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榆钱饭
(张万成)
我出生于1961年,有着许多吃榆钱的难忘记忆。
小时候,我们兄弟四个上学,家里只有父母两个劳动力,家里粮食少,榆钱便成了我们一家的“美味”。
春天里,很多树枝还未吐绿,榆树已开出了花。榆树枝头先是隐约的紫色花苞,小小的,密密的,待到能看清它模样时,已是满枝新绿。榆钱边沿薄薄的,中间鼓起,像是一枚缩小的铜钱。
当榆钱挂满枝头时,母亲领着我们去采摘。母亲将采摘回来的榆钱做成窝窝头、烙饼,还有蒸食等,都是美味。我咬一口母亲用榆钱做的烙饼,新鲜榆钱的清香扑鼻而来,生活的清苦与快乐也在其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时我年纪还小,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工人家里自然清苦。但母亲心灵手巧,练得一身好厨艺。
平日里,母亲从地里采来马齿苋之类野菜,晒干后,用开水焯,再和上玉米面、贴菜饼,吃着有一丝甜酸。最值得称道的是,母亲能粗食细做,将榆钱剁成馅包饺子,让我们感到生活中的一丝苦中带甜。正是靠着母亲勤劳灵巧的双手,我们全家度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
现在日子好起来了,家里偶尔还会吃榆钱饭,不过已不同于从前。母亲把榆钱捋下来以后,淘洗干净,再将榆钱剁细,掺上煎熟的鸡蛋等,和成馅包水饺。饺子煮熟后,蘸上香油、醋,我迫不及待夹起一个塞进嘴里,那股清香、甜美,妙不可言!到了晚上,母亲再煮一锅可口清香的榆钱粥,就着小米煎饼一起,可谓是最佳晚餐了。
不知是想忆苦思甜,还是想尝尝鲜,现在我又想着吃上一顿榆钱饭了。但春天早已过去,只能忍一忍,等待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