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 望诊思疗 法“创立人—周伯良, 他非常善用心理高维疗法,佛学与玄学疗法,自然疗法、忏悔疗法、无痛而愈疗法、求药刚出门、病好一到半,口头禅就这么来的。
中医好不好根本无需再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中医及中医理论系统7000年的实践证明,他是站在了高维度。以下言论是中医正确和有用的结论展开的。
古中医学是人、病、自然三者兼顾而并非纯技术的学科,是社会、自然和人文科学的综合。
古中医跟现代中医的区别:
古中医不分科,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生活医学。 古中医认为:任何疾病,不论大小,都和全身的经络,五脏六腑,环境,思想、心态,天气有关系的,所以不分科。
内科病有可能是外感风寒引起,外科病有可能是内脏出了毛病,所以没有内外科之分。也没有什么儿科,妇科,男科等等之分。因为无论男女老少,都是由五脏六腑构成的。 在古中医里,通常是药食同源,像一日三餐食物一样可以天天用,婴儿可以调理先天不足,就是我们常说的遗传体质,成人用可以预防疾病和祛未病。
古中医的大夫,人病了可以治疗,牲畜家禽病了也能治疗。现代中医只会治人了,不再治疗牲畜。而牲畜家禽,只用西医方法疗。 在《大医精诚》里面讲:“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古中医尊重一切生命,反对杀生求生就是反对用活物做药引和入药。每个在地面上行走生存的生命,都是非常的不容易,如无必要,请勿随意伤害。 这是为什么我们芃正体用粉全部都是素药的缘故。 比如:树叶黄了干了,抹药是治,往树根上浇水施肥是调。
垃圾会招来苍蝇,用苍蝇来打苍蝇是治,清理垃圾是调。植物活得好不好看土质,也要看树根是否强壮;人健不健康看体质,同时也看五脏六腑是否强大。古人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想要健康很简单,补充正气,补大于耗,就能邪不胜正。
日常大家知道的中医,是不是都要辨证论治? 古中医不需要。古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不做辨症论治,只去补充人的正气。打个比方,一棵树,生病了。西医和现代中医,都是去看哪片叶子或者树干出了什么问题,然后针对这个树叶或者树干去治疗。
古中医不是,它只去给树根补充营养,根强壮了,自然枝繁叶茂。 对于古中医,只需要做到补充正气,做到阴阳平衡就好了,特别地简单。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现代医学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其实生活处处是中医,中医也是生活医学。特别地简单,中医因为都藏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每天吃的很多很好的食物其实都是药,药食同源啊!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
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医”
学古中医必须具备与此学术特性,相应的良好形象思维能力,擅长联想、想象、领悟和思辨。每个人在逻辑与形象两大主要思维形式上的侧重与能力则主要取决于先天的秉承,因而存在着长短强弱的不同。
根本而言,东西方医学迥异的根源,对世界的认知与思维方式相异的哲学基础。古中医最难在思维,根基在哲学与玄学,三者是决定医师最终所能达到的学术境界与业务高度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证。
古中医以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授徒,绝不会因为给老师做点家务就委屈得去自行水葬了。主要是以实践为第一要务,以辩药识方为第二要务,以理论学习为全程辅助,无十年之功,根本不让你出师。
现代中医只能以学校教育三年,五年,最多七年的合法培养方式。没有实践,实践在工作中进行,老师也基本上不懂治病。以理论为第一要务,以中药分析为第二要务等等,学分修够,就给毕业,至于会不会治病,没有要求。至于还需要英语几级,才能拿到学位证书的不可思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