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270》「飘舞的剑」(4942辑)

晨间寄语
那个时候,人们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豪迈歌曲,体现了一个时代风貌。而今,当我们漫步在熟悉的“大路上”,不觉时过境迁,“旧貌变新颜”。我在这“旧貌变新颜”里似有神伤、彷徨…。那记忆中的碧绿山河,面目全非,似相非相。
小城有处名胜,原名叫“三潭滚月”,大多数原住民称之为“三潭印月”,走在其间,曲径通幽,忽而明朗,忽而深邃…。那时的城市规模小,在城郊结合部,是小城人民引以为傲的地方。远时有文为证:
自然风光
三潭滚月,贵州织金县八大景之一,位于县城东门外,由猪巴巴龙潭、黄泥龙潭、瓦窑龙潭及隆兴寺组成。
三潭形如鼎足,当中有一土丘。每当月华升空之夜,登土丘而观三潭,三潭之水波光粼粼,3个月影随波晃动,故名“三潭滚月”(每当月明星稀,风平浪静,更显“三潭印月”)。
猪巴巴龙潭西畔的隆兴寺,又名浚灵禅院。这个禅院三面临水,建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由前后两座大殿和左右数间僧房组成,结构精巧,建筑宏伟,布局美观。山门之上悬“浚灵禅院”金字匾。院内正中原有一花坛专植牡丹,每逢春暖花开,花瓣边缘镶着金边,十分别致,名“金边牡丹”;左右有金银桂树各一棵,高不过屋檐,但枝繁叶茂,团团如宝盖,清秋斗妍,桂香飘溢三潭之外;后殿及北侧僧房皆临水,游人在此倚栏凭窗垂钓,更觉赏心悦目。对“三潭滚月”,古人亦有诗咏曰:
堪舆形象不空谈, 蟾蜍精光自宛然;
明月不从天上取, 却从地下滚三潭。
正是这里的风景宜人,犹如仙境凡下的又一处潭水园林,当政人一茬又一茬,在“大开发”的一片浪声中,你来一“斧劈”,他来一回“添足”,把个世间再无二处的“三潭印月”改成现下的“双潭对镜”,我好不适应。因为,猪巴巴龙潭填没了,隆兴寺撤建为它筑,三潭形如鼎足少了一只脚,那土丘也已不存,旧貌永去。
我在那里刻意徘徊,他们所取的“双潭对镜”,赫然镌刻在“双潭”中间“大路”两侧的石栏上,红漆白边,十分醒目。今人务实也实用,以原有水源人工汇集,一条相当于三车道的大路,纵切水面,路为桥,水也相通,路上人行道也宽,石栏雕刻有致,湖岸柳树成荫,水面仍波光粼粼,外来观光人流如织,倒也弥补了许多过往。平视之下,那背后就不必细“读”了。
我们有时前后矛盾,心有余悸中留念过去,又在新的发展中感受时代前行,老眼光面对新事物,不知何去何从。然而,古人有古方,现代人有现代人的聪明,城市的扩容,又让那曾经东城门外的山间,别一处“古镇”,虽为仿古,确也古色古香,情景交融,宫廷楼阁,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又成别无仅有,疑为皇家园林?一位游人告诉我,确实很美,美到真想永留不走……。
新的一天,早安!
202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