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源的“古微堂”
朱亚夫
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是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启明星,也是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和博大精深的学者。我们从他书斋“古微堂”的含义中便可略知一二。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宝庆(今湖南邵阳)人。自小好读书,昼夜不休,父母不能禁,然屡试不第。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十,始中进士,历任东台知县、兴化知县、高邮知州。研究经术颇深,与龚自珍同属“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又谙于经济掌故,尤精史地学。依据林则徐所辑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编成《海国图志》,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曾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加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参与编纂《皇朝经世文编》等。
道光十一年,魏源父亲病逝于扬州,他自京城南下料理后事。当时扬州是漕盐中心,两江总督陶澍因盐政久弊日深,知魏才干,乃延请商议。于是魏源便力主改革淮北盐政,创行票盐法,成效立见,故—时声名大振。道光十四年,魏源于扬州新城构建了一所宅第,名曰挈园。园内垒石栽花,养鱼饲雀,颇有江南风光之美。挚园内有古微堂、秋实轩、古藤书屋等建筑,尤以书斋“古微堂”最为著名。
为何题斋名“古微”?其源自其学术思想。魏源曾在自己的著作《诗古微》序中云:“所以发挥齐、鲁、韩三家《诗》之微言大义,补苴其罅漏,张皇其幽渺,以豁除《毛诗》美刺正变之滞例,而揭周公、孔子制礼已采之用心于来世也。”他是要探古文之“微言大义”,“补苴其漏罅,张皇其幽渺”,以“救裨当世”。对此,他的好友刘逢禄说得十分精当:“邵阳魏君默深,治经好求微言大义……,其所排难解剥,钩沈起废,则又皆足干城大道,张皇幽渺,申先师败绩失据之谤,箴后汉好异矫诬之疾,使遗文湮而复出,绝学幽而复明,其志大,其思深,其用力勤矣。”为明其志,魏源遂题斋名为“古微堂”。

挈园落成后,魏源将母亲、妻子迁来扬州,合家居住。以后,他的许多重要著作大多成于古微堂。他在古微堂中钻研学习,与友人切磋经术,曾作《扬州挈园闲咏》四首,内有“池楼凉似水,林月淡于烟”的描写。道光十九年,龚自珍自京师南归,路过扬州,两位知友会于挈园,畅所欲怀,龚曾为“古微堂”作一著名楹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同年8月,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何绍基来访,为挈园题“果味满园”,更使挈园文名远扬。
魏源晚年在古微堂里吟诗作文,著书立说,单以“古微”命名的就有《书古微》、《诗古微》、《公古微》、《古微堂诗集》、《古微堂内集》、《古微堂外集》等。后有其诗文集《古微堂集》传世。

作者简介:朱亚夫,笔名方波、紫来斋等。上海市人。历任《上海老年报》社总编助理兼副刊部主任、《军休天地》杂志社主编、《九九关爱》网站顾问团团长等。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浦东新区杂文学会顾问等。自1964年以来,在海内外200余家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8000多篇,其中不少文章入选《时代领跑者》《文苑剪影》《上海杂文选》等近百部书中,著有《亚夫杂文选》《人生畅想曲》《黄昏风景线》《书斋文化》《杂坛徜徉录》《名家斋号趣谈》等;主编《寿星列传》《三十六计新解》《中华名人书斋大观》《老年生活实用大全》(新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