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代科学家隔空对话(毛莲娜)
我翻开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这位博闻强识,天文、地理、文学、历史、书画、音律无所不晓的科学家跨越千年,“站”在了我的面前,与我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科学的认识越来越深,《梦溪笔谈》中的许多思考已不是全然正确。但作为一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著作,《梦溪笔谈》还是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和价值。阅读的过程,仿佛在听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诉说,身临其境地感受他所经历的那些丰富美丽的片段剪影,并在听讲中结合自身所见所闻,习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梦溪笔谈》记载了许多当时百姓的发明创造,体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比如,其中一篇对毕昇活字印刷术的描写,让后世熟知这项重要发明如何从雕版印刷发展改进而来。“日月相值,乃相凌掩”,对于天文现象,沈括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还对太阳和月亮所处位置不同而发生的日食月食现象一一列举,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书中也记录了不少富有生活趣味的事。譬如,学士阁有一间屋子,因正前面有棵巨大的槐树得名“槐厅”。住过槐厅的学士很多入朝堂做得丞相,于是学士们争着住槐厅,还有学士到任后迫不及待把前任者的行囊扔出去的情况,踌躇满志的翰林学士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
靠自己勤加思考,深入群众了解情况,沈括在失意的晚年创作出了《梦溪笔谈》这样堪称“小百科全书”的著作。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更应该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追求真理,让这一本乃至千千万万本闪着学识之光的古籍在现代实现更多的价值,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