征剿水西。水西奋起反抗,曾经围吴三桂亲自率领的三万大军于六归河边附近的果勇底城二月之久,几乎令其全军覆灭。后来他收买了水西的副帅叉戛那,才反败为胜,灭了水西。这虎门关就是明证。”
丁恩选:“吴三桂本来不会落到那样悲惨地步的,因为他事先已经命令贵州提督李本深率领四个镇的人马来六归河同他会师,可是在写信的时候写成了六广河。六广河在下游数百里之外。直到叉戛那派人送信给李本深,李本深才知道吴三桂被围,也才带人来救了吴三桂。”
丁魁选:“水西家就是挨那叉戛那坏的菜,所以流传到今天,人们经常形容岔在中间使坏的人是叉戛那呢!”
众人唯唯,一齐笑了起来。
丁宝桢:“其实吴三桂并没有将水西完全镇压下去。我读过道光年间出的大定府志,水西土司安坤被害以后,她的夫人禄天香逃至乌蒙娘家躲藏,到吴三桂反叛国朝的时候,才又翻然而出,统帅乌撒、水西和其他彝部配合朝廷平定了吴三桂势力。禄天香还由于功勋卓著而被皇帝诰封为柔远夫人呢。”
王雨生:“宝桢兄在那大定府志上可见到了这虎门关了?”
丁宝桢:“没有。那上面只有几次大规模战役的记载,如阿扎屯呀,马鬃岭呀,清水塘——也就是我们去看过的万人坟呀之类的。虎门关地处偏僻,这里发生过的战事我还是听田良羿老先生讲的,那场战事的确惨烈,一百多水西人与吴三桂的几千人打得互有重创,但是与其他大战相比却是小战役,所以志书上没有。”
丁岩斑:“宝桢,是否即景吟一首?”
丁宝桢:“我是想为这里写一首,可是现在即景吟不了。告罪。”

游船继续沿河而下,美景迭生,众人兴奋不已……终于到了与乌江南源三岔河交汇的地
方。这里水面更为宽阔,南岸的一道长岩,高百余丈,长五、六里,酷似一只大鹏鸟展翅飞翔。丁宝桢这才想起田良羿老师要他此次进京赶考北出乌江的意思。是的,这就是庄子笔下的鲲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人生最关键的时候见到这积极向前的象征,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丁宝桢兴之所至,随口吟出了一句:“鲲鹏展翅兮九万里……”
众人听他一诗句出口,都停止了正在对这道长岩的评说,全用目光鼓励他继续吟下去。
此时的丁宝桢自然是不吐不快,乃缓缓吟道:
鲲鹏展翅兮九万里,
志在云天兮绕环宇,
丈夫立世兮不甘沉沦,
直挂云帆兮沧海济,
奉天报国兮趋龙门,
一跃再跃兮志不移,
千难万险兮等闲度,
再接再厉兮无所惧,
壮岁但知兮奋有为,
长风浩荡兮英雄气,
指日得逐兮平生愿
但看霞光兮耀天梯!

图片提供:浙江农业大学学生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