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咸阳散曲研究会的曲友们
文/史高座
眨眼又是一年,不由得人想起《论语》中的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然而,面对大自然中的风云雨雪、阴晴圆缺、春夏秋冬好像没有什么变化,真是“闲云潭影日悠悠(王勃《滕王阁诗》)”。但是,面对“小小寰球”,却是目不暇接,思绪乱飞,感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放眼天地人,想想上中下,面对动静变,我们明白“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的道理,挥毫疾书,运用赋比兴,写出风雅颂,顺应时代,吐露心声,不是“人多知遇独难求,人负知音独爱酬(薛能《并州寓怀》)”,而是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大家牢记散曲群的宗旨:“只纠错少点赞;只务实少务虚;只读曲少看人。”勤于创作,勇于思考,不忘“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的名言。我们虽然没有“先忧后乐”的襟怀,但我们却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的习惯,做好人,写好曲,管它“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我们的曲友来自四面,走向八方。大家关注着这里,关心着这里,纠错与点赞并举,圈内与圈外同步,元曲与今曲齐赏,在这里如青少年一样崭露头脚。大家积极走出去,在他处如飞将军一样大显身手。不管在这里还是在他处,大家的创作有数量、有质量;有写国内的、有写国际的、有抨击的、有赞许的;有写别人的、有写自己的,等等这些,应该得力于各位“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学习正确的,抛弃错误的;不跟风,不被误导,紧紧抓住“心灵”二字去选材、去构思、去写作,且认真打磨,精益求精,在外争光,在内添彩。所以,我们的美篇大部分都被推为精华。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写作是艰辛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但更是快乐的,因为,它与天地人对话,与你我他同行,这正如孟子所说的那样,独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众乐乐。乐在心中不表功,立根散曲看青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
这正是: “年年岁岁有春秋,我辈再登楼。梅花绽放成前奏,桃李争抬头。悠,牵手亮歌喉(〔仙吕·游四门〕我们一起游四门(新韵))。”
这还是:“文字堆里寻康健,莫问谁疲倦。都送暖,脚步铿锵踏山川。笑声喧,好似夸欢宴(〔双调·步步娇〕心心在线)。”
史高座 2023·12·30

史高座:
陕西省武功县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香港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陕西省散曲学会副秘书长 ,咸阳市散曲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诗词鉴赏班教师,《中华散曲》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