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钟爱苏大学士,赞叹他乐天知命、豁达泰然的人生态度。所以拿到《苏东坡传》,我便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苏东坡传》虽是传记,但与其他传记有所不同。全书共分四卷,童年与青年、壮年、老年、流放岁月,分别提及的年代、事件各有侧重点,从出生到逝世,从个人生活到社会活动,从满腹的才学到乐天的人生态度。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书中描述东坡先生富有特色的活动、事迹,宛如拼图般,完整呈现苏东坡一生历程。
苏东坡是个总能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穷困的生活中活得乐观的人。作为一个乐天派,苏东坡能见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的美,所以他总能在逆境中坦然前行。万事本身就无好坏之分,全在看事物之人。而苏东坡就是这么一个能将万物吉凶看得明白、泰然处世的文豪。
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穷困得要以务农为生的他,并没有因此而难过低沉,反而笑着说:“自喜渐不为人识。”他自得其乐,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并在田间自唱《归去来兮辞》。分明是被贬谪辛苦度日的苏轼,却把自己活成了泰然自若、乐天知命的东坡先生。在朝云为他生下一子时,他写了一首自嘲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诗句读起来通俗无奇,却令人心酸。一句“我被聪明误一生”,道尽了苏轼的“不合时宜”。他本性难改、清正不移,无法置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他一直在反抗,为百姓发声,所以他就一直遭贬谪。尽管他偶尔会有辛酸,可是他能马上从辛酸中走出来,寄情于清风明月,遨游于广阔天地,浅吟低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哀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无常后,他依然能笑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繁华落尽已千年,且立当今想往昔。苏轼的苦难,世人皆知;苏轼的乐观,世人也皆知。正因如此,他处世的态度才给了世人无数感叹。“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他那乐天知命、豁达泰然的人生态度前,生命处处皆有不一样的风景。