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态,好人生。打造好心态,管理好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自在,从容优雅,幸福常在。心态决定一切,知足常乐,知足是福。
凡事不可比,没有可比性。山外青山楼外楼……你能,他更能,你强,他更强,你富,他更富……不攀比,不仇富,做好本职,守好本分,不制造麻烦,不添堵,不捣乱,就是做贡献。
一、感恩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天美好的生活,不忘共产党
总是有人“ 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就骂娘”。“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本来是一句民间俗语,也或包涵着多重意思,有百思不得其解的遗憾,有对忘恩负义的指责,有不可抑制的幸灾乐祸,有没心没肺的调侃挖苦等等。这也是一种值得深入思考的社会心态和社会问题。“ 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人们的物质生活好了,还有意见。所谓骂娘,是牢骚、意见,是对官员腐败、社会某些不良现象有各种不满意。
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原因,一是永不满足,二是喜欢攀比,三是对社会抱怨,所谓今不如昔。与此不同的也有,“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爱娘”,只是“爱娘”的方式有别,有些人是“溢于言表”,“心存感激”,有些人是“爱大于怨”,而有些人是“爱怨交加”。为什么呢?从历史的沧桑巨变中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历史进步性,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胜利和重要成果的来之不易,他们对改革开放总体上,持有肯定支持和拥护、以至于呵护的态度。尽管在改革的进程中存在着牢骚和不满,但是真正想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极端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今天能吃饱饭,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回到四十多年前,那只是奢望和遥不可及的梦想和追求。
二、什么是穷,什么是富,什么是幸福
时代的不同,每个人所处的环境、要求、标准、心态等,不同而不同。上无片瓦,只有茅草房;下无插针之地,没有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的(单干)责任田。衣不蔽体,没有足够的票证布票,衣物少,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三接着穿;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没有了下顿,温饱都不能保障,这是不是穷?如果是穷,那么现在和过去相比,现在比过去穷了,还是富了,很显然,事实已证明,是富了。
什么是幸福?过去没有的,现在有了,不仅有了,还很丰富了。不可能说,现在有了,反倒和过去什么都没有相比,还不幸福了?那就应了人们常说的话,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好歹,不懂珍惜,不配拥有……
其实幸福不幸福,关键在于个人的切身体会和感觉。当一个人有急需的要求实现时,就会感觉到是幸福,即常说的幸福感。太累了,歇一歇;口太渴了,有水喝;肚子饿了,能填饱肚;出游时排着长队等厕所,轮到自己时,是不是就就没有了焦虑,烦躁和着急,轻松多了, 是不是感觉到了幸福!没有亲身体会到这些的时候,是感觉不到什么是幸福。
知足常乐,人生大智慧。诚如《解人颐》· 清 · 钱德苍 《知足谣》:
人生尽是福,惟人不知足;思量肩担苦,步行便是福;思量走路苦,骑驴便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便是福;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思量露宿苦,藏头便是福;思量荒乱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无业苦,佣工便是福;人生能几时,不要不知足!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家逐渐走向富强,人民生活逐渐富裕,随着人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们的追求也高了,标准也高了,所有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了。但务必注意的是,人们的理想、追球、欲望、始终是无止境的,关键还在于人的心态。对于什么是穷,什么是富,什么是幸福定义不同,无论有怎样的不同,但记住人们常说的,知足常乐,知足是福,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中国越变越好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愈来愈好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感愈来愈增强了,这是中国大多数人的共识,毋庸置疑。
凡是否认不承认者,要么不正常,或许大脑有问题;要么就是不怀好意,为了另有图谋而为之,罔顾事实,专唱反调,或者根本就是居心叵测。
中国现在的生活是美好的,是来之不易的,还是好好珍惜吧!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只有知福,福常在,知足者常乐。
三、知足吧,知足常乐;知足吧,知足是福
每个人追求不同,追求无止境,人性天然欲望的膨胀,总是在不满足到贪婪,甚至贪得无厌。尤其是当满足不了个人愿望和要求时,就“怼”国家和社会……指责、不满、抱怨……只想索取,不愿做奉献。总是看不顺眼,这也是问题,那也是毛病,这也差,那也不行,却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任何社会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任何社会制度都有优有劣,有利有弊。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都需要逐渐完善。社会主义也不可能百分百完美,也不可能“包医百病”,无所不能地解决人们所有问题和要求,以及世界所有难题,也会有弊端……正确理解看待社会、有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泰然处之,坦然面对贫富差距,始终保持知足常乐,切忌攀比。差距大小只能缩小,不能根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差距永恒,还将存在下去。世界上本无绝对只有相对,就公平而言,公平公正,是就整体而言,绝非到每个人的个体都无差异。人们似乎都怀念过去毛时期,但那个时期并非无差距,由于工种、岗位、职务等不同,担负的任务和责任不同,分配到每个人的工资待遇也就不同,也就形成了差距。尤其是国家初建时期,怎么搞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答案,还处于试探和摸索之中,这也要不得,那也要不能干;这也是篱笆,那也是禁区;一旦砸破藩篱,冲出禁区……就认为是资本主义,那还了得……尤其典型的是好大喜功,越大越公,大集体劳动,大集体食堂,一个小队几十号上百人,甚至一个村大队都搞集体伙食团……不准搞副业,养鸡养鸭,不超过三只……超过三只,为资本主义,就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以其极左的思潮弥漫和影响着整个社会,再有天灾和人祸,除了大自然灾害,还有就是人为瞎折腾,内讧内斗,阶级斗争为纲,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文*…革等等政策的严重失误……造成了物质极度匮乏,人民无温饱……即使是如此,但在那个年代,有极少数人的家中拥有“三转一响”收音机、挂钟、手表、自行车(那时期最高档的)。所谓的高档,总是极少数人才有。一是无钱购买,二是货源太少,三是有钱买,还要找关系托人情,而大多数人望而叹止,望尘莫及。
无论任何国家,无论任何社会制度,无论任何时期都存在差别、差异、差距。绝对的平等、公平、公正,永远没有。除非实现了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各尽所需……
金钱,物质,财富,无穷无尽,人的欲望,是衡量的标准。人的欲望种种,只有适度的欲望,人生才会有快乐和幸福。四十多年前,与四十年多后的现在,人们整体生活水平怎么样,毋庸置疑,回答是肯定的,上了台阶,好多了。那为什么现在的人们还怨气十足,抱怨这有问题,那不是,觉得不快乐,不幸福……不妨进行探讨分析,可能与“差距——欲望——心态 ”有较紧密的联系。社会存在贫富差距,有差距就有攀比,有攀比就有要求和欲望,要控制欲望就要有良好的心态。
控制欲望,欲望不是单一,而是种种,比如金钱、财富、美色、权力、地位等等。欲望就是希望和期盼,就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有要求才有动力,没有压力就沒有动力,就会滋生懒惰,满足止于现状,社会就不能进步,国家就不能富强。当然任何事物有利就有弊,就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脱离和超过现实,不切实际的欲望就要适可而止,不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能挺而走险,不能不择手段。那样只能百害无益,既害国家,更害自己。金钱财富权力地位等无止境,欲望是衡量是否止于此的尺子。这又提出了如何控制人们欲望的问题,只有良好心态,知足常乐,才能适度控制欲望。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社会存在的差距所形成和带来的人的不满足的欲望。
心态就是决定人们心理活动和左右人们思维的一种心理状态,有消极与积极两种心态,消极的心态悲观,积极的心态乐观。面对同一事物,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比如桶里装有半桶水,有人会说:唉!只有半桶水了。而有人说:啊!还好,还有半桶水!”从此例看出,前者悲观消极,后者乐观积极。
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在面对得失,要淡然处之,面对荣誉成就要知足长乐,遇到挫折失败,要知不足而常思,善待自己,善待别人,乐观向上,积极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及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的差距。不攀比,不眼红,不嫉妒,不仇富。只争取属于自己应该得到的,不奢求本来不属于自己所拥有的。守好自己的“财”,过好自己快乐知足的日子。放下那如浮尘般的金钱财富,美色权力地位等。与逝去者相比,活着就是幸福,珍惜每一天幸福的生活。知足满足,长乐长安。知足吧,知足常乐!知足吧,知足是福。
虚无实有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