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东北诗刊第210期同题“头条诗人”名录
路过结冰的河
文/西楼望月(黑龙江)
一个少年在河堤上奔跑,河水静止
且坚硬
一条不再流淌的河越是想夏天
就越觉得冷
多年以后,水还在冰里安静地燃着
比起陆地,水的忧郁要盛大得多
我忘记了自己有多大
多年以后,麦行千里,无见故人
是雪,还在下,水融化在了雪里
白色的寂静使我闭上眼睛
忽然看见另一个我在和亲人快乐地
交谈,我们匍匐在冬日脚下
到处捡拾自己的影子
(一笑了之简评:这是一首怀念时光的诗。作者分别书写昔日少年和如今路过冰河的情景,年华顺水流走,承载忧郁更多的冰河依然如初,亲情已成幻觉,快乐只在梦里。手法上,作品的意境表达具有含蓄之美,情绪中沉郁被很好地隐藏在景色背后,显示了比较出色的诗歌表达技巧和文字驾驭能力。此作入选纸刊!)
路过结冰的河
文/蹉跎
我路过一幅平静的油画
画上结满了冰
河水盖着冰在河床上睡着了
平时它如父亲一样奔忙
把水从上游搬到下游
从下游搬到沟渠
再从沟渠搬到田间
搬开田间的晨雾
一直搬到日落星起
浇灌口渴的高粱,缺奶的大豆
我站在画前上看,下看,左看,右看
越看越像我熟睡的父亲
我从泪水里取出一支画笔
添加了一床小心翼翼的被子
(一笑了之简评:这首诗的第一句便非同凡响,注视一幅画满了冰的画,逆向思维所形成的语言突兀与陌生令人眼前一亮。随后,意象转到父亲的忙碌,描写的很细致,为最后从泪水里取出一支画笔,添加了一床小心翼翼的被子,做了厚实的情感铺垫。小诗构思精巧,语言颇具独创性,是难得精品。)

路过结冰的河
文/龚小猪
所有朝向,如若都是晴日
一切的历险,假如都能够视作路过
不妨,再来一次,深思熟虑的行走
脱去长袍,去见风月
围脖,也是可以扔弃的
别束缚了大胆的呼吸
一张一弛,都该有风度和样式
属于自己的,绝不铺张
或许失足,踩踏底线
但浮起的知觉,将成为冰的融化
在另一条暗流里,无数穿越者
时空和当下,不足为惜
(闲云野鹤浅评:典型的意象诗,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语言冷峻而飘逸,诗意有多种解读,本诗折射出诗人人生观的豁达、洒脱、坚毅!诗如其人,字里行间透出冷艳,同时诗的张力和表现力达到一定高度。)

路过结冰的河
文/魏瑞祥
不知多少次走过你身旁
你一路欢笑着从故乡奔向他乡
两岸翠柳装扮着你的盛装
那哗哗的笑声和在你怀抱里洗衣服的大娘
一起迎接游子归乡
你滋润了上党,温馨了太行
最后又融入到一个叫红旗渠的地方
继续恩泽豫北老乡
你有一个官名叫——浊漳
再次走到你的身旁
一条白带把你全身覆盖
不见欢跃,听不见歌唱
映入我眼帘的是
坚硬的身躯,裸露的脊梁
我无法想象
冬的利剑,咋就把你变的如此凄凉
我泪奔,大脑搜索你从前奔腾的模样
寒风嘲笑我的痴情
我久久伫立,慢慢懂得
其实你成了母亲的化身、儿女的榜样
把夏的咆哮秋的柔情藏在暗流深处
向你的子民呈现温柔洁白的形象
恩泽过的所有儿女都懂你
你累了,母亲河
歇歇吧
待来年鸟语花香
我再来看你奔涌
听你歌唱
(闲云野鹤浅评:这是对“家乡结冰的河”崇高礼赞!诗人采用拟人手法,饱含深情地描述“母亲河”的“春秋美景”,如今结冰喻为“累了,歇歇”,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诗意瞬间得到升华,让人回味无穷!)

路过结冰的河
文/乐虎(四川)
太阳升起来了,
鼻息还舞动着寒气,
我蹲下身子触摸冰河,
听见河水在冰下商讨
要继续结冰。
南方没有结冰的河,
我向往去冰河上行走。
乍一来到,
迈不开步子,
探出的脚一次次收缩。
流光在冰上移动,
我用眼光运送自己,
把五脏六腑送到了对岸。
留下的身体成了空壳,
风吹壳响,
悠悠晃晃!
(闲云野鹤浅评;诗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表述,后段的想象力爆棚,虚实结合,代入感以及表现力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一般现代诗难以企及的高度,足见作者对诗意的把控是相当娴熟得当的!)

路过结冰的河
文/刘寒云(广州)
冰雪封印的河谷
带着千年的夙愿
寒气太重,无法驱离冰冻的怨念
法鼓声声响起
催促前行的征程
远处的树林,和村庄的瓦檐
在低温的空气里,凝结相思
觅食的鸟群,时而降落
时而在河床上来回踱步
他们定是,找不见昔日的故乡
皑皑积雪,遮盖着人间疲惫
我睁大双眼,透过冰层厚厚的菱镜
寻觅放大,归乡的路途漫长而遥远
沉睡冰层的流水,也许懂得方向
何不带我一起,翻越种种挂碍
河面流光溢彩,如世间奔波的身影
谁在寒夜里歌唱,这一宿大雪纷飞
让我们俯仰天地,见心见性见自己
张弛之间,始终跨不过,心的藩篱
回头靠不了岸,因为爱,永不停息
(原来的我读诗:不止一次,让自己对爱的精神激进,此感情激进在寒冬中还能具有独创性,独创性仅仅在于一首诗进行时的清新饱满,正如“始于愉悦,终于智慧”,诗歌的形象和恋爱一样,像熊熊炉火上的一块冰,诗歌必须驾驭它自身的融化。一首诗可以修正,当它已经形成,但不必忧虑如何形成。诗最可贵的特质保证它自身的进行,并且带着诗人一同前行。请读一百遍:诗将永葆清新,如同金属永葆气味。情感意义一旦展开,就绝不会失去!!)

路过结冰的河
文/大象
喷涌思绪如流星划过天际
多少日夜呵护浇灌
四季流过半惑的梦想
累积的文字嚼碎了多少纸张
风送走了多少盏夜灯
伫立良久古琴终于飘起几个音符
怀揣着救苦菩提
一束阳光照在万年冰层
叠加艰险中一道犀利的眼神说明一切
心血打磨着彻骨的冰碴探求
圆运动着十二河流疏导淤积
自然阴阳能量相互转换
你的滋味拥抱幸福洗刷苦难
非药物疗法悄悄扣响老百姓的渴望
预防大于治疗挂上五福临门
心中的冰层一点点融化形成河流
不知不觉中点亮新春临近
龙腾云天吉祥如意
(原来的我读诗:我知道,为什么逻辑化的自由比紊乱的自由更好。但逻辑是向后的,回溯的,后于行为。诗歌必须看得更远,像预言一样。它肯定是一个启示,或一系列启示,为读者同样为诗人。因为诗的素材一定在诗里面进行,并且超越时空,超越时空之前的关联,超越一切,除了内在关联,我们总空谈诗歌,作者所能表达的一切,包括河面上冰的自由,都是运用素材的自由——如同身体和精神的状况,也是对冬天“冷”与佛的“慈”相呼应,融合在一起的整体!!)

路过结冰的河
文/雄鹰(黑龙江)
河水封冻,时间也开始封冻
岸上砍柴的人
一边交出体内的火,一边砍下枯枝
雪在体内融化,亲人的等待也在融化
麻雀在光秃秃的枝上,认领着自己
枯木找不到出口
被折断的声音,一声声喊疼
木柴是真实的,结冰的河是真实的
虚拟的火焰已开始燃烧
迎着寒风,拖着木柴一步步在河面上行走
这份沉重,在体内又轻了几分
(余新明读诗:冰冻的河,冰冻的时间,一切都在凝固之中,有了砍柴人,才有了活力,有了生机,这一静一动的描写,更加彰显出了诗中主题,结尾的一重一轻,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想象之外,进一步显现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

路过结冰的河
文/阳春三月(辽宁)
缝补流失的岁月。结痂
冰面不宽
从左心房撕裂堤岸
周围埋伏那么多树
影子藏进河底
那些腐朽从高处落下来
麻雀没有找到一片证词
盘点一生
日渐隆起的肚子愈发显怀
听,接生婆的脚步正悄悄地怀孕
(余新明读诗:作者把冰冻的河流比喻成一个待产的孕妇,贴切而又形象,让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