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饶惠熙老师古诗词集句
《春、夏、秋、冬》
黄鹤楼专辑(每集八篇)

第一集:春登黄鹤楼(集唐)
饶惠熙
其一
醉忆春山独倚楼(冯延巳),
了无荣辱挂心头(杜荀鹤)。
莫言大道人难得(吕 岩),
唯见长江天际流(李 白)。
好鸟共鸣临水树(顾 况),
佳晨何处泛花游(赵 嘏)。
衰迟自喜添诗学(郑 谷),
遍写江南物象酬(陆龟蒙)。
其二
青山明月不曾空(王昌龄),
大道如今已浑同(秦韬玉)。
一宿通舟水浩浩(王季友),
满城春树雨濛濛(章八元)。
云门自统轩台外(麻温其),
旧恨长怀不语中(罗 虬)。
画阁朱楼尽相望(王 维),
白蘋愁杀白头翁(杜 甫)。
其三
青山有志路犹赊(许 浑),
烟柳风丝拂岸斜(雍 陶),
诗兴遥齐谢康乐(韩 翃),
曲中偏爱浪淘沙(司空图)。
行时宾从光前事(罗 炯),
卧爱神仙入画家(谭用之)。
此日多君可俦侣(僧 鸾),
美人颜色正如花(唐彦谦)。
其四
霄汉鸳鸿久绝群(刘禹锡),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 甫)。
只言啼鸟堪求侣(高 适),
除却巫山不是云(元 稹)。
金灶浮烟朝漠漠(李 峤),
高楼红袖客纷纷(王 建)。
眼前俗物关情少(姚岩杰),
叠翠楼前日渐曛(王 涤)。
其五
忆昨欢娱常见招(杜 甫),
碧桃红杏对摇摇(齐 己)。
当年称意须行乐(令狐楚),
今日相逢鬓已凋(韦 庄)。
紫陌夜深槐露滴(陈 羽),
白云归处帝乡遥(武元衡)。
春心莫共花争发(李商隐),
月在江楼倚玉箫(陆龟蒙)。
其六
九皋羽翼下晴空(李中),
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忆昔吴王争霸日(陈羽),
凡今谁是出群雄(杜甫)。
山河眺望云天外(崔湜),
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
此地从来可乘兴(高适),
遥瞻帝阙五云红(殷尧藩)。
其七
赏月吟风不要论(圆观),
旅游谁肯重王孙(谭用之)。
楼中别曲催离酌(白居易),
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好脱儒冠从校尉(罗隐),
闲将诗句问乾坤(杜荀鹤)。
青云自有鹓鸿待(韦庄),
夜梦神官与我言(韩愈)。
其八
罚向人间作酒狂(马湘),
谁能高叫问苍苍(李玖)?
黄金用尽教歌舞(韩滉),
青史无劳数赵张(杜甫)。
已觉逝川伤别念(王勃),
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
长江一曲年年水(崔涂),
楼殿参差倚夕阳(白居易)。

第二集:夏登黄鹤楼(集唐)
饶惠熙
其一
暂合登临不合居(元稹),
闲情入骨若为除(高骈)。
楼中饮兴因明月(刘禹锡),
心似闲云在太虚(李群玉)。
好著丹青图画取(白居易),
莫将文字缚真如(司空图)。
水精夏殿开凉户(鲍溶),
老大谁能更读书(王缙)。
其二
游人南北思无穷(翁洮),
万树鸣蝉隔岸虹(李商隐)。
三鸟联翩报消息(骆宾王),
十层突兀在虚空(章八元)。
往来宾主如邮传(詹敦仁),
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
到处等闲邀鹤伴(李珣),
岂期尘迹拜仙宫(佚名)。
其三
苍苍宫树锁青苔(窦巩),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鹦鹉洲横汉阳渡(李白),
石榴花满旧琴台(李商隐)。
当时应逐南风落(白居易),
此日登临曙色开(崔曙)。
莫怪行人频怅望(司空图),
烟霞迤逦接蓬莱(葛鸦儿)。
其四
渐来云路觉偏清(秦韬玉),
闻说仙家在此城(顾况)。
晓色未开山意远(李建勋),
幽人自觉薜萝轻(薛曜)。
最传秀句寰区满(杜甫),
吟向莎洲宿鹭惊(郑谷)。
此地唯堪画图障(白居易),
不妨闲看不妨行(雍陶)。
其五
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
荆吴相接水为乡(孟浩然)。
眼前俗物关情少(姚岩杰),
身外浮名不足忙(李中)。
风景宛然人自改(温庭筠),
川流难绝信源长(周昙)。
此时谁羡神仙客(翁洮),
静扫烟窗著药方(皮日休)。
其六
不是仙人不得攀(顾况),
随缘逐处便安闲(白居易)。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
数仞丘墙不见山(杨巨源)。
犹有渔舟系江岸(赵嘏),
全无暑气似秋间(杜荀鹤)。
遥天鹤语知虚实(唐彦谦),
云径应从鸟外还(杨巨源)。
其七
好事临行亦再思(韩偓),
数篇今见古人诗(杜甫)。
楼台绝胜宜春苑(苏頲),
风雨销磨绝妙词(王建)。
不用名山访真诀(司空图),
莫令炎瘴送生涯(韩愈)。
心琴际会闲随鹤(吕岩),
唯愿当歌对酒时(李白)。
其八
不知经历几千秋(王昌龄),
仙鹤裴回天上游(卢照邻)。
只有远山含煖律(罗隐),
大都为水也风流(李山甫),
长衢却为驽骀设(李涉),
横笛能令孤客愁(刘长卿)。
到此诗情应更远(张籍),
姓名题向白云楼(黄滔)。

第三集:秋登黄鹤楼(集唐)
饶惠熙
其一
此日登临曙色开,去年天气旧亭台。
山高雁断音书绝,水国秋深客思哀。
岭树重遮千里目,潜龙须待一声雷。
人间桑海朝朝变,送古迎今几万回。
(崔曙、郑谷、郑准、李群玉、柳宗元、杜牧、李商隐、欧阳澥)
其二
汉水东连扬子津,桥头秋夜鹊飞频。
笙歌日暮能留客,江月何年初照人。
已被诗魔长役思,本来云外寄闲身。
经行俯仰成今古,物态时情难重陈。
(李白、王初、贾至、张若虚、司空图、陆龟蒙、张继、罗隐)
其三
隐隐飞桥隔野烟,危楼高架泬寥天。
汉家箫鼓空流水,鹦鹉洲头夜泊船。
自有神仙鸣凤曲,可堪风景促流年。
鱼龙寂寞秋江冷,尚有云心在鹤前。
(张旭、殷尧藩、李益、来鹄、沈佺期、李郢、杜甫、元稹)
其四
万古惟留楚客悲,萧条异代不同时。
身随白日看将老,心似孤云任所之。
始向蓬莱看舞鹤,空教楚客咏江蓠,
行人无限秋风思,岁闰堪怜历候迟。
(刘长卿、杜甫、杜牧、陆龟蒙、李白、李商隐、戴叔伦、徐夤)
其五
当时容易叹车鱼,际会谁知分有馀。
竹屋乱烟思梓泽,茂陵秋雨病相如。
往来南越谙鲛室,来往烟波非定居。
自是君身有仙骨,仙翁应笑为鲈鱼。
(李中、许棠、谭用之、李商隐、胡曾、罗邺、杜甫、许浑)
其六
百尺高楼一曲歌,秋江渺渺水空波。
传声莫闭黄金屋,顾影无如白发何。
虚为错刀留远客,因携琴剑下烟萝。
此时谁羡神仙客,南国空看雁去多。
(王建、严维、佚名、刘长卿、李商隐、吕岩、翁洮、李频)
其七
却厌仙家日月长,此中便是五云乡。
人生莫遣头如雪,客病清枯鬓欲霜。
空有当年旧烟月,更无闲梦到潇湘。
夜深鹤透秋空碧,看去看来心不忘。
(曹唐、徐氏、高蟾、卢仝、李煜、李中、吕岩、崔颢)
其八
黄鹤沙边亦少留,流年多病倦登楼。
秦庭野鹿忽为马,晋代衣冠成古邱。
鹏鷃喻中消日月,人间不解重骅骝。
自怜尘土无他事,说著仙乡便去游。
(李商隐、牟融、李端、李白、李群玉、杜甫、李山甫、吕岩)

第四集:冬登黄鹤楼(集唐)
饶惠熙
其一
百尺楼高水接天,荣枯得失理昭然。
不知仙驾归何处,暗喜风光似昔年。
走马犊车当御路,危峰抹黛夹晴川。
江南江北互相望,万里烟霞在目前。
(李商隐、齐己、汪遵、韦庄、王建、李昭象、王勃、杜光庭)
其二
闲对南山步夕阳,上吞巴汉控潇湘。
吟诗得句翻停笔,高栋层轩已自凉。
归目并随回雁尽,此心兼笑野云忙。
须知物外烟霞客,踏雪沽来酒倍香。
(羊士谔、杜牧、元凛、杜甫、刘禹锡、韩偓、吕岩、杜荀鹤)
其三
曲阑愁绝每长凭,醉下高楼醒复登。
流水带花穿巷陌,孤云野鹤是亲朋。
可怜故国三千里,更在瑶台十二层。
都大此时深怅望,阴崖犹积去年冰。
(唐彦谦、林宽、韦庄、徐铉、杜牧、李商隐、来鹄、齐己)
其四
云重寒空思寂寥,江南江北雪初消。
正当残日角声和,却算游程岁月遥。
不把丹心比玄石,便应黄发老渔樵。
何人更肯追高躅,清吹泠泠杂凤箫。
(秦韬玉、李商隐、子兰、杜牧、骆宾王、杜甫、罗邺、李乂)
其五
岂有仙踪更可寻,新诗堪向雪中吟。
刘郎已恨蓬山远,江水遥连别恨深。
黄鸟不能言往事,白云高去太无心。
独留芳翰悲前迹,天地茫茫成古今。
(刘禹锡、张籍、李商隐、钱起、李咸用、吴融、高衢、徐凝)
其六
鹦鹉洲头夜泊船,平湖一望上连天。
仙人有待乘黄鹤,瑞气裴回起白烟。
愿得此身长报国,岂容华发待流年。
壁中今日题诗处,明月无踪道可传。
(来鹄、张说、李白、吕岩、戴叔伦、柳宗元、刘禹锡、齐己)
其七
羽客分飞俗士回,吴王此地有楼台。
祢衡实恐遭江夏,黄祖何曾解爱才。
或雨或云常不定,相逢相识且衔杯。
因随野鹤过三径,前度刘郎今又来。
(徐铉、刘沧、杜甫、崔涂、方干、崔敏童、朱长文、刘禹锡)
其八
但委心形任去留,延长应续鹤春秋。
人间荣瘁真堪恨,别路风烟半是愁。
鹦鹉偷来话心曲,鸬鹚空自泛寒洲。
严冬忽作看花日,上尽重城更上楼。
(白居易、罗隐、罗邺、牟融、张碧、王昌龄、方干、李商隐)

(2022年11月6日手机随拍)

在英山诗词界,提起饶惠熙的名字,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要尊称一声“先生”的。
饶惠熙,男,自号枣香居士,1953年出生,英山县温泉镇马鞍寨村村民,世代务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童年时期,他先后在村(当时叫“红升二大队”)小学及临近的百丈河小学断续上过几年学,五年级上学期即因家庭贫困而辍学。读书满打满算不到六年。难得的是,在他短短的求学生涯里幸遇查汉琦、伍修身等一批德艺双馨的老师;更难得的是,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古典诗词。
小小年纪就开始挣工分的他,往往一边放牛一边写诗,一边挑粪一边背诗。至今乡民之间还流传着他把本应送往田间地头的大粪挑到家里的趣话。
由于初通文墨又机灵勤快,加上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出身,1973年初夏,在村里先后担任计分员、民兵排长的他光荣入伍,成为黄州军分区一名解放军战士。自1973年入伍至1977年退伍,他先后多次担任连队批林批孔辅导员,文化学习宣传员等职务,多次获得部队表彰。
1977年带病退伍后,直接由当时的公社安排到村小学任教,期间只要哪里需要,就把他抽调到哪里“应急”。自1977年至1994年,他先后当过民办教师、村会计、保管员、资料员等。尽管他考到了学历证、资格证等系列证件,但“1987年在册的民办教师才有资格参加转正”的硬政策,最终还是断送了他“跳出农门吃皇粮”的朴素念想。
能力出众且表现优异,而入伍未能提干转业,民办未能转正,换作他人,恐怕早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了。

门前的百年枣树,屋后的苍松翠竹,远处神奇的马鞍寨,让栖身“枣香居”的饶惠熙“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大别山马鞍寨诗文集》《枣香居吟草》等诗集横空出世,应时而生。

“枣香居”侧,茂林修竹”

“远处山峰,神似马鞍”

1994年至2006年,应文坛诗友之邀,饶惠熙来到北京担任《华夏吟友》主编,12年间,编辑出版《华夏吟友》七卷,《骈文举萃》《同异词钞》《同异诗钞》等多部著作。文怀沙亲为作序,赵忠祥赞誉有加,一时洛阳纸贵,蔚为大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随着饶惠熙创作和编辑的作品不断问世,他的声名也不胫而走。罗田,黄州,乃至广西相关单位或个人,纷纷竭诚延请;上门求教格律平仄,拜师采风的更是络绎不绝。罗田《大别山桃花源诗文集》,广西《当代诗词精萃》等诗集,均是他亲力亲为、呕心沥血之作。





“烟火百味尝无愧,自有明月照山河”。饶惠熙先生,以布衣之身跻身文学殿堂而毫无违和感,得益于他专精的诗词素养,更得益于他忠正淳朴的人格人品。面对启蒙授业恩师遭无情批斗,他不惜“蚍蜉撼树”“螳臂当车”,誓要证明老师清白。面对公私矛盾,邻里纠纷,他仗义执言,主持公道,打抱不平。面对修桥补路,助学济困,他身体力行,慷慨解囊。面对素不相识的求教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他诲人不倦,倾其所有。英山文学界萧浪平,姚家乐,夏中雄等故老,陈凯文,张保良,马民权,陈丽娟,王淑存,郑烨等才俊均与饶先生有诗词唱和,引为诗友。


“智者乐,仁者寿”。
即将跨入古稀之年的饶先生,耳聪目明,腿脚灵活。老伴亦慈眉善目,贤惠体贴。一儿一女,均事业有成,孝顺有礼。
据不完全统计,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东坡赤壁诗社理事,英山县诗词楹联协会理事的饶先生。先后创作旧体诗词文赋5000余首(篇),出版诗词自选集《枣香居吟草》,主编《华夏吟友》《骈文举萃》《当代绝句选》《大别山桃花源诗赋集》等多部诗词作品集。作品获各类奖项50余次,个人传略入选《中国民间名人录》《当代诗词家大辞典》。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壬寅虎年秋天,有幸携师友两度拜访饶先生,面聆謦欬,如沐春风 ,是以记之。
(责任编辑:蔡宗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